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中对联规则撷谈

风情子喜

<p> 农村丧事中对联规则撷谈</p><p> 戴子喜</p><p> 对联是我们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对子”,是一种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极具艺术性和审美趣味的汉语语言艺术形式。</p><p> 善于对联的人,都是善于斟酌字句、推敲语意、追求完美和精致的人。但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经济繁荣的时代,对联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日益衰微:能够静下心来对对联、欣赏对联的人少了;对对联的精致之美和细节的讲究感兴趣、肯钻研的人少了;粗俗化、散文化、随意性、不注重规则的作品多了。每每见到一些对子,深深感到对联文化退化了!</p><p>如某姓母故大门对子:</p><p> 萱残正月;</p><p> 泪眼将枯。</p><p>此对明显表现出粗俗化、随意性、不注重规则的倾向。“残”对“眼”、“正月”对“将枯”, 风马牛不相及,没有规则,有损族人面子。</p><p>又如下面的拱门联:</p><p> 沾芳邻福;</p><p> 迎束刍宾。</p><p>此联不注重细节,据观察,此家是独屋,上下近百米无左邻右舍,也不是借屋治丧。对联与景致不符,随意性大。</p><p> 古往今来,连普通老百姓都要贴对联,讲究精致,说明我们的时代需要回归到注重细节、精致、诗意的审美趣味中。</p><p>应酬应酬,虽说缺少报酬,但写作者也必须严谨对待,否则淡化了国粹的传承和对联的意义。</p><p> 对联规则很多,如词性、结构、平仄等,都很严格。在一些特殊的对联门类中,规则更严格,在农村特别讲究。</p><p>1、在丧事对联中,灵对为主对,陪对为辅对。主对必须中长联,单边不能少于十五个字。因为少于15字,很难概括尽亡者生平事迹,对亡者不公平,对亡者不尊重。如:</p><p> 勤俭贤良,阃范遗芳馨内外;</p><p> 温恭谦让,阿婆美德誉乡村。</p><p>此对少于15字,仅以孙辈口气表达对阿婆美德的称颂,对亡者生平事迹进行概述不全,不符合灵对要求。</p><p>焦鸿基老先生曾为焦传名之母所撰主对: 生儿女同胞五个,幼严教育,及长嫁婚,后孙曹继出,更抚爱周全,幸心机耗费,苦尽甘来,嬴得一生名梓里;</p><p> 佐父亲内政卅年,家治勤劳,待人忠厚,虽风雨频侵,却悲伤克制,叹精力消磨,灯幹油尽,难延两载寿期颐。</p><p>此对单边41个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用词精准贴切,恰到好处,确实是一副好对子。出句虽同了两个“生”字,但无其他字可代替,并且符合朱氏李氏对联规则,无伤大雅。</p><p> 一般情况下,灵对的字数多少要根据孝堂大小而定,也与书写者排版有关。孝堂较小,对联字数也不宜太多,太多了不好书写布置,也影响观众的欣赏。</p><p>2、孝堂上的对联,不容许七字联。</p><p> 1995年11月,曾随戴亚儒先生去一本姓家帮忙。地方有人将孝堂对子全部写好了:青一色的七字联。戴亚儒先生评价说:没有遵从孝堂对联规矩,不是房门口,不能用七字联!</p><p>3、两边的马门联,尽量保持单边九个字以上十五个字以下。</p><p>郭崇文先生曾为失足老者撰的孝堂两边对联:</p><p> 扶杖过邻家,昨日夜间谈故事;</p><p> 卧沟成梦兆,今朝地府見阎君。</p><p>此联单边12个字,注重写实,符合亡者身故情境。</p><p>4、灵对只能歌功頌德,必须用后人的口气。如一位从事篾匠手艺人身故,谯夫应约而撰:</p><p> 忆父毕生,手编錦绣,足迈方圆,建业兴家尢爱崽;</p><p> 思亲往日,春送温馨,秋存悦色,和邻睦里永垂名。</p><p>此对单边19字,以后人口气歌颂了篾匠艺人建业兴家、和邻睦里的美德,让人深深怀念。</p><p> 记述生平事迹,也可以亡者的口气代撰自挽。如下面对联就是以亡者口气撰写的:</p><p> 一世未清闲,手艺营生,乡村载誉,晚景凄凉天作弄;</p><p> 余生尤飲憾,膝前冇崽,枕畔无温,归真要靠侄安排。</p><p>此联单边20字,以亡者口气叙述自己忙碌一生,老来无子无妻,倍感凄凉,一生遗憾,让人潸然泪下。</p><p>5、陪对要聚焦抒发情感,体现孝眷人等哀迎吊客的心态。例如:</p><p> 遵礼还遵俗,几天薄奠严君去;</p><p> 有儿更有孙,一路哀迎吊客来。</p><p>此对教孝眷人以谦虚的语气对客人凭吊表达了深深的谢意。</p><p>6、如今时兴搭棚厂设席,也需对联如:</p><p> 因地置宜,权作藏龙休见怪;</p><p> 劳君凭吊,邀来就座确羞颜。</p><p>此联也以孝眷人的口气,用谦虚的语言表达了对客人的歉意。</p><p>7、灵对和陪对不能贴乱了位置,否则就会贻笑大方。</p><p>如代某妇挽夫对联:</p><p> 父在堂,儿女未冠,抛开这担子,逍遥自在成仙客;</p><p> 天垂泪,燕莺尤愁,怎睹斯风光,惨淡悲凄锁妾肠。</p><p>此对本应作为灵对,但却作为了陪对,闹出了笑话。</p><p> 我远房外公罗汉卿先生曾教导:在做道场的情况下,因厅堂中间悬幡挂榜。不能帖对子,只能在帖陪对地方帖副对联。但这种对联要一分为二,出句要歌颂亡者.对句要联系到客边,要有很好的对联文化底蕴。例如:沈交流老师为黄亮明之父故撰的陪联</p><p> 师以杜康,友以汪伦,艺匠带农桑,九十人生归偶塚; </p><p> 酬兮仁礼,悼兮矜恤,哀庐承客谊,四三年隔谢梅桐。 </p><p> 注:梅桐,乃一箭双雕之用,孝者之母,名梅魁,之父,名桐桂。</p><p>此联乃上乘之作,吾甚膜拜!</p><p> 总之农村丧事对联规则很多,也特别讲究,为此帮人撰写对联必须严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