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的疫情,让人永远难忘,将永载史册。这段难以言说的光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对人们的道德认知和固有观念予以有力冲刷,它教我们重新审视自我,重新面对生活。随之而来的,孩子们的课,也由几千年来的课堂面授转变为网络教学。来不及过渡,来不及等待,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早已呼啸而来。</p><p> 置身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很多人开始探讨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走向,这是所有关注教育的人共同的追问。为此,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于2020年5月13日上午开展了主题为“长春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复课后学科教学衔接问题专题研讨”的线上教研会议。</p> <p> 会议由长春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褚春蕾老师主持,亲切美丽的褚老师率先开启了温暖的网络问候,并隆重介绍了与会领导,长春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指导专家,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部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卢丹丹老师、东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杨梅校长、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任国权校长,并介绍学科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们相互认识。</p> <p> 在大家的期待中,两位特级教师杨梅校长和任国权校长先后做了经验交流与指导。在报告中,杨梅校长就学校在疫情时代,依据疫情进行主题模块教学进行了深入分享,其与时代紧密贴合、引领学生关注真实生活,珍视亲历者这一特殊成长历程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真正思政人的教育视野和格局,其富于层次化的模块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及其所呈现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线上教学,令我们深受启示且充满憧憬。</p> <p> 任国权校长就思政人的教育情怀、教育实效、教学场域也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们感觉到,做教育就要从实处着眼,从实处抓起,注重细节,精耕细作。在当下的疫情时代,要给予孩子的心灵更多的关怀,牵孩子的手去关注和经历真实的世界,感知、感触、回应和致敬真实生活,要做有意义的教育。</p> <p> 两位校长还纷纷对复课进行了初步展望。在此基础上,尊敬的褚老师,疏理了前期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对本学科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调研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线上教学内容风格迥异,有按国家教学计划走的,有讲教材的,有讲“战疫”专题的,开课率94%。</p> <p> 褚老师建议,无论哪一种授课体例,在疫情时代,尤其要尊重孩子和教育规律,不抢进度。教师本身要更加细致、熨贴,尤其关注家长不在家的、学习自觉性差的、不具备良好线上学习条件的学困生。鼓励一校一案,一班一案,对个别学困生一生一案。</p><p> 至于复课后教学效果评价,考试考核,褚老师明确表示,不能仅凭一纸试卷,要多元化评价,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综合性,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p><p>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实质是道德的学习,小学段课程的重点是启蒙情感教育。情感需要体验,道德需要实践,无论线上线下,在教学中,我们都要努力创造有助于学生充分体验和实践的情境,做有温度的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做有社会情感能力的人,增长实践智慧。</p><p> 正如东北师大吕立杰教授在《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何处去》中提出的,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自我控制、同理心、坚韧、责任,应被关照,以提升个体在风险社会的适应能力。</p><p> 本次线上会议,明确了复课衔接精神,领略了专家智慧,瞄准了发展方向,且融洽了学科成员情感,是一次令人期待、备受鼓舞的会议。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相信在褚老师和专家的引领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科复课,会有条不紊,充满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