勤奋更多?努力更多?(可以读的文章,用不着图片吸引眼球)

<p>勤奋更多?兴趣更多?</p><p><br></p><p>首先我的观点是兴趣更多</p><p>看到这个辩题许多人都会选择兴趣,但是看看工作里的自己又默默的选择了勤奋,注意题目的的一个字眼“更多”,而不是“还是”,后者是一个我们刻意避免的二元对立关系,道理我们都懂问题大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我们却还是朝向这个大坑跳。</p><p>是什么让我们用对立的视角看问题?</p><p> 答案:偏见。对眼前工作的偏见,对偏见的“即刻固化”。</p><p>我看到许都成功励志书籍中都写到了“把讨厌的工作变得有趣”的话题,这很像“毒鸡汤”的标题,这不是赤裸裸的给自己洗脑吗?其实偏见是一种多选题,而我们都傻傻的当单选做,等到分数出来了,还要满腹牢骚的说:出题人真是个恶毒阴险的人。</p><p><br></p><p>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框架效应”说的是人在不同框架之下对于等效的事情有不同的选择,举个例子当我们看电影入场前时丢了100元和丢了一张100元的电影票,在第一种情景下多数人倾向于在拿出100元买票,二第二种情况则相反大部分人会倾向于放弃买票,只能在手机上看盗版了。</p><p>为啥?因为情况一的框架是自己的银行账户,情况二的框架则是电影票价。</p><p>那么再来看看我们的题目,一样,当你在看别人推荐的书籍时看不下去发了火,便说对书没有兴趣,殊不知当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时,依然熟练的运用真香定律抱着书啃到半夜,错误的根本不在于没天赋,而在于正确的框架才能有自己兴趣的正确投入,正确的框架就是什么类型的书而不是书本身,相反如果你抱着一本一不喜欢的书“啃”了半天,不仅没有学到什么,还会对书产生即刻固化的偏见。</p><p><br></p><p>兴趣和爱情一样,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她的什么?你回答:我喜欢她的身材,她的脸蛋,她的声音.......,不用我说了吧,如果这是真的,那肯定是个渣男无疑了,兴趣也是一样,对于你的某个真正的爱好你无法具体说出你喜欢什么,这里又要说到心理学的内容了,心理学中有个叫做”认知失调理论',其中有个生动的例子:第一种情况如果甲给你5000元让你骗乙,第二种情况是甲给你1块钱让你欺骗乙,结果是哪个让你更信服这个谎言呢?结果是第二种情况,因为5000元的情况会让你找到支撑谎言的借口,而情况一则可能让你从心底信服了。所以兴趣也是如此,为什么本来有趣的物理知识在高中变得如此“不堪入目?原因就在于大量的任务要求.作业.让你为感到热爱物理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在经过一番自我合理化,科学家的梦想沦落了.........</p><p><br></p><p><br></p><p>经过疫情在家的长期储存,不经意间在脑子发酵了.对客厅里姥姥姥爷看电视手机行为的一些想法,姥爷看的是智能电视却只看有线频道,姥姥玩手机却只会打打电话.发发微微信.和看看小视频,姥爷一个小品经常看好几遍,姥姥一个小视频也重复好几遍,为什么?</p><p>就算我在怎么现场教学,亲身演示,仍然不济于事,但在两种不同的行为之中却有一种共性,他们都没有亲自大胆尝试,他们很容易满足于那一丁点的内容,就算我再重复一千次,如果不能让他们感受到小品,小视频以外的更大世界的乐趣,那也是徒劳。</p><p>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尝试让姥爷知道,电视除了直播频道以外还可以选择在界面选择小品专栏,戏剧专栏,尝试让姥姥知道:手机还有许都软件,可以学习做菜,可以学习健身操.........</p><p>在这之后,姥爷的兴趣被引起,以至于他问了第一个不属于要求的问题“这个频道按哪个是放大?”</p><p>姥姥也会问:“怎么换别的健身操视频?”类似的问题。</p><p>于是我可以这样总结:兴趣引起好奇,好奇引起尝试或者非要求性的问题,尝试或问题得到了自己意识不到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p><p>如果更多是勤奋,把一张关于电视的“知识点”让姥爷努力背过,那么他永远学不会使用电视,也不会有如今熟练的操作遥控器。</p><p>知识点是脆弱的,而实践得来的经验是“反脆弱”的,就算是一个新的遥控器姥爷“反脆弱”知识依然可以让他享受小品栏目。</p><p>尝试=知识/ 知识点得不到有效的行动。</p><p><br></p><p>我听过的最好的笑的笑话就是一个教育学博士会比一个基层老教师会育人。哈哈哈哈哈哈........,</p><p>可怕.........</p><p><br></p><p>没有兴趣的勤奋便是奴婢,没有勤奋的兴趣便是意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