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乐·戴

<p>  老北京人都知道,长安街一直向西有一个钢铁城堡(首都钢铁公司)。这片热土始建于1919年,经历了解放前30年,解放后30年,改革开放40年的百年风雨。是中国工业发展史和中国冶铁史的重要代表。见证了中国百年来,从有铁无钢发展到钢铁大国的历程。</p><p> 住在京西的人都知道首钢那个红色的“厂东门”;知道首钢里面有一个高高的石景山。首钢里面有公交、有铁路,还有远远就能看见的高炉、传送带、冷却塔……。</p> <p>  </p> <p>  很多人都认为首钢就是北京的石景山区,石景山区就是大首钢。的确,首钢对于石景山区的影响很深远,据说那些年石景山区60%税收都来自首钢。</p><p> 石景山居民很多都是外地迁入北京最早的移民。从八宝山向西,到苹果园一带都是首钢的地界。居住在石景山的居民,工作大多数都和首钢有关,不是工厂也是三产之类。</p> <p>  高高的炼钢炉、巨大的钢包,还有让铁水映红魁梧身躯和脸庞的炉前工,乃至整日身穿劳动布工作服,手提铝制饭盒穿行于工业区和宿舍区之间的职工,都成了那个火红年代产业工人的标准形象。</p> <p>  对于这里,并不需要更多的介绍,在历史的变迁中,在现代都市的喧闹中,首钢带给了我们神秘的色彩。改革开放初期,首钢人解放思想,率先实行承包制,探索国企改革之路,企业快速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记得那时,首钢人在京城何其骄傲。工资高、福利好、待遇优,实在令人艳羡。</p><p> 进入新世纪,为了北京的蓝天白云,首钢率先进行搬迁调整,离开北京 ,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2003年开始,首钢进入搬迁调整、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2010年12月,首钢老厂区炼完最后一炉铁水并宣布停产的历史。</p> <p>  在首钢的陶楼保存着“铁色记忆”的牌匾,它记载着这片热土的奋进与辉煌,永存着“壮士断腕”的博大胸怀。</p><p> 牌匾无言,历史有声。首钢,当初这座钢铁巨兽对百废待兴的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钢的离开,缓解了北京的空气污染,减少了城市资源短缺等问题。那些岁月斑驳的痕迹,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更是把京西地标性建筑群的“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留给了世人。</p> <p>  ~·~·~·~·~·~·~·~·~·~·~·~·~·~</p> <p>  现在的北京人都知道,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让这片曾经淬火锻冶的钢铁热土,迎来了又一次转型发展机遇。随着项目的推进,这里正在华丽转身,正在凤凰涅磐。</p> <p>  曾经的钢铁洪流,未来的冰雪奇迹,汇集于8.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承袭着历史的火红,寄托着未来的冰雪世界,一幅冰火两重天的瑰丽图景,将展现在京西的永定河畔,成为了京城继798、奥森公园以后的另一片硬核“网红”打卡胜地,吸引着或怀旧、亦或追求新奇的人们一睹为快。</p> <p>  新生的“首钢遗址”因为疫情的影响,自5月9日刚刚开放。当然,也是需要预约前往的。</p> <p>  走进首钢园区,有种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锈迹斑斑的高炉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设备,仍然矗立在园区之内,一种过去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的错觉,仿佛穿越了时空。</p> <p>  疫情期间的限流措施,加上不是周六日,游人很少,显得这里十分清静。</p><p> 空旷清新的自然环境,很适合休闲。如果邀上三五姐妹一同前往,更能增添很多的乐趣。</p> <p>  铁皮工厂的复古感,仍然能让人依稀感觉到轰轰烈烈、紧张繁忙的冶炼场面。</p> <p>  斑驳林立的冶炼设备与湖光山色的共融,形成了刚柔并济的和谐。置身其中,仿佛火红年代的沸腾与喧嚣还在激荡;也好似徜徉在世外,那么清那么静寂。</p> <p>  受疫情的影响,首钢园可供人们游览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p><p> 一是“三高炉”一带,可以较近距离的观赏炼钢高炉、秀池,还有几节运送铁水的鱼雷罐车。</p><p> 二是“群明湖”一带,可以观赏到“冷却塔”,还有2020北京冬奥会的“水晶鞋”及其倒影。</p><p> 当然,也可以走进“星巴克”,品味一下钢铁丛林中“咖啡”的味道。</p><p> 至于,所有的室内展览和活动,疫情期间都是关闭的。</p> <p>  身躯庞大的三高炉,是首钢老厂区冶炼体系中最典型的一条生产线。近距离感受“三高炉”有一种工业“素颜”之美。</p><p> 在首钢近百年的炼铁发展史中,三高炉是一座“功勋高炉”,也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是一代又一代首钢人记忆的依存。</p><p> 现在“三高炉”已被改造利用,变身成为集展览、报告、会议、餐饮等为一体的综合工业文化展览空间。</p><p> 如果能登上“三高炉”48米高的热风平台和78米高的玻璃观景平台,肯定会有别样的感受。这里肯定会成为京西的网红打卡地的。(种草!)</p> <p>  “秀池”原名秀湖,始建于1940年,是首钢最早的大型水面景观。秀池作为高炉工艺冷却水的晾水池,是炼铁工艺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p><p> 首钢搬迁后,秀池改造成景观湖。改造后的秀池注水量达26816立方米,注水深度0.8米,形成水域面积33520平方米。</p> <p>  “秀池”不大,但水波潋滟,且清且静。湖边垂柳轻荡,茅苇野花环绕;群鱼嬉戏,泛着涟漪。九龙昂首吐水,在九龙的背后是九扇“哈哈镜”,也是妙趣横生。</p> <p>  </p> <p>  秀池地面部分为景观水池。地下部分为圆形下沉式展厅和能存放855辆车的地下车库。这处工业遗迹,已成为园区内知名的文化创意展示空间。</p> <p>  湖边伫立、漫步、嬉戏,或者只是发发呆,都能让你释放当下所有的压力和烦恼。</p> <p>  身后的石景山及其古建筑群,正在修缮。据说两个月后才能开放,到时登顶后一览京城,也是风景这边独好。</p> <p>  鱼雷罐铁水车,又称混铁车。它是大型高炉使用的铁水罐,也是作为现代冶金工业不可或缺的铁水运输及贮存设备,在冶金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p> <p>  许多人都会来“首钢园”拍照打卡,当然也有许多摄影师每天蹲守在这里。硬核,工业,重工,这些“豪横”的名词形象化,把沧桑厚重的工业风与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p> <p>  这是首钢园的整体布局图,下图是三高炉和秀池区域。群明湖大街东侧,目前都处于施工围挡状态。</p> <p>  园区内可以看到许多工人仍在忙碌着,道路上也有车辆在穿行。宽阔的道路很静,行人步道旁的马鞭草正在盛开,吸引着我们停下脚步,去享受这份浪漫的紫色。</p> <p>  静静地坐一会儿,吹吹温润的和风,近距离感受一下紫色的微醺。</p> <p>  拍!拍!拍……</p> <p>  这位在打坐“首钢经”,呵呵😄</p> <p>  摆个post,美美哒</p> <p>  姐妹们一起出行乐趣多多,百余天未见,说不完的话题,开不尽的玩笑。</p> <p>  在这片高炉遗迹较多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可以拍出“工业风”的大写意片。也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加了围挡或警戒线。这也是一个矛盾所在。不限流时人多嘈杂,限流时人少限制多,哎~</p> <p>  这座雕塑屹立在秀池畔,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公场所相对,格外引人注目。</p><p> 它是能够随着音乐旋转的七彩雕塑。无论远观,还是近距离感受,都很令人惊艳。这就是被誉为“奥运艺术使者”的著名女雕塑家黄剑,为北京冬奥会倾情创作的新作《冬奥之约》。作品以花样滑冰为主题,塑造了两位东西方冰舞奥运冠军:中国花样滑冰冠军赵宏博和挪威三次取得奥运花样滑冰冠军的传奇人物索尼娅海妮,穿越时空,相约于2022北京冬奥会。他们共举奥运五环,比翼双飞,寓意着世界因奥运而更加和谐美好。</p> <p>  北京2022年冬奥运和冬残奥会办公区域,在园区北门“西十筒仓文化创意园”到秀池北路。外观“西十筒仓文化创意园”的建筑,很有特点,也很漂亮。只是现在因疫情防控需要,只允许内部员工进出,游客远观局部。</p> <p>  ~·~·~·~·~·~·~·~·~·~·~·~·~·~</p> <p>  仰望“三高炉”工业遗迹,沉浸在心头的是厚重。从实业救国到振兴中华,这里见证着中国传统工业的发展进程,见证着北京百年的变迁。</p><p> 那么,未来呢?我们准备向着群明湖的“水晶鞋”转场了。</p> <p>  群明湖在首钢园的南面。因为进首钢园时,在“群明生辉”牌楼处,没有看到可以停车的地方。所以,从三高炉出来,我们即沿着群明湖大街向南,然后在五一剧场路向西,经过正在建设的“冰壶馆”,就到达了群明湖北路。</p> <p>  沿着群明湖北路,有很长一段高架的原料输送管道。因为这里挨着首钢氧气厂,想必应该是输气管道吧。</p><p> 这些管道的上面好像是可以走行人的。回来后才知道,这就是首钢园的“高线公园”。据说,这个空中步道全长约10公里,为目前世界最长的空中走廊。(不过今天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在上面,也不知是否开放)</p> <p>  不过,“高线公园”下这片盛开的洋甘菊(学名“大滨菊”,着实吸人眼球。我们不管不顾地奔向了这片花海。看看是不是美美哒。</p> <p>  夕阳西下时分,光线正好。各自紧忙活儿,已将“水晶鞋”忘至脑后。</p> <p>  六位资深,不服岁月。美照配古诗,真真是中华风韵。</p> <p>  初夏的首钢园一派生机盎然。湖边、高炉下、甬道旁处处繁花锦簇。尤其是在阳光的映射下,晶莹剔透,玲珑可人。</p> <p>石竹</p> <p>  美丽月见草</p> <p>金鸡菊</p> <p>洋甘菊&amp;马鞭草</p> <p>毛地黄叶吊钟柳</p> <p>  不经意间,还发现了湖边硕果累累的桑葚树</p> <p>  开心过后,终于想起“群明湖”和“水晶鞋”了。此时,夕阳的金辉已然洒向湖面,也映照着远处的牌坊和朱红楼阁金碧辉煌的。</p> <p>  “群明湖”是由“邓小平”题词,因首钢炼铁冷凝循环水的需要,开挖的人工湖泊。它始建于1943年3月,为配合后续炼铁炼钢生产的需要,首钢又于1993年修建了第二、第三贮水池,即首钢高炉工业循环水池。两年后,水池景观建设竣工,并将原湖及第二、三贮水池统称为“群明湖”。</p><p> 群明湖要比秀池大多了。它由三个湖区构成。我们只是走了“高线公园”这边的一部分。据说,“群明生辉”牌楼向西,连接着湖心岛。湖心岛由牌楼、甬道、观景楼主楼(望月楼)、副楼、石拱桥等以长廊串联而成,长廊正中的横梁上绘有“邓小平同志光辉历程连环画”,记录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p> <p>  在夕辉照耀下,冷凝塔、水晶鞋、新建的永定河大桥(合力之门)倒映在静静的湖面,水晶鞋的前半部分,正好被一片绿树遮挡,平添了时尚的元素,更加生动了。</p> <p>  这里是“火”与“冰”交融的地方。湖面上倒映的“水晶鞋”,也即“首钢滑雪大跳台”。它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跳台造型设计的灵感来自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跳台的钢结构设计还预留了未来竞赛剖面变化的可能性。据说,这是2022冬奥会的大胆想法。另一侧,一座彩色的大看台已经建成,与冷却塔隔湖相望。而群明湖水波荡漾,绿树环绕,成为连接大跳台与观众看台的流动一景。</p> <p>  置身于这片秀丽的风景中,大家又禁不住地“头痛”、“牙疼”、“腰疼”地一统狂耍,一统地拍呀。</p> <p>  首钢园真的挺大。目前,这片“火”与“冰”的融合,还有很多创意在实现。期待2022年,这里的颜值绝对爆表,美到犯规滴。</p> <p>友情提示:</p><p> 到首钢园的路线很方便。可以走阜石路,在广宁村附近的铸造厂下车或左拐进入首钢园的北门。也可以走长安街一直向西,到永定河新大桥时,顺着右手边走即可直接到达。(千万不要上桥哟)</p><p> 首钢园区内有公交车行驶,在群明湖和三高炉附近都有停靠。好像是专108,行驶的时间段还需要百度一下。</p><p> 疫情期间,首钢园需要预约进园。预约平台是“AI尚首钢园”微信小程序。预约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还可利用小程序缴纳停车费。</p><p> 目前,首钢园内餐饮等设施很少,如果长时间游览,最好还是备些吃的。</p><p> 另外,首钢园太大了,要想多游览一些景点,一定要穿双舒适的鞋子。</p><p> 最后想说,首钢园拍照的地方很多,尤其适合拍一些时尚的照片,以及那些狂野一些的。我们在现场就看到有“乐队”组合在拍片儿。据说,许多电影也在这里取景呢。</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