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孜孜不倦为师路,呕心沥血铸师魂。教书有路心为径,育人无涯爱作舟。一已苦乐从不诉,收得桃李满园春。”</b>这就是他,刘万春,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学一个物理教师的教学生涯真实写照。</p> <p> 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勤恳敬业、刻苦钻研可以称之为“楷模”。在教学上他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做人。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对自己任教的物理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他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p> <p> 2008年因工作需要开始任高中班主任。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责任大,负担重,但刘老师是不甘落后的人,他曾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并力争做的更好”。为此初出茅庐的他虚心的向经验能手学习请教,以一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当不好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是他作为班主任的感想。他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榜样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成言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凡他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每天早晨比学生早起20分钟,到学生寝室催促学生起床,每天晚上等全部学生安顿下来,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每天深入学生寝室,两个小时以上;每天陪伴在学生身边不少于八个小时;每个月找每个学生至少谈一次心;每学期会安排十名以上的同学进行家访。每天清晨我们总能见他提前到教室准备给学生辅导功课。</p> <p> 每次的考试和作业都有详细地记录,具体到每个人、每道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天一反思,一周一叙事,一月一回顾,学期两总结的教学习惯。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融入到班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每一个学生。</p> <p> 学困生是最难管理的,最令老师头疼的。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娇生惯养,疏于管理,对他们必须以真情去感染。以爱心去融化。十年前一名学生叫张宇被其他学校劝退。所有的班主任都不敢收留其父母慕名来求。刘老师毫不犹豫地接受接受了,对他开始艰辛而细致的帮助。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与其促膝谈心。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遗漏的知识,课上督促他认真听讲。还时不时的与他谈心打开心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把这只迷途的羊羔挽救回来。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业并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十年过去了,这名同学至今每年都带着妻儿前来拜访他的恩师。多少年来他不知感化了像这样误入迷途的羔羊,可谁知道他背后付出了何等的艰辛和汗水!</p> <p> 他让无数的农家子弟改变了人生轨迹,走出了精彩的人生。2012年他的学生李军以600分的好成绩考入吉林大学。李军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贫寒。高中三年多次有辍学的想法,刘老师不但从生活上去资助还从精神上不断鼓励。当李军高考时当第一科语文考后感觉发挥失常不理想,刘老师及时找他谈心疏导,最终取得了当年农安县农村高中理科状元。</p> <p>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刘万春老师那些平凡而艰辛的教育岁月和那些收获快乐的幸福时刻。</p> <p> 一页页证书铭刻着教学道路上的艰辛的付出,走过的痕迹留下的汗水。书写着一个好老师一心研究教学不断攀登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p> <p>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使得高三同学重回课堂的日期延后。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刘老师尽快地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钉钉直播等教学手段,并且和同事沟通交流增长经验,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克服困难。起初,对于网络教学一窍不通的刘老师,积极探索授课平台,一口气下载了十余个教学直播软件,挨个尝试,不断更新,最终在正式开讲前确定了两款自己使用得心应手,学生能更快接受的软件。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责任心。</p> <p> 刘老师身在学校心里装的是学生,他用二十多年的艰辛坚守着他心中的那一片热土;用二十多年的时光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奉献之歌;用二十多年的汗水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和人格魅力;用二十多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好老师的光辉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