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记忆中的景观大道

海子

<p class="ql-block">之三:川藏南线 然乌-拉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面两集主要呈现的是景观大道在横断山区的穿越及景观。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万山险阻路难行,而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区,藏东南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这里的大山依然高峻,洁白的雪山冰川抬首可见,但这里国道两旁鸟语花香,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遍布的河流汹涌奔腾;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连天接地。这里有着“西藏的江南”、“东方的瑞士”,从然乌到林芝,我们走进了川藏公路最美的一段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藏东南明珠-然乌湖</p><p class="ql-block">  然乌湖位于八宿县西南角,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960米,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318国道就从湖边经过。传说中有把然乌湖比作“西天瑶池”,但然乌湖的美并不在公路边,要离开国道向南沿土路深入然乌湖腹地,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雪山簇拥着然乌湖,湖边分布着几个原生态的藏族村庄,远处是大片的湿地和遍布牛羊的草场,山腰上有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灌木丛林、雪山冰川。站在湖边放眼望去,明净的湖水,雪山森林倒映,湖面上水鸟成群,好一派仙境景色。</p> <p>然乌湖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色彩,9月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的湿地、草场、丰收的田野、房前屋后的草垛,全都熏染成一派金黄,头上的蓝天白云和阳光下耀眼的雪山冰川,构成了一幅幅多彩明快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冬天的然乌湖是冰雪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富美景的村庄--来古村</p><p class="ql-block">  离开318国道沿着然乌湖东边一直向南走,大约32公里处的道路尽头,有一个美丽的藏族小村庄--来古村。小村有70多户人家,500多人,村民的房子散布在不大的山谷里。村子周边是著名的来古冰川,也不知是村子因冰川得名,还是冰川因村子得名,总之是村子与冰川相依相偎,美丽相伴。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中国最富美景的村庄”,使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声名远播。</p> <p>我们2011年9月第二次进藏时,沿着然乌湖边的土路走了10余公里,因道路不通和车辆条件所限,没能到达来古村,在湖边的仲巴村周边玩了一会就折返了,当时就想,一定要找机会再到来古村看看,探访这最富美景的小村庄。</p><p>2016年9月再次进藏,行前就做好了进入来古村的准备,这次出乎意料的顺利,当我们转过山口进入来古,一幅恢宏的冰川画卷突然在眼前展开。</p> <p>在来古村,你可以同时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等6条冰川,因为所有这些冰川都围绕着来古村,所以它们被统称为来古冰川。其中生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壮观,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边,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它在宏伟之中再添上几分美丽,这在其它的冰川很难看得到。</p> <p>冰川融水在村子附近形成了多个冰湖,有一个叫贡措的冰湖上还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冰川的未端与冰湖之间,断裂的冰川露出十数米高蓝幽幽的冰层,看上去真有点到了南极的感觉。</p> <h3>来古村的秋收季节,藏民在路边的青稞地里忙碌地收割,驮运青稞。民居的房顶和周边都堆满了收下来的麦秸秆,村里、田间一片金黄,好个丰收景象。村民们在雪山冰川脚下劳作生活,一切都已司空见惯,我们这些外来者惊艳于村子周边的美景,满目所见那么和谐自然,遇到藏民打个招呼,一句“扎西德勒”,双方都流露出友好的微笑,一切语言不通的交流障碍,都融化在这友好的微笑之中了。</h3>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来古村小学秀单杠。 </p><p class="ql-block"> 来古冰川的融水往下汇成了然乌湖,湖泊下游的帕隆藏布奔腾湍急一路向西,与318国道并行200多公里后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处汇入雅鲁藏布江,是雅江最大的支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  离开然乌,318国道沿着世界第三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西行。  </p><p class="ql-block">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由两条世界级冰瀑布汇流而成,属典型现代季风型温性冰川(也叫海洋性冰川),以巨大的冰盆,众多雪崩,高达700-800米的冰瀑布,消融区上游的冰面弧拱构造,以及冰川末端冰湖和农田、村庄共存为特点。米堆冰川入选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p> <h3>帕隆藏布大峡谷</h3> <h3>米堆冰川</h3> <h3>米堆村和米堆冰川之间有一片原始森林,穿过原始森林才能到达雪山脚下。</h3> <h3>从米堆村徒步40多分钟穿过原始森林走到冰湖边,前方的冰瀑布和冰川末端的冰山已清晰可见。</h3> <h3>米堆雪山的主峰像个红缨枪头。</h3> <h3>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波 密</p><p class="ql-block">  被雪山和森林环抱的波密县城扎木镇,海拔2750米,空气清新,这是318国道西藏境内海拔最低的县城。小镇不大,但规划得很好,街道方方正正,在我们一路走过的县城是最好的了。由于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山山脉所在,抬头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皑皑的雪峰,十分迷人,被称作“西藏的小瑞士”。去墨脱的扎墨公路就在波密分道。(对墨脱感兴趣的朋友可看我的另一篇墨脱游记《浪迹在墨脱的山道上》)</p> <h3>波密桃花沟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桃花沟,公路两侧桃花延绵几十公里。</h3> <h3>波密岗乡云杉林,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这里的树木高耸挺拔,郁密粗壮,树高可达70-80米,树干直径可达2米,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堪称世界之最。 </h3> <p class="ql-block">在林区的村庄里晃悠,陶醉于良好的大气环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麦—曾经的天险</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通麦-排龙路段是川藏公路上的一道险关,有“死亡路段”之称。通麦这段路处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山体疏松脆弱,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并且有的路段仅能单车通行,如遇对面来车,必有一方小心翼翼倒车相让,每年都有意外事故发生。时常往来川藏公路的司机说:没有走过318国道的通麦天险,就不知川藏公路的艰难。有时遇到大的塌方,堵车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例如2000年4月的易贡特大山体滑坡,造成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冲垮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通麦大桥及多处路段,阻断川藏南线无法通车数月。</p><p class="ql-block"> 2013年,通麦吊桥断落坠河,318国道断行后,国家投巨资新修通麦、排龙两座特大桥和5座隧道,国道改道避开原来的临江悬崖险路,彻底改变了通麦天险路况。2016年工程完工后,通过通麦路段,汽车只需10多分钟就飞驶而过,曾经的通麦天险已成历史。</p> <h3>上图是现在的通麦大桥,图中下面两条是过去的老桥。</h3> <h3>排龙大桥</h3> <h3>易贡藏布汇入帕隆藏布的河口,照片下方是易贡藏布,左边是帕隆藏布。前面的吊桥是过去的人行便桥。</h3> <h3>通过水淹路段,向川藏线上最后的天险通麦进发。</h3> <h3>快到通麦有一段塌方路段,几百米国道整个垮塌下10多米深的河道里,下面是湍急的河流,站在塌方边上看得触目惊心,公路改走山上的临时便道绕过塌方路段。</h3> <h3>2011年9月我们曾经走过通麦天险,排队过吊桥后一路小心驾驶,14公里走了1小时10分钟,顺利通过险路到达排龙。有驴友说:走完这世界上最艰险公路最艰险的路段,会有一种死里逃生,如释重负的幸福感。那我们也幸福了一回。</h3> <h3>2011年时,横跨易贡藏布的悬索吊桥。</h3> <h3>桥两头武警站岗,单向放行管制,每次一车,限速5公里,禁止货车通行。</h3> <h3>临江悬崖险道。</h3> <h3>临江悬崖险道弯多道窄,有多处塌方修复的痕迹,许多地方仅能单车通行,遇有对面来车,必有一方要倒车让行。</h3> <h3>狭窄路段摆几块石头警示危险。</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 朗</p><p class="ql-block">  说到鲁朗,首先想到的就是林海,云蒸霞蔚、满目葱茏的林海。近处的村落、河流和远处的雪山冰川、原始森林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每年春夏,林下草地各色花朵尽情绽放,呈现出鸟鸣山幽,花香袭人的另一番宜人景色。</p> <h3>从色季拉山上看山下的鲁朗林海。</h3> <h3>冬日的鲁朗高山牧场。</h3> <h3>鲁朗林海以云杉和松树为主。</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与色季拉山</p><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南迦巴瓦在藏语中的意思一是“雷电如火燃烧”,一是“直刺天空的长矛”,被尊称为“众山之父”。其巨大的山峰终年积雪,云雾缭绕,看到整体山峰的机会较少,所以也叫“羞女峰”。 </p><p class="ql-block"> 在当地藏族群众中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南迦巴瓦峰巨大的三角形山峰之所以终年被云遮雾盖,是因为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在山顶聚会、煨桑,那高空中的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仙们燃起的桑烟;在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的路。  </p><p class="ql-block"> 从墨脱境内的巴昔卡,一直到7782米皑皑白雪的峰顶,水平距离不足200公里,可海拔高差竟达7000余米,地跨热带和寒带,这理想的地貌条件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南迦巴瓦峰成了我国具有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带谱的唯一山地。在这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中,发育、繁衍着复杂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动、植物区系。为此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南迦巴瓦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排名第一,称为“云中的天堂”。  </p><p class="ql-block"> 色季拉山垭口海拔4720米,是观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之一,同时此山也是从高处俯瞰鲁朗林海的最佳位置。每年春夏之交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光彩灿烂,这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p> <h3>2017年3月,在色季拉山垭口守候近5小时,终于看到了夕阳下的南迦巴瓦。</h3> <p>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耸立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遥遥相望,构成了世界上最深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在色季拉山垭口,左边空白处就是南迦巴瓦峰的位置,可惜当天大雾弥漫,南迦巴瓦没有现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 芝</p><p class="ql-block">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过去是行政公署,其所在地叫八一镇,2015年撤地改市,地级市所在地也改叫巴宜区。林芝周边旅游景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南迦巴瓦山、雅鲁藏布大峡谷、尼洋河三角洲、鲁朗林海、波密、红教圣湖巴松措等。每年3月末4月初,野生桃花漫山遍野艳丽盛放,皑皑雪山映衬下的粉色桃林成为了林芝最亮丽的一张名片。</p> <h3>南迦巴瓦峰下的艳丽桃花。</h3> <h3>雅鲁藏布大峡谷,河床上也是盛放的桃花。</h3> <h3>候场比赛的工布藏族弓箭手们。</h3> <h3>工布藏族弓箭手在桃花节上一展神技。</h3> <h3>桃花节上盛装的藏族美女们。</h3> <h3>最美十大名山排名第一的南迦巴瓦峰、最美最大峡谷排名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张照片就容下了两个“之最”。</h3> <h3>在索松村看到的南迦巴瓦日照金山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的藏语解释一是“雷电如火燃烧”;</h3> <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的藏语解释另一层意思是“直刺天空的长矛”,还真有点像。</p> <h3>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东流300多公里,于八一镇南面约40公里处汇入雅鲁藏布江。传说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成,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绿波见底,这一段河床开阔,水流平缓,河床中一个个沙丘、小岛密布,使河水形成无数分岔,岛上绿树杂草丛生,在河床中形成一团团嫩绿老绿,不知是河水分割了小岛,还是小岛分割了河水,放眼望去,犹是到了江南水乡。</h3> <p class="ql-block">红教著名的喇嘛岭寺,寺庙外型与一般的藏传寺庙不同,三层的结构似一顶别致的帽子,下面两层的屋檐看去有一种腾飞的感觉,飘逸中不失庄重。寺前摆放两具男女下身性器官雕塑。红教信奉生殖器崇拜,作为辟邪器具,凡红教寺庙前必有此物,信奉红教的信徒,其家里也常有摆放性器官雕塑。</p> <h3>红教圣湖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的意思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538米,面积27平方公里。此湖四面环山,尤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高山峡谷之间,周围雪峰倒映,湖水碧绿透明、深不可测。</h3> <h3>湖心岛上,错宗工巴寺传来阵阵颂经声,仿佛在为来人洗涤尘世的烦恼。</h3>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是尼洋河中的一块巨石,原来的318国道就从河边经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米拉山</p><p class="ql-block">  米拉山是318国道到达拉萨之前的最后一座大山,垭口海拔5013米,是整个川藏南线第二高的垭口。米拉山不仅是尼洋河水系和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它还具有显著的地理学分界意义,米拉山以东温暖潮湿,植被茂盛,而西部则气候干燥寒冷。原318国道从垭口翻越,许多游客都会停车观景拍照。现在新修的拉萨到林芝的拉林高速已经不走垭口,拉萨到林芝4个小时即可到达,路是好走了,遗憾的是又少了一个壮阔的垭口景观。</p> <p class="ql-block">米拉山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城-拉萨</p><p class="ql-block">  拉萨金珠中路与民族南路交叉路口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地点,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老的川藏公路(318国道)和青藏公路(109国道)就在这里交汇。想当年解放军进藏时,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才修成这两条“天路”,保证了大军进藏及给养的供应。我们今天步着前人的脚印,漫游在如画的美景中,无论如何也不应忘记先辈们作出的牺牲。  </p> <h3>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八廓街是每一个来到拉萨的人都会到的地方,回想起2001年7月我第一次到拉萨,那时还没有这多游客,也没有这么喧嚣。那时的布达拉宫还不要门票,几乎没什么人参观,我们在布宫里面随便走慢慢看,游览了多半天,珍宝馆、天台金顶都看了,连陈毅副总理会见达赖喇嘛的会客室都让我们进去坐了。而现在的布宫,整个参观过程就是一个小时,人太多,只能跟着人流往前走不停留,许多精彩的东西都看不到了。后来我每次到拉萨,仍会到布宫广场和大昭寺八廓街一带转转,感受一下拉萨特有的韵味。</h3> <h3>大昭寺及广场,每天都有很多信徒在此转寺及叩拜。</h3> <h3>几张不同角度,不同光影下的布达拉宫。</h3> <h3><br><br>(下集:中尼公路 拉萨--聂拉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