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关于教育</p><p>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p><p> 高二一班 汤钧然</p><p> 我在暑假里读了一本传记——《关于教育》,作者在访谈的时候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观点:“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当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的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p><p> 这本传记讲述了一个大山的姑娘如何打破牢笼,摆脱桎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教育故事。故事很生动,不仅让我们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所共鸣;而且也告诉青年人应该怀有一种什么态度去看待问题;应该怎么样去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 </p><p> 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所以我去查了书的名字的出处 ——《圣经 诗篇》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它本身有双重释译:“逃离”和“找到新的信仰”。有时不得不感慨译者的文化水准以及宽泛的阅读量,这个翻译完美地概括了本书的主旨:主人公塔拉接受了教育,“逃离”了她原本极端怪异的生活环境,找到真正的归宿。而我也在他出色的书中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存在于本身的一种力量,吸引着我努力去靠近,翻山越岭追求信念,追求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p><p>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讲述了人权与信仰。作者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总是相信上帝,听从命运。在迷宫里失去自我,而他也要求女儿和儿子不去上学,不去医院。一切听从上帝的安排,这极大的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以至于作者17年没有上学,甚至在次次出了事故之后,仍是坚信是上帝的旨意。作者一次次失去权力,失去教育机会,在恐慌与无知;清醒与迷茫;逃脱与背叛中前行,就像她自己说的:“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所以她想像一只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山。</p><p> 教育是一块基石,通往人生的殿堂。我不知道缺少教育我们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但我知道绝不会是头上高帽,心里的坚定和头脑的清醒。因此我也需要找到自己的那座山,信念的山,教育的山。 </p> <p>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 </p><p> 高二一班 朱金金</p><p> 暖冬午后,暖一壶清茶,品一卷书香的美好。漫漫墨香书山路,好似少年游。吾独爱苏词之豁达,古今圣贤之经典熔炼了苏词之豪迈,阅读伴随了苏东坡的一生。如今阅读也陪伴着我的成长。</p><p> 假期期间,我认真阅读了一本被我忽略多年的书——《小王子》。这本书真的很薄,足以让我在一个小时内翻看三遍。同时它又如此的厚重,让一个年轻而骄傲的心情不自禁的臣服。</p><p> 玫瑰,娇艳俏丽,脆弱而又天真,温柔而又娇蛮,像是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语言间无意的爱慕虚荣,行为上刻意的蛮横无理。在小王子离开之时,她含泪送上自己深切的祝福,竭力保持自己的体面与骄傲,一腔孤勇的,用四根微不足道的刺去对抗整个世界。狐狸,真诚纯粹,体贴善良,教导着小王子如何去爱,即使明知自己只能得到麦子的颜色,也无怨无悔。就像是一座高山引导着流水潺潺的围绕它,流经它,最终目睹着流水奔向大海,而他凭借着那阳光折射出的粼粼波光,就能心满意足地巍峨不倒。他比小王子成熟,更懂得爱的真谛。而小王子,我不得不悲哀地承认,并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小王子。这个纯洁有趣的灵魂在每个小孩子身上,用天真纯净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因一条溪水的清澈见底而手无舞足蹈,因蝴蝶的五彩斑斓而欢欣雀跃。当稚儿成长为大人。这个灵魂便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世俗红尘的规则和名利场上的虚伪面具。</p><p> 每个人都会遇到玫瑰,每个人都会遇到小狐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小王子。徒有权利而不做实事的人,自鸣得意而孤芳自赏的人,自欺欺人而痛苦绝望的人,纸上谈兵而眼界狭窄的人,墨守成规而辛勤劳作的人……一颗纯粹干净的心灵是多么难得啊!</p><p> 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总有人不屑于满地的六便士,执着于追求月亮的光辉。小王子的灵魂在他们身上永驻,彼得潘的永无岛永远对他们敞开大门。我相信在斯特里克兰德创作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壮美的那幅壁画时,他心中的小王子一定陪在他的身旁鼓舞他,金的灿烂,红的热烈,黑的迷乱,白的圣洁,光怪陆离成一首恢宏的交响曲,而他们就在这艺术的圣歌中奔赴小王子的B612号行星,月亮的清辉永远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p><p> 如今的我早已过了天真烂漫的时光,但我依旧倔强而执拗坚信着:小王子在B612号行星上和玫瑰倾心交谈,狐狸仍遥望着金黄的麦田。</p> <p> 化寂寞为痴</p><p> ——我的读书之路</p><p> 高二一班 郭祺蕤</p><p> 世有贤者,不以语言指点迷津;世有智囊,千古奇谋尽在其中。问其为何名?其名为书。</p><p> 人们在年少时,很难有游历四方的机会,只能以书为窗,窥探窄窄的四角天空,因此向往天下,渴望亲身踏足,把那五湖四海收在自己眼中。而当我是孩子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懂得诗书的趣味在哪里,感觉它干燥,无趣,甚至不如电视机里的动画有意思,纵然家中长辈让我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嘴里每日都在念叨“人之初,性本善”,却不能喻之于怀。</p><p> 时间仿佛流水,一刻不曾停歇。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时间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是不公平的,他给每个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小学六年转眼而过,我已然站在初中的校门,而转折点,也是在这所平凡的初中。我第一次对书感兴趣是接触了文言文。初中课本有一篇课文名为《五柳先生传》,让我十分迷惑,为什么五柳先生如此贫穷,身在陋室,背负寒风,却安然自得?人连吃饱穿暖都做不到,难道不应该整日发愁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吗?这个迷惑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初中生活。</p><p> 人们都说,人的心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不同年龄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见解不同,行为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确实,这句话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应验,经过了中考的洗礼,我来到了高中,而我所在的高中,仍是初中校园的高中。我第一次感到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我理解了五柳先生为何穷困潦倒,仍纵情在那山水之中;理解了苏东坡以影为客,举杯对月独酌的洒脱;理解了庄子半梦半醒,无为在世的逍遥境界。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自己不免也有与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相似的心情。夜幕之下,独自在空无一人的走廊,抬头仰望星空,星光依旧,明月仍在;低头环顾四周,灯火蹒跚,一片寂静。我还在这里,还在这所我热爱的学校,而人,却已不是当年的人。</p><p> 有人害怕寂寞,害怕孤单。固然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喜欢喧嚣,而我却已然厌倦了。相比在喧哗的街市结伴,我更喜欢独自穿梭在茫茫人海之中,更喜欢在深夜的灯光下阅读。不受世间干扰,专注于自己所爱,看清自己的道路,坚毅向前。原来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因为他已然成为自然的一份子,已然得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东西,如果能顺从本心,身在陋室,背负寒风,又有何妨?</p><p> 读书让我明白事理,让我成长,让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模样。不畏惧寂寞,执着于追求,哪怕孤身一人,也要化寂寞为痴,砥砺前行,本心不改,必得始终。</p><p> 这便是我的读书之路,虽然荒谬,可是不知不觉间,书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便仿佛我成长道路上的路标,没有言语,只是默默为我指路,对于它,我心存的只有感激。我想,以后的漫漫岁月,我还会读更多的书,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悟,但是我坚信,只要坚定的迈向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卑不亢,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高二一班 李响</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高二一班 许宸铭</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腹有诗书气自华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是书香能致远</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开封市第七中学团委</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