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前进三年级年级二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进小学二年级二班 赵恩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许焕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我们一家三口有幸能听到朱教授的家长讲堂,最通用最好用的解决问题模式——“共情成长”育人模式,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共情!</p> <p>当孩子犯错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有两种思维方式和育人模式。一种是我们在传统管理下,犯错误就应该挨骂,应该受到惩罚,这被朱教授称为问责惩罚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叫共情模式,不管是否犯错误,都应该采取尊重、理解、信任、包容、鼓励的原则;都应该采取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识的原则;都应该采取遵守、参与、陪伴、支持、帮助成长的原则!</p> <p>所有人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如果一个孩子连错误都没有犯过,或者是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那么他是不会成长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先共情再成长,共情就是和善,成长就是坚定。</p> <p>可是为什么我们好像很难做到共情呢?</p> <p>当孩子有情绪时,尽管我们很想和孩子的情绪连接,可心中总是记挂着要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一心二用的情况下,常常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说教、讲道理。一旦开始了说教模式,再有道理的语言也变得乏味,难以接受,更容易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激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爆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冲家长发火。</p> <p>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火车上故事:对面坐着一家三口,10岁左右的儿子买了三份高铁饭回座位,看起来很高兴,跟座位上的爸爸说:“我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你们想吃别的口味都可以吃了,里面还有一份宫保鸡丁是最贵的。”</p> <p>孩子兴致勃勃地介绍,以为父母会夸奖自己的能干,谁知道妈妈气急败坏地吼道:“谁让你买这么多的?让你去买饭一下买三份?”</p> <p>儿子看着都懵了,说:“嗯啊,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份呀。”</p> <p>这时爸爸也开口了:“我不饿,买这么多干嘛。”</p> <p>妈妈简直怒火中烧,吼起来:“我不饿,谁让你买这么多的。我给你100块钱你就要全花光是吧?”</p> <p>爸爸马上接话:“给他多少他花多少,一点都不留!”</p> <p>他妈接着大吼:“我不饿,我现在要去退掉!”</p> <p>最后这个妈妈成功把另外两份饭退掉了,这才安心回到座位,第一次压低了音量说话:“你的这份饭,快吃吧!”</p> <p>儿子再也不说话了,一边流泪一边吃饭。</p> <p>看到这个故事心里堵了好久......你能说这对父母不爱孩子吗?他们肯定是爱的,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把钱省下来给孩子吃。可是,这样的爱是孩子想要的吗?</p> <p>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深深体会到孩子心里的委屈。他替爸爸妈妈着想,想让他们多吃一点口味的饭,便自作主张多买了两份,没想到却遭到父母的无情暴击。</p> <p>你看缺乏共情的父母就是这样,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更无法满足孩子情感需求的回应。把所有自以为好的东西给了孩子,却把孩子越推越远。</p> <p>再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p> <p>记得去年一次孩子因为考试失利情绪低落,回到家就大哭时,我便冷冷地说:“不就是一次考试吗?下次考好一点不就行了。”殊不知,在孩子处于负面情绪时,她需要的不是你告诉她应该怎么做,事实上她也非常清楚该怎么做,她只是需要你能理解她。</p> <p>今天之后,如果孩子再因为考试失败而难过哭泣的时候,我可能会用自己的例子和孩子共情:“妈妈小时候也有一次在大考中失利,情况比你还要糟糕......”然后,再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做的,比如:总结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暗地里下苦功夫,在之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等等。最后,在孩子稍微平静之后和孩子商量能接受的处理方式。比如:制定下来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孩子从父母情绪中拉出来,教会孩子用正面的方法去应对。</p> <p>都说有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懂孩子。因为不懂,所以缺乏共情,因为缺乏共情,所以我们的爱,在孩子那里反而成了伤害。</p> <p>再次觉得有幸听到朱教授的“共情成长”家长课堂!学会共情,是父母一生中重要的必修课。学会它,我们才能拥有爱的能力!</p>

孩子

共情

犯错误

成长

模式

父母

我们

考试

情绪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