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

依偎

<h1><b>  </b><b><br></b><b>&nbsp;来源:中国艺术报 <br></b><b> </b><b><br></b><b> 肖云儒<br></b><b> <br></b><b> 春深时节去麟游,路上一直就想着那里的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碑。<br></b><b> 麟游在陕西算是小县,在全国却有点知名度。麟游城,城以宫名,知道这里有座隋唐离宫九成宫的人很不少;宫以碑名,知道这里有唐丞相魏征撰写的醴泉铭和相关故事的人更多了;碑以书名,每年专门来这里欣赏、临暮、揣摩、研究欧阳洵书丹的这付书法绝品的人那更是多了去了。曾经以九成宫命名,在这里举办过多次全国书法展览和大赛。<br></b><b> 下高速路,沿县道曲曲折折,盘盘旋旋,我之向往终于在远方天际线上出现。待九成宫景点广场缓缓推近到眼前,掠过的竟是一阵出乎意外的心悸!<br></b><b> 那是一支笔!一支大笔、一支巨笔!大地之上竖一支巨笔做纪念碑,此生第一次见!<br></b><b> 只见这纪念碑,笔杆高耸于天宇,背后是宝石蓝的天和脂玉白的云,贴地有一抹丰润得滴出水来的绿山岗,像画家刚扫上去的水色饱满的一笔,还未干透,便这样拉出了一道纤尘不染的的屏幛。斜阳将这支笔的影子拉得很长,从广场中心一直融进广场边的树丛中,于是地面平铺出一棵硕大的树影。巨笔象老树杆深深插进大地之中,上面撑起了大片大片的荫盖。<br></b><b> 我从未见到过如此伟岸的巨笔,也从未听说过何时何地以这样简约、崇高的方式来颂扬文化,颂扬文人,颂扬文字。好一阵震慑,好一声长叹,好一番伤感。<br></b><b> 先不及细品纪念碑基座上欧阳洵书作的勒石,我就这么仰着头,在旋转的阳光下旋转着看这支笔。眯逢着眼定定地看着它,绕着它缓缓转悠,南北东西,上下左右的感受。又有了新的悸动:你看这支笔,笔尖是朝下的!笔锋自然地岔开,凝重地浇铸在石座上,一一那本应是飞白的效果,现在却力透“纸”背,直接浇铸到了土地深处。<br></b><b> 我见过一些颂扬作家或画家手持大笔作威武状的漫画,手里的笔都像飞舞的长戟或火炬,朝着天空、朝着前方。唯有这支笔,这支藏在深山里的麟游的笔,这支魏征和欧阳洵的笔,朝下疾书于土地上!<br></b><b> 撰《醴泉铭》的魏征,是大唐开国宰相。身处高位,却多少有着俯瞰大地、体恤民瘼的情怀。贞观八年,有位谏官上书太宗,说修洛阳东宫,劳民伤财,租税过重。太宗怒斥:你难道要皇帝我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吗?这时魏征上前说,谏官为民上书不是陛下您提倡的吗,今天因直言而动怒,可是没有了过往的胸襟呀!皇上于是愧而纳谏。<br></b><b> 魏征敢于一次次直谏,以致唐太宗也不能不有所顾忌。有次听说他进入后宫进谏,皇帝竟然慌忙将正在把玩的宠物藏于袖中。魏征最终当然是为了唐朝的江山,可贵的是,他心里还多少装着一点民众的疾苦。<br></b><b> 《醴泉铭》清晰地传递了这种来自大地的信息。铭文一开始就针砭隋炀帝修九成宫的奢华,说他“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应加责备。接着颂扬当朝皇帝如何爱惜民力民财,固拒新建,只肯在旧宫基础上,去奢华,茸颓败。这样,望着原来隋宫的壮丽,能吸取因奢而亡的教训;俯察今日修葺的卑俭,又能为子孙后代作楷模。<br></b><b> 魏征又写道,太宗在此地以杖掘地发现了醴泉,并不归功于自己的圣明---于是借题发挥,以大段文字提倡做人要象醴泉之水那样由盈向虚,润泽脚下的土地;要去浮归淳,以质代文;居高处要防止下坠,盈满了要留心不外溢。念兹在兹,才能永葆纯正和美好啊。作者这里说的是:为帝王者,应该有对生民的担当。<br></b><b> 既为人臣,怎能不歌颂明君,可贵的是魏征处处借颂辞抒发自己“为生民立命”的情怀,褒扬中有一点劝导和戒免,也就实在很难为了他。<br></b><b> 好厉害的一支笔,好亲民的一支笔,一支藏锋向着土地的笔。<br></b><b> 去麟游的那几天,凛冬已过,春风中暖意大增,漆水河绿得赢人,凉可沁心。恰如铭文的描绘:“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我久久在炽阳之下绕巨笔塔座,躬身细品拓刻于上的欧阳洵书作,良久不愿离去。<br></b><b> “欧楷”真是别具风采的精致!长达千言的铭文,欧阳洵竟能在75岁高龄时写就。通篇流贯着一股老而弥坚的生命感,表现出溶隶于楷的创造性。你看他运笔何等沉劲而饱满,撇捺常用圆笔,弯钩又用转法,圆融流畅,照应有度支撑有力。每笔每划,每个转折、勾剔、拖顿、收放,无不精准到位。而总体上又营造出一种势,一种气和意。<br></b><b>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过重宏道而少细密,在思辩和实践中少了一点精确。但也有西方人专门说到,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在随意和精确中游走,其间的万千变化非常难以掌握,一旦得心应手,便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和思维启示,那是用坚硬的钢笔书写简单的字母望其项背的。“欧楷”,以及整个中国楷书和工笔画,告诉世界,国人既重道、重心灵生活,也不乏精确精准的精神。这也许是当代中国科技和中国制造能能快速发展,在文化心理方面的一个基因?<br></b><b> 欧阳洵以楷著名书史,而书法八体无所不能,并多有精辟的理论见解。后人评价他的字“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之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是一种覆盖行、草、隶、篆诸体的宏大气势。书写宫庭碑铭当然只能用法度森严的楷书,难于像行草那样让个性放浪形骸,欧阳洵却也在谨严的法度之中,让你感觉到了规矩中的飘逸,透露出一种独异的灵性和骨感来。<br></b><b> 书家的个人情怀就这样从精细的书写规范中蒸腾而出,与魏征文辞中的民生情怀水乳交溶,汩汩淌进了我们心中。书家以一种艺术工匠精神,使铭文的“惜民”内蕴落了地,使铭文的民生情怀落了地!<br></b><b> 留宿麟游宾馆的那个晚上,小城浸漫着难得的静谧。满天星斗钉在春夜的天幕上,黑的老黑,白的老白,象九成宫黑色拓片上一颗颗耀眼的欧体字。 三五友人来索字,我不假思索,提笔就写:“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这本是描绘深山夜色的,用于县城这个美妙的月夜,用于人与环境关系重新调整的这个春天,不也那么恰如其分吗?,惹得大家叫一声好。<br></b><b> 是夜,手头一时找不到资料,从手机中调出了《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的照片,这是故宫博物院李褀的知名藏本。饱经1500年风霜的碑刻已经多处断裂残破,却以累累的伤痕透露给我们一些意味深长的信息,让人玩味思索久久。<br></b><b> 在宋拓本显示出来的20多处伤残与磨损中,有7处引发了我的关注。这7处是:“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句中的“百姓”二字;“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句中的“俯察”二字;“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句中的“爱”“惜”二字;“下俯察厥土”句中的“下俯”二字;“圣人之德,上及太清(天),下及太宁(地),中及万宁(生灵)”句中的“上”“下”“中”三字;“飲之者,痼疾皆癒”句中的“疾”字;还有“持满戒溢”句中的“戒溢”二字,等等。这几处,岁月给它留下的模糊、破损,最为明显。<br></b><b> 我不是历史考古学家,凭着一种欣赏直觉、或者再加上一点文人的联想,清晰地接受到了其中的信息。是呀,为什么偏偏在“百姓”,“俯察”(眼朝下看),“爱惜”(爱惜一夫之力、十家之产),“下俯”(体察下情),“上、下、中”(德及天、地、生民),“疾”(疾苦、疾病),“戒溢”(溢满招损)这些字上磨损得特别厉害,以致后世的藏者要在此盖上印章来“圆满”这些残破呢?我想大约不为别的,是因了这些字句有一个共同点:都关系着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期冀。历代观赏者,无论文士、庶民乃至廉吏,都会不由自主的在此处留驻,稍加议论和抚摸,以致模糊了字迹啊!这是岁月的剥蚀,更是人心的积淀。正如西湖岳坟庙前,人所崇敬的岳飞象被抚摸得光鲜,而秦桧象却遭人唾弃一样啊。<br></b><b> 分明听到了无声的民声,无言的民意!分明感到了砰然跃动的民心!<br></b><b> 25年前我曾到过麟游一次,此次重游,这里的山是绿得越来越厚,水是清得越来越澈,夜色也静得越来越宁和了。在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不时会想起那支大笔,想起宋拓本中那些残破的关键词,也不时会在这块土地上,这里那里读出一点《九成宫醴泉铭》的意蕴来一一那种体恤民情民瘼,为生民立命的精神,那种把土地像花园那样作务的精细作风!麟游正在大力兴建现代光伏产业,为了不占用可耕地,超大面积的太阳能万能光板被整体架设于10多米的空中,下面的土地则用于智能型的蔬菜花卉大棚,一块土地于是有了多种用途和多倍收益。我问,怎么让深山散居的三两户人家,也能享用这些科技成果呢?扶贫驻村干部说,光伏产品已经可以全面小型化了,下一步就开始实践绿色能源的小微式自循环,单家独户也能很方便地使用……。<br></b><b> 我想起了“欧楷”精细无比的笔触。原来在这块土地上,一不小心就能读到。<br></b><b>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县城东北有千年历史的中唐时期的石鼓峡石窟。澄河湍急的浪花从两岸巨石的缝隙中喷薄而出,成一飞瀑,号称“小壶口”。窟内的坐佛造像早已没有香火,破败多年,倒是石窟外被流水拉出的石槽中,整齐的支撑着密密麻麻的小树枝,似乎暗示着某种我所不知道的寓意和仪式。<br></b><b> 老乡告诉我们,来访的游客可以折一段树枝撑于石槽之中,寄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兑现。当地人把这叫“找个靠山”。不是进石窟拜佛找靠山,而是在山川中、在岩石激浪之中“找靠山”一一语含深意而又针砭世风,是那种民间独有的智慧。 不靠神,不靠天,不靠命,就靠眼前这山川大地!<br></b><b> 靠山靠川靠大地,靠大地一样实在的老百姓,比靠什么都强。精心侍弄大地,精心整理河山,就找到了改变命运的真正的靠山。 <br></b><b> <br></b><b> 2020,4,19,<br></b><b> 西安不散居<br></b><b> <br></b><b> <br></b><b> <br></b><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