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5月10日上午,山东省第四期齐鲁名师工程人选理化生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协办的“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云论坛。</p> <p> 为更好的参加学习,导师组通过腾讯视频召开了学习动员会。导师组成员翟厚岚教授、杨守菊教授等先后发言。翟教授就学习活动做了相关部署,并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每位名师人选,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做好自我规划,提升个人素质。杨教授则以“生如夏花”勉励各位学员,希望各位名师人选像夏花一样灿烂,活出自己的精彩。 </p> <p> 论坛从早8:30开始,历时三个半小时。论坛由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主持,顾明远先生致辞。理化生组导师及其全体成员全程认真参与。</p> <p> 简报1组在包翠霞老师的带领下,对论坛部分专家的观点进行了整理,为下一步混合式教学研讨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疫情期间,我们进行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线上教学,对我们研究未来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很多地方简单的把线下教学搬到了线上,模式没有变化,缺少互动。这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暴露了资源和平台方面的不足。他希望线上的平台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课程资源,国家采购,为所有人提供服务,建立专家委员会,加强选课指导,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他建议要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和终端技术的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的连通,打破传统的校园封闭,真正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新型的教育体系,让教育变得更有个性化、变得更丰富、变得更有趣。</span></p> <p>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阐述了居家学习的概念和教育信息化对我们整个教育生态造成的影响,通过多所学校在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的教育实例,从回归教育初心、重构教育链、课程改革的张力、教学流程再造等十个方面,阐释了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p> <p>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副主任曾德华从技术角度讲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他认为,融合应用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目标,网络教学平台是融合的先决前提,学校的教务与教学改革是融合的关键,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程新形态,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全员、全程、深度参与课程教与学。</p> <p>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罗滨教授(我们理化生组导师)从一线教研员的视角阐述在线与在校融合的学习变革,带领团队通过研制教学评估标准引导教师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方便教师在线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为教学管理和区域教研提供支撑。她认为在线与在校融合要聚焦到学生和老师的成长;教育创新让在线与在校学习走向深度融合;教师和校长应积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p> <p> 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尚俊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部副主任王小平、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涛院长、山东省青岛市教科院院长柴清林、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林春辉、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等专家学者,先后分享了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如何让传统课堂乘着技术的翅膀、提倡创设会呼吸的线上线下课堂等经验和观点,受到在线观众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p> <p> 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实践,我们理化生组的全体成员会把学习活动常态化,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努力为我们的山东教育事业做出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