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b><b style="font-size: 18px;"> 四月芳菲醉,返校钟声催。</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春暖山川翠,校园妆颜美。</b></p><p><b style="font-size: 18px;"> 莘莘学子归,朗朗书声脆。</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复课诸事备,研讨东风吹。</b></p><p><b style="font-size: 18px;"></b></p><p><b></b></p><p> 复学伊始,为消除疫情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交流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教学经验,高质量完成后续微课开发和使用的研究工作,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于5月13日晚8点到10点进行了线上研讨活动。</p> 第一篇章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越努力,越幸运——卢俊霞老师“从微课走向文章”写作经验分享</b></p> <p> 在这春光明媚的五月,工作室再传捷报,卢俊霞老师收到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社的用稿通知。谈到这次的发表经验,卢老师娓娓道来,从选题、文章的修改过程、发表的经验、自己的心得等多方面为大家进行了阐述,虽然她讲起来很轻松,但我们从她讲述的字里行间听到的更多的是她的努力和坚持不懈。 </p> <p> 卢老师的文章来源于自己曾经设计制作过的一节微课《水的魔幻世界》,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卢老师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查阅了初中化学中关于水的所有的知识点,翻阅了课标中所有与水相关的条目,找遍了近5年所有与水的知识相关的中考试题。正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使卢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对水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有了与众不同的感悟,才写出了这样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其次,在做事态度上,卢老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初稿成型后在张晓玲老师的指导下一次次修改,不厌其烦,直至改到满意为止,她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最后卢老师还温馨提示大家,在投稿之后一定要和编辑部取得联系,确保投稿成功。</p> <p> 张晓玲老师就卢老师的写作历程进行了总结,并一再强调卢老师最该感谢的是她自己的坚持。张老师勉励大家: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写文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在教学及生活中当个有心人,认真积累素材,才能不断地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带入研究的意识,把研究带入日常教学,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尝试把它写成文章,在迷茫的时候多思考一下,在懈怠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个人能力及教学水平。</p> 第二篇章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精雕细琢出精品,奇思妙想泽四方——郑伟老师谈公众号的制作及运行</b></p> <p> 从一月底张晓玲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建立至今,短短几个月我们的公众号得到了广泛关注,从小范围的本市学生家长观看逐步走向了全省乃至全国,阅读次数达到了70多万人次,很多学生、家长、同行对我们的公众号进行了肯定,并纷纷留言,为我们出品更好的内容献计献策。这些数据、这份信任、这些期待使我们每个工作室成员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精品公众号,让更多的人受益的决心。</p> <p> 在公众号的编辑过程中,工作室的成员从零开始积极探索、认真学习,公众号负责人郑伟老师根据自己设计制作的经验对大家从选主题、排版、字体设计、颜色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并对前期公众号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反馈。为了满足不同角色的“粉丝”的需求,郑老师提出下阶段公众号在内容上应该更加丰富一些,除了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老师们还可以将发表的文章、日常教学中的反思、化学学习的方法、典型错题、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化学与科技前沿等内容呈现在公众号中,使公众号的内容更全面更吸引人,既能引导学生学习,也能引领新教师的成长。</p> <p> 张老师强调公众号既是展示我们工作室成员的实力的平台,同时也是检阅我们工作的考场,只有用心做、认真做,做出精品、做出创意,才能经受住大家的考验。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p> 第三篇章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研学同步、砥砺前行——张晓玲老师指导后期工作</b></p> <p>1 把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通。</p><p> 开学已经三周了,为检测线上教学成果我市进行了一次全市统考,但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可见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无法监督学生的学习及检查他们的落实情况。但是线上教学不能全部否定,线上教学可以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学习,听大量的名师讲课,在各种优质资源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线上教学一定是一个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将线上线下的教学相互衔接,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我们的工作室一直致力于微课的开发与创新,如何使用微课,让微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实践的。</p> <p>2 对后期日常教学的建议</p><p> 我们要认真分析大同市学情检测的成绩,详细地进行质量分析,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查漏补缺,力争上游。网上阅卷之后,可以再将学生的答题卡收起来进行分析和评阅,看看学生错误的地方在哪,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教学。距离中考还剩七十多天,大家一起加油共同提高中考成绩。</p> <p>3 本月工作安排</p><p> 每人制作一节微课(复习类/易错点)。要求以多种形式呈现,总结到位,语言精练,要力争打造成精品。</p> 张老师寄语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只有把平凡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才会把平常事变成一件伟大的事。</b></p> <p>编辑:仝淑英 段翔洋 张洋</p><p>审稿:张晓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