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一省级非遗扶贫项目上央视了

葫芦侠

<p>4月30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我爱发明》栏目以《葫芦娃巧脱贫》为题报道了沙河市新城镇工艺葫芦产业非遗扶贫项目。</p> <p>去除葫芦内瓤是发展工艺葫芦产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无论是葫芦容器制造,还是葫芦彩绘、雕刻,内瓤都必须要清除干净,传统手工去瓤方法,需要用长柄小铁勺从葫芦口伸进去一点一点挖、一点一点抠,一个熟练的挖瓤工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做出五个,并且产品内部往往都是坑坑洼洼,需要进一步打磨程序后才能使用。而崔刚毅发明的葫芦去瓤机,1分钟便可完成1个葫芦的挖瓤工作,并且操作简单、快捷方便,连村里没有什么劳动力、无法下地种葫芦或加工葫芦的贫困劳动力,如今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扶贫项目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奔向小康。</p> <p>详细介绍了创始人崔刚毅发明的葫芦去瓤机,通过改变传统技艺,以机器替代人工,有效提升了去瓤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能够每年为农户提高2000元的收入。</p> <p>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工艺扶贫项目创始人崔刚毅,198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2007年11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后担任沙河市西冯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看到家乡依然十分贫困,他决定带领大家创业致富。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工艺葫芦项目,葫芦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可以保存,降低了农业创业的风险,而且葫芦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把工艺文化融入其中,提高附加值,葫芦用品制作技艺作为崔家先人谋生的方式,在崔刚毅这一代人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p><p><br></p> <p>崔刚毅作为邢台市人大代表、邢台市农村优秀致富带头人,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2014年他创办沙河市葫芦种植示范基地,经过6年努力,基地扩大到300亩,年产葫芦50万个,年产值300万,累计带动就业上百人,建设的葫芦加工厂被授予“沙河市扶贫车间”,优先安排了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并带动6户农户创业,种植葫芦12亩,并指导他们加工和通过网络销售。2020年预计带动贫困户就业30人,带领更多的农户创业致富,为国家2020年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而努力。</p> <p>葫芦工艺非遗扶贫项目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多所学校,展示宣传葫芦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文化。</p> <p>葫芦作品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的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入围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