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蛤</b><b>"字有兩個意思,首先是"蛤蜊"的"蛤"發"gé"音,指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貝類。其次是"蛤蟆"的"蛤"發"há"音。"蛤"者,"蟲"之"合和"者,表示貝類中"蛤"類的雙殼合閉的意思,相對於"蟲"之"累摞"者的"螺","蛤"者"合和"而"螺"者"累摞",兩者都是象形會意很貼切的漢字。"</b></p> <p class="ql-block"><b>"蛤"通常是指海生的雙殻綱貝類,日本也沿用至今,"蛤"的國訓為"ハマグリ"="はまぐり"="Ha-Ma-Gu-Ri",之前我們提過日本對貝類的稱呼比我們更細緻一些,海生螺類沒有攏統的"海螺"一詞,海生蛤類也一樣,沒有我們常用的"海蜊"或"海蠣"一詞,這個"蛤"在日本是特指"文蛤"的一個詞彙。我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全國曾經使用過一種用文蛤殼包裝的日用保濕護肤"蛤蜊油",根據地區不同叫法也不同,"蛤蜊油"="蚌殻油"="歪歪油"等等。而日本古來便有一種叫做"貝覆"的游戲,就是在一對文蛤的雙殻內側殼壁上畫上同一個故事的兩幅內畫,然後把很多對文蛤的雙殼拆開打亂以後把貝殼反扣在地面上,參加游戲的兩人或多人在一定時間內靠觀察貝殼表面紋理快速配對合殼,以合和的蛤殼對數多者為勝。這也是古代日本貴族小姐們必玩的一種游戲,因為不是原配的兩枚文蛤的貝殼是無論如何也咬合不到一起的,這個游戲也是對男女美滿婚姻的一種祝福,預示著原配的雙方才是最佳的選擇。因此用"蛤"即文蛤製作的這種"貝覆"玩具自然也就成了女子出嫁的重要嫁裝之一了。"貝覆"也叫"貝合わせ",就是從一片文蛤貝殼找原配的那一片貝殼的女孩子玩的遊戲。</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蜊</b><b>"是指指比蛤稍小的海生雙殻類如"花蛤","西施舌","海瓜子"這些小形蛤類,我們也統稱之為"海蜊"。日本的味噌湯用得最多的也是這類"蜊",日本也叫"淺蜊"="あさり",就是我們的"花蛤"或"花甲"。因為淺蜊可以在灘塗上簡單能撿到,所以叫"淺蜊"寓意不"深"不"難"之意。當然在淺灘能撿拾到的"海蜊",在日本還有"潮吹","青柳","戀忘貝",等等很多風雅的蛤蜊類。"潮吹"的本意是噴水,作為特殊名字是對一種小型蛤蜊( Mactra veneriformis Deshayes in Reeve,1854 )的俗稱,因為這種小蛤蜊受驚以後會噴出水來。我國稱這種小蛤蜊為"四角蛤蜊",雖然不是很鮮美但也可以食用。"青柳"則是非常鮮甜的蛤類珍饈了。"青柳"( 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 1846 )我們也叫"中華瑪珂蛤",是一種非常鮮美的蛤類,在日本是重要的壽司食材,與"赤貝"齊名。而這種紫色的"戀忘貝"( Cyclosunetta menstrualis (Menke,1843) )是我們叫"紫碟文蛤"的一種貝類十分重厚的蛤類。這種蛤月面有一處很深的凹陷如同心裏缺失了一塊那樣。傳說後醍醐天皇被流放到外島的時候,心中思念宮中的嬪妃姬媛們非常傷心的時候,在海邊遇到這種"戀忘貝",被貝殼的隱忍之美吸引便暫時忘卻了思戀之心。由於此種貝殼不華麗而又有一種侘寂隱忍之美,所以深受日本貴族階級的審美所青睞。在很多日本的詩歌作品中都有其身影。本文"蜆"字左側的配圖便是這種"戀忘之貝"。</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蚶</b><b>"是魁蛤科(Arcidae)蛤類的統稱。由於蚶類的血液中含有和哺乳動物血液同樣的血紅素 Heme ,因此日本也稱蚶類為"赤貝"="アカガイ",其實味道因為含鐵多少有些腥,所以應該及不上"青柳",但是因為貝肉鮮艷皺折有肉感,視覺效果不像青柳那般僵硬,所以很受風情文人們的歡迎,在日本,"赤貝","鮑魚","貽貝"…也叫"似たり貝",同樣都是對女性私處的一種"隱語"。</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蟶</b><b>"是指竹蟶科(Solenidae)蛤類的專用漢字。我國民間也叫"蟶子",味道鮮美,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食用)軟體動物。漢語拼音發"chēng"音。"蟲"與"聖"組成的"蟶"字,應該還是有一些特別的意義的,具體還待考證。日本也用"蟶"字,國訓為"マテ"="まて"="Ma-Te"。在日本,本種也寫成"馬刀貝",緣於本種的貝殼很像馬刀的刀鞘。</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蠔</b><b>"就是牡蠣。由於中華料理的盛行,日本也用這個漢字意思完全和我們一樣,只有音讀發"ゴウ"="Guo"音。"蠔油"這個詞日本也用,只是發"牡蠣油"="かきあぶら"音。</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蠣</b><b>"是海生牡蠣類軟體動物,日本完全沿用此意,國訓發"カキ"="かき"="Ka-Ki"音。</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貽貝</b><b>"是貽貝科(Mytiloidea)蛤類的統稱。由於本種貝殼多為紫黑色,所以在日本,大家也稱貽貝為"烏鴉貝"。本種營養價値很高,有海中雞蛋的美譽,也是滋補身體的一種海產貝類。和日本的隱語類似,緣於"淡菜"的外形,我國也稱之為"東海夫人"。</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蜆</b><b>"就是"黄蜆"類淡水的小型蛤類,日本沿用這個意思,也是只有國訓沒有音讀的特指一種蛤類的漢字,發"シジミ"="しじみ"="Xi-Ji-Mi"音。淡水蜆在日本是補肝腎壯陽氣的精力營養食品,以產於九州至本州西部的淡水湖中的"大和蜆"為貴,但是都因為外來種的入侵現在基本已經是瀕臨滅絕種了。</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蚌</b><b>"指"河蚌",日本不常用這個漢字,而稱河蚌為"溝貝"="ドブガイ"="どぶがい"。"蚌"在日本通常不是用來食用的種類,但是卻是評估川湖池沼水質的一個重要參考水生物種,有"蚌"的湖沼通常被認為水質是良好的。關於蚌的傳說,我國有各種"蚌姑娘"的民間傳說,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應該都是縁於中國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螶</b><b>"字通"磲",就是"硨渠貝"的意思,日本完全沿用"硨磲貝"這個詞,還有一種小型的硨磲貝在日本叫"硨蠔","白浪",因為貝殼很像白色的巨浪。是佛教的聖物之一。日本是仏教大國,所以珍珠,瑪瑙,珊瑚,硨磲,這些也都是被尊崇的寶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〇廿三年八月十貳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愛貝客改撰於櫻花島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