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在滨江路“中国海关”路牌或小吃店“麻熟人家”附近右转,拾阶而上,再穿过近200米远的幽深小巷……北碚区朝阳街道河嘉村社区居委会,就“躲藏”在这里。</div> 沿着幽深的小巷里走,一直走。 眼前一栋民宅的底楼,应该是河嘉村社区居委会。社区门前,宽大的空间四周,居然不见任何宣传栏、活动展示栏、服务项目公示栏等。 底楼灯火辉煌,远远便能看到一排整齐排列的书架。这里肯定是河嘉村社区居委会。我寻思着。 社区办公楼门前,终于看到了寻觅已久的居委会铭牌。 大门右侧,仅有一块活动宣传栏。其上写着民政部门发起的“河嘉村社区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进门后正对面的图景:三块党建工作展示牌。其后是社区领导宽大的办公室。环顾四周,不见任何规章制度或管理制度上墙。 回首身后,即社区大门的里侧,有一简易的木质报刊架。上面没有报纸,只有6本期刊——遗憾的是,部分期刊居然是去年的。 右转,眼前是前文所述的长长的书架。书架旁,是一张崭新的木质书桌和几张崭新的椅子。 <div> 唯一的一名“读者”静静地坐着,貌似未发现来访者。</div><div> 我拿出手机,开始拍照。边拍边小心翼翼地询问:“请问你是读者吗?”“不,我是工作人员”。她回答。</div><div> 问: 这里大概有多少册图书?</div><div> 答:不知道,这个要问朝阳街道了,我们这里没有统计。</div><div> 问:社区每年不购买或新增图书吗?</div><div> 答:社区的图书全是朝阳街道统一配送。社区自己不负责购买。</div><div> 问:这些书大多属于文学类性质,怎能保证“你送的”就是群众“想要的”?<br></div><div> 答:不清楚,反正朝阳街道送什么我们就接什么。</div><div> 问:这里有文化专干吗?</div><div> 答:有!</div><div> 问:属于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吗?</div><div> 答:不清楚。</div><div> 问:你自己的工作属性自己不知道?</div> <p> 问:你们这里有图书借阅登记册吗?我能否看看?<br></p><p> 答:有。</p><p> 说着,工作人员便随手拿出3页纸的登记记录。</p><p> 问:这仅是表格,没有专门的登记簿吗?<br></p><p> 答:没有。<br></p><p> 问:怎么只有2人借阅呢?<br></p><p> 答:疫情期间没有读者上门。 </p> 仔细端详,登记页面上记载的时间居然是”2019年10月”——那时国内并没有疫情呀。据此,我们不妨推测:该社区压根儿就没有正规、专门的图书借阅登记簿,更没有影像资料借阅登记簿、报刊借阅登记簿等。且自去年至今,该社区的图书借阅量仅区区3人。 这一页上的日期写着”2020年4月“。那么,问题来了:中间几个月的借阅记录呢? <p> 其间,朝阳街道的两位领导一直在场,且一直在与社区书记耳语。见我拍照,一男领导起身离开。如此说来,整个社区居委会,除工作人员以及街道的两位领导外,无一名来访群众。 </p> 接下来,就社区文化服务工作如阵地建设、人才建设(培训)、活动开展、制度建设等主题,我与社区书记(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姓名不详)进行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对话。请点击试听。 <p> 谈话结束后,根据重庆市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考量标准,暗访人员就河嘉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况进行了逐项打分。总分37分。具体得分情况如下(红色字体系扣分说明):</p> <p> 北碚区,可是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朝阳街道,可是北碚区辖下的一部分。其配有专门负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吗?如果有,这位领导每天都在忙些啥?他或她知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吗?</p> <p> 进而言之: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作为全国示范区的北碚尚且如此,那么,全国基层文服效能之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