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为了与租界相抗衡,连结闸北、南市等华界,制订了“大上海计划”,选址今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的土地约7000亩作为市中心区,规划设有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道路等。当局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教,于1929年7月公布了《建设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书》。之后,市政府还进一步提出了《黄浦江虬江码头计划》、《上海市分区计划》、《上海市道路计划》。并辟建虬江码头,实现了以五角场为新华界中心的近六十条放射干道网的建设。这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区域内仍保存着旧上海市政府新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等一批历经百年沧桑风采依就的优秀历史建筑群。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大规模的、综合性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p><p> 1929~1933,全球遭遇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刚刚崛起的民族工业与国力遭到重创。战火就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大上海计划”的梦想在这个城市这一代人心中,从来不曾放弃。为了缓解经费紧张,1934年市政府发行了350万元的市政公债,让人感动的是,其中绝大多数投入到了市中心公共设施的建设。其中市体育场100万元,市博物馆、图书馆60万元。1934年8月,由董大酉及其助理王华彬设计的市图书馆开始施工,12月1日举行奠基典礼,一年后,便竣工落成。 </p><p> “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但后来遭遇抗日战争,计划搁浅。目前,在大杨浦内仍保留着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国立医院、国立音乐院、飞机楼、市卫生防疫所等一批历史建筑。</p><p> </p> <p>旧上海市图书馆——杨浦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市立图书馆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酋设计,1934年开工,1935年完成。于1936年9月投入使用。</p><p>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建筑作为同济中学的校舍使用,在同济中学迁出后又空置多年。</p> <p> 2014年,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市立图书馆的修缮保护工程,吴有伟是工程部总经理。面对一个破损严重,且因历史久远而原始信息缺失的老建筑,如何进行修复?吴有伟说,就像一次艰难的考古之旅。</p> <p> 2014年4月2日我第一次走进老图书馆时。触目惊心的场面:“图书馆的外墙板有大面积的脱落,墙体上遍布着水渍,馆外的杂草比人还高,馆内布满蜘蛛网,墙上的砖块轻轻取下来以后,一碰就碎成了粉末……”垃圾成堆,老鼠乱穿,行走困难。</p><p> 这天我在里面上上下下拍了一个上午。</p> <p>广场成了停车场</p> <p><br></p><p>旧上海市图书馆外面及2楼大厅孔雀门,楼梯。</p> <p>旧上海市图书馆外墙等</p> <p>屋檐及窗户</p> <p>被封的大门</p> <p>远眺上海杨浦图书馆</p><p> 根据上海市文物局的要求,老图书馆有七个地方是需要原样保留的,包括屋顶琉璃瓦、椽子和斗拱、外墙板、彩绘壁龛、红缸砖、水磨石和孔雀门。“我们不断地收集翻查老照片和现存的旧设计图纸,与图书馆尚存的遗迹反复比对,试图还原出原貌。</p> <p>走近上海杨浦图书馆。</p> <p>大门</p> <p>边门</p> <p>墙角</p> <p>进入大厅。</p> <p>孔雀门</p> <p>主楼梯。</p> <p>拾阶而上到了二楼。</p> <p>二楼大厅的孔雀门。</p> <p>大厅阅览室。</p> <p>俯拍副楼楼梯。从大厅进入孔雀门,阅览室的左右两侧有二架旋转楼梯,可以直接走到顶楼。</p> <p>仰拍副楼旋转楼梯。</p> <p>三楼的外墙楼梯。</p> <p>会客厅侧门。</p> <p>会客厅的红漆大门。</p> <p>会客厅穹顶。</p> <p>三楼会客大厅。</p> <p>会客厅的空间。</p> <p>会客厅内景</p> <p>客厅的地毯</p> <p>客厅全景</p> <p>客厅全景</p> <p>屋檐</p> <p>石柱回廊</p> <p>石雕龟头</p> <p>修旧如旧的石雕花纹墙角</p> <p>作者本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