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圆梦之旅

北冰洋渔夫

<p>  记忆中,在上中学时,家中存有一些《中国》和《新阿尔巴尼亚》等画报(现仍珍藏着),一部分是英文版的,每期画报几乎都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专版,尤以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居多。画报以彩色图片的形式,介绍那些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人文情况。每每看到那些穿着漂亮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就羡慕的不得了。你想,中国在那个年代,灰、蓝、国绿服装一统天下,毫无美感可言。因而,只要新画报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欣赏画报,成了我阅读中外名著以外的另一业余爱好。那些美丽的风景图片,无论从构图和色彩,都十分专业、考究,对我日后的绘画和摄影爱好,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p><p><br></p><p> 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到那些国家亲眼看看。一晃将近50年过去了,这一天终于等来了。</p> <p>  清晨,从酒店窗户向外望去,满眼是中世纪的古建筑,几乎见不到现代建筑。奇滨河流经锡比乌,成为了与罗马尼亚其它地区重要的通路,锡比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朴而沧桑。</p> <p>  锡比乌已有800多年历史,这个被称为橡树之城的地方,曾经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日耳曼民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许多古老建筑体现出中世纪古城的灿烂气度。  </p><p> </p><p> 小广场上有个集市,人们沿着路边搭了一座座白顶棚摊位,这里有卖各种服装、陶瓷日用品以及特色美食的,当地居民日常所需用品,几乎应有尽有。</p> <p>  这里的建筑都十分古旧,外表缺乏亮丽的色彩,但每一栋建筑都能诉说一段古老的故事,眼前这座高大的议事塔,就曾先后做过粮仓、监狱、博物馆和市长住宅,它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老城区两个制高点之一。</p> <p>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里老建筑的屋顶上还长着“眼睛”,有两个有三个,最多的五个,传说这是上帝的眼睛,依我看,这些“眼睛”不过是楼房屋顶开的天窗,用来通风的。但正是有了这些长眼睛的房屋,锡比乌才名扬海外,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p> <p>  这栋老房子被房主装饰得十分典雅,楼下餐馆的窗户以拱门替代,颇显气派;楼上的百叶窗色彩鲜艳,用鲜花装点得十分漂亮而别致。</p> <p>  在广场四周,有不少这样的城门,它将上城区与下城区严挌分开,泾渭分明,上城区大多居住着达官贵人及有钱人,而下城区大多居住着黎民百姓。</p> <p>  锡比乌老城区,以这条下坡路为界,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属于富人区,历史遗迹较为集中,分别是大广场、小广场、胡耶特广场,古老建筑以巴洛克式、哥特式风格居多。大广场位于城区的中心地带,其占地面积也是全城区最大的,它曾是粮食交易市场。下城居住的大部分是手工业者和制造业者,房屋低矮简陋,居住条件一般。</p><p><br></p><p> 锡比乌是个山城,老城区的道路横七竖八像迷宫一样。以前当地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德意志民族及匈牙利人,可是在1950年至1990年间,大部分德裔居民移居至德国。时至今日,城内只剩包括现任市长在内的不到一千德国人。</p> <p>  沿着这条路继续往下走,就是下城区,旧时,那里大多居住着手工艺人和制造业者。</p> <p>  姑娘独自一人坐在这里,看上去心事重重。</p> <p>  我们从楼下经过时,恰逢小伙子坐在窗台上吃东西,一个非常有情调的画面诞生了。</p> <p>  这根木质柱子上插满各种铁器,好像是人就可以拿它发泄。</p> <p>  锡比乌是罗马尼亚爵士之都,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性的爵士音乐会,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其当选为2017年欧洲文化之都。</p> <p>  路德会圣母大教堂,又是罗马尼亚境内讲德语的路德福音教派的奥古斯坦忏悔会,这座哥特式教堂位于大广场背后的古耶特广场,其宏伟的73米高的尖塔,是该市最高的建筑,无论从上城区还是下城区,一眼便能看到它,它是该城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p> <p>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围绕着主塔楼,建有四座尖顶小塔楼,据说这在古时是一种标志,让人一眼便能知晓,这座城镇有权判处犯人死刑。因为教堂维修闭馆,无法入内参观,遗憾。</p> <p>  这里就是大广场,它位于上城区的中心,建于18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堂和市政厅是这里最气派的建筑。  </p><p><br></p><p> 如果不下雨,每天晚上这里都有音乐会,是当地居民消夏的好去处。</p> <p>  在当地,这座博物馆很有名气,不过要想参观,需事先预约。</p> <p>  这个扮成小丑的人,因为没人买他的东西而愁眉苦脸。</p> <p>  小姑娘吃东西的样子,让人心生怜悯。</p> <p>  </p><p><br></p><p><br></p><p> 位于罗马尼亚中西部的布朗城堡,又称吸血鬼城堡,是一处非常吸引人的旅游胜地,据说来此地旅游的以美国游客居多,因为美国好莱坞曾拍过一部大片《夜访吸血鬼》,这部大片是根据爱尔兰著名作家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为蓝本改编拍摄的。而《德古拉》这部小说是以15世纪罗马尼亚著名的弗勒德大公(外号德古拉)为原型创作的吸血鬼小说,这部小说相当成功,当时发行了数百万册,曾风靡一时。</p><p><br></p><p> 头天晚上,就住在城堡山庄,这家酒店的名称十分诡异,叫“吸血鬼酒店”。这里环境十分优美而宁静,漫山遍野是高大的落叶松树林,是一处天然的大氧吧。请切记,夜晚千万不要外出,听说,山里有吸血鬼出没。</p><p><br></p><p> 清晨,在山里转了一圈,真正感受到山野的气息,林间空气格外清新,鸟儿在树梢上鸣唱,偌大的树林静悄悄,耳边只听到脚踏树叶的沙沙声。我用手中的相机,毫不吝啬地记录下每一帧美好瞬间。</p> <p>  冬天,这里是个滑雪道,我曾在加拿大和瑞士山区见过这种景致,在高纬度国家的山区并不罕见。</p> <p>  进入公园大门,经过一段长长的坡道,道路一侧竖立着多面旗帜,上面赫然印有恐怖图画及蛊惑性文字,虽然还没有进入城堡,但眼前的一切,已经让人忐忑不安。</p> <p>  甫一进城堡,便被大厅内悬挂的画像吸引,据当地导游介绍,画像中的人按照先后顺序,都是曾经居住过布朗城堡的主人,画像中没戴帽子的那个人就是小说《德古拉》的原型,弗拉德三世,你看他,像面目可憎的吸血鬼吗。</p> <p>  吸血鬼城堡建在一处高高的山包上,山坡上长满绿草,此山地势险要,被当时匈牙利国王选中,于1377年开始兴建,在1382年城堡建成之后,该城堡为抵御土耳其人入侵起到重要作用。后来城堡逐渐成为集军事、海关、行政管理、司法于一身的政治中心。1406年,匈牙利国王将城堡所有权移交给罗马尼亚公国大公。传说中瓦拉西亚大公弗勒德就长期在这里居住。</p> <p>  一段陡峭阶梯直通城堡大门,传说旧时城堡没有大门,进入城堡只有一个办法,从窗户扔下的绳梯爬上去。城堡为何不建大门,这里有段故事。</p><p><br></p><p> 爱尔兰小说家斯托克写《德古拉》时,参照生活中的原形,取自于欧洲15世纪的著名人物弗拉德三世,此人身高一米六五,其貌不扬,但这并未妨碍他成为古罗马尼亚的一位战将,抗击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一名勇士。1456年被封为瓦拉西亚公国(当时罗马尼亚有三个公国)大公,此人长期居住在布朗城堡,并统治这一地区。</p> <p>  古堡内的过道和拱门都十分狭小,房间也显得十分局促,后来听了介绍才了解到,弗拉德三世,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城堡内的设施不会给他带来不便。</p> <p>  弗拉德三世性格暴戾,一向以执法严厉著称。何止严厉,简直就是严酷。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犯在他的手里,就别想活着出去。他对犯人用起大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前面看到的那幅恐怖图画,正是他用刑的真实写照。他用一根木棍,从受刑者后部插入,直接从嘴巴穿出,这根如同烤鸡般的木棍就插在地上,直到将人活活折磨致死。他对战俘从不心慈手软,同样施此酷刑,弗拉德三世也因此获得“穿刺公”的绰号。这个执法如山战功卓著的铁腕人物,却因为他过于残暴的执法而被百姓诟病,他为罗马尼亚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就被人们渐渐遗忘了。</p> <p>  弗拉德三世,自知多年来留给人们“杀人魔头”的记忆挥之不去,当然担心和害怕有人因此会找上门报复他,所以,他将居住的城堡大门封死。  </p><p><br></p><p> 城堡内还有一眼水井,有了食用水,又有足够粮食,外加充足的武器弹药,这座城堡用固若金汤来形容绝不为过。</p> <p>  尽管人们十分清楚,吸血鬼是不存在的,古城堡完全是通过小说及电影的宣染才变得神秘莫测,但当你设身处地,融入到这个小天地中,走入狭窄的楼道,进入一个个光线昏暗的小屋,特别是当凉风从窗缝中吹到你的身上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有一种令人毛孔悚然的感觉。</p><p><br></p><p> 城堡门口竖立着一个写着:“不许在夜间进入城堡”的告示牌,很显然是营造气氛的一种手段,可话说回来,即便在大白天,三两个人进入城堡,我还真没这个胆量。</p> <p>  吸血鬼从一开始就被看作是,传播死亡的魔鬼。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长着獠牙,白天见不着他们的踪影,晚上出来活动,专咬人的脖子吸血。在南美洲生活着一种吸血蝙蝠,以吸食牲畜和人的血液生存,这是现实中存在的“吸血鬼”。</p><p><br></p><p> 吸血鬼的传说在14世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欧洲瘟疫肆虐,如黑死病、肺鼠疫等,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在疫情爆发时束手无策,为了减少传染,人们经常在病人还未死亡的情况下就草草下葬,几天后打开棺木,会看到带有血迹的完好尸体,其实这是被活埋的人临终前拼命挣扎的结果,在迷信盛行的当时,被认为是吸血鬼显形。</p> <p>  1948年,罗马尼亚共产党取得政权,随既将包括城堡在内的一些私人财产收归国有。原来这座城堡的主人,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纷纷逃往国外。罗马尼亚政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对城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其改造成博物馆,2009年5月,罗马尼亚政府又将这座城堡归还给哈布斯堡家族居住在美国的后人,双方达成协议,产权归乙方,但博物馆的性质不能改变。  </p><p><br></p><p> 布朗城堡顶部的四个角各建有一个塔楼,不要小瞧这个设计,无论敌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进攻,都难以逃脱监视的眼睛。四个塔楼以回廊连接,随时随地可以相互增援。这样建筑用现代人的标准衡量不算什么,但在几百年以前,确实不易,值得称道。</p> <p>  </p><p><br></p><p><br></p><p> 一座宫殿建了42年,这事搁谁都不会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就发生在罗马尼亚。这座被世人誉为最美最杰出的宫殿,位于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130公里的南嘎尔巴阡山麓的佩勒什王宫。</p><p><br></p><p> 100多年以前,位于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东部普拉霍瓦省,有一个名叫尼亚古桥的乡村,它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谁会想到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诞生了一座,日后蜚声世界的佩勒什皇宫。</p> <p>  100多年前,当时罗马尼亚由三个大公国主宰,处于三足鼎立。1859年,罗马尼亚实现统一,在一国之主由谁担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为避免内乱,多方最终达成一致,聘请德国人卡罗尔当罗马尼亚国王。这个叫卡罗尔的人就成为罗马尼亚历史上(也是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位国王。</p> <p>  当了国王以后的卡罗尔一世,开始乘坐马车四处游山玩水。一天他经过尼亚古桥乡,顿时被眼前如画般的山野风景所吸引,于是当即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王室夏宫。</p><p><br></p><p> 修建王宫的事宜,在紧锣密鼓中展开,从设计方案的选定到施工,卡罗尔亲力亲为。最终釆纳了德国设计师,具有原创性的设计图。所有建筑材料全部产自罗马尼亚。从1875年卡罗尔一世为城堡奠下第一块基石起,直到1883年一期工程竣工,整整经历了42年,这就是古往今来德国人一向的行事风格,一丝不苟。</p> <p>  这座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相结合的王宫,与喀尔巴阡山浑然一体,整座宫殿精致豪华,内部装饰的富丽堂皇,深得卡罗尔一世的喜爱,于是他将自己深爱的宝物悉数置于宫内。在接下来的30年间,卡罗尔国王与王后,尽享荣华富贵,至直1914年,皇宫全部竣工,是年卡罗尔一世,寿终正寝,享年75岁。他多想看看由他独自出资(都是民脂民膏)建成的整座豪华宫殿,可他没能熬到那一天。</p> <p>  这座位于喀尔巴阡山小镇锡纳亚的宫殿,属于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始建于1873年至1914年间,城堡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有168个房间,每个房间根据风格和用途,展现出不同的文化主题,其中包括土耳其、德国、意大利及摩尔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格,宫殿内部富丽堂皇,陈设典雅,有兵器厅、议事厅、办公室、音乐厅、宴会厅、小剧场、卧室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我们可以进入参观的是其中35个房间。</p> <p>  佩勒什城堡内部装饰风格为巴洛克式的,采用大量木雕和精美的面料装饰,极具美感。房间内陈列了大量中欧和东欧最好的艺术品,包括有雕塑、绘画作品、家具、武器、盔甲、金银饰品、水晶、精美瓷器、挂毯等。有的大厅整个墙壁、屋顶全部采用胡桃木雕刻,艺术家们将各种技法发挥到极致,带来的视觉震撼,是我从未感受过的。何为雕梁画栋,美轮美奂,这里就是最好的诠释。</p><p><br></p><p> 卡洛尔一世还是一位天才的军事指挥家,他在俄土战争期间,表现的十分出色,为罗马尼亚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博物馆内专门设有一个兵器厅,陈列着15至16世纪德国、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国制造的各种军械盔甲,这是我所见过的藏品最多、品种最全、品相最好的兵器馆之一。</p> <p><br></p><p><br></p><p><br></p><p> 游览布加勒斯特革命广场及市容。布加勒斯特人口约2300万,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p><p><br></p><p> 布加勒斯特在罗马尼亚语的意思为“欢乐之城”,传说在13世纪有一个名叫布库尔的牧羊人,从山区赶着羊群来到登博维察河边。发现这里水草肥美,气候温和,便在此定居下来,此后,来这里定居的人逐渐增多,商贸活动也日益兴旺。这块定居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如今,在登博维察河畔还竖立着一座以牧羊人名字命名的蘑菇形塔顶的小教堂。</p><p><br></p><p> 这座无与伦比的宏大建筑就是罗马尼亚议会宫(又称人民宫),议会宫共有16层,地上12层,地下4层,拥有3000多个房间,现在是参众两院、宪法法院和一些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它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建筑,该建筑1984年动工,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面主体建筑高84米。</p><p><br></p><p> 革命广场周围的著名建筑,大多始建于二战后。</p> <p> 建筑独特,外观靓丽的古教堂。</p> <p>  中央大学图书馆建于卡罗尔一世时期,1989年罗马尼亚剧变发生火灾被毁,烧掉了珍稀藏书50多万册和著名人物的书稿3700多份,后经修复改造后向社会开放。欧盟驻布加勒斯特代表机构也在此地办公。中央大学图书馆前骑马的青铜雕像是卡罗尔一世。</p> <p>  老皇宫,现为国家艺术博物馆。这座建筑从1834年起,一直是皇家住所。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分为罗马尼亚艺术品、欧洲艺术品和罗马尼亚珍宝。</p> <p>  罗马尼亚雅典娜神庙(现为音乐厅)是布加勒斯特最宏伟的19世纪建筑之一,它的外形模仿了古希腊神庙,这件艺术杰作和乔治.埃内斯库交响乐团精彩绝伦的演出一样令人难忘。</p> <p>  这个老人身旁放着一本翻旧的《圣经》</p> <p>  革命广场上的重生纪念碑,这是革命广场最高的纪念碑,建于2005年,是为纪念“12月事件”,雕塑犹如一把利剑,直接向上刺破黑色的金属铁网球,球下方是鲜红的血迹,表示获得自由的代价。</p> <p>  1989年随着前苏联解体,就像多米诺骨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接二连三倒台,罗马尼亚是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政权更迭的,这次事件被称为“12月事件”。在重生纪念碑前方,建有两面白色的弧形墙壁,上面刻满在那次事件中死难者的名字。</p> <p>  塑像后面的大楼是前罗共中央党部大厦,1989年齐奥塞斯库就是在这栋大楼顶上发表演讲,后乘坐直升机逃亡的。</p> <p>  布加勒斯特音乐厅,位于布加勒斯特大学西北,是整个罗马尼亚最好的剧场之一,建于1911年。</p> <p> 独具特色的酒吧一条街</p> <p>  利浦斯干酒吧街上有一家,在布加勒斯特乃至全罗马尼亚都非常出名的老字号咖啡店,整个厅堂装饰的金碧辉煌,人气鼎盛。我们只是慕名而来,加上排队的人多,没有时间坐下来品尝。</p> <p>  国家储蓄银行是布加勒斯特极为宝贵的著名建筑,建于1864年至1900年,这栋建筑至今完好如初,储蓄银行仍在营业。</p><p><br></p><p> 现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所在地</p> <p>  精美的斯塔弗罗波莱奥斯修道院于18世纪由希腊僧侣建造,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走进建筑内部可以欣赏到出色的石雕和木雕,以及融合了罗马尼亚和拜占庭元素的装饰。</p> <p> 这口古老的井盖依然保留着</p> <p>  东正教族长教堂,罗马尼亚东正教会于1885年4月27日成为自制的教会,于1925年提升为族长制等级的教会。</p> <p>  位于统一广场西北面的老皇宫,建于15世纪,上个世纪80年代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已修复如新。</p> <p>  老皇宫对面有一家百年老字号咖啡店</p> <p>  围绕着布加勒斯特三大广场(革命广场、大学广场、统一广场)走了一圈,看到许多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古老建筑,各种人物雕塑,包括大学、博物馆、图书馆、教堂等等,留下深刻印象,真是不虚此行。布加勒斯特不愧为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难怪欧洲人称布加勒斯特为“小巴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