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将推动我们主动的去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种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或知识,而是一种深入的理解。这种学习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p> <p>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被强迫着去学习,有的通过奖赏和惩罚,有的通过说服式的鼓励,甚至通过威胁以及情感勒索。这种强迫将慢慢消磨孩子对学习的热情,直到他们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自主性,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p> <p> 我曾经和一年级小朋友聊过天,也给他们上过科学课。我惊讶于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每一周都有孩子将自己种的大蒜,以及小制作放到我的面前,我简直惊呆了,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后来,学生说做这些事情很有趣,也能获得老师的表扬,这是十分开心的事情。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鼓励他们探索周围的世界,那么他们将爆发出无穷的学习热情、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我常常在上科学课的时候,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观察树叶,花朵,小动物,他们很喜欢这种生动的课堂,而对那些枯燥的文字缺少兴趣。</p> <p> 上一周,我在给六年级同学上课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应该学过关于燕子的课文。那么,有没有谁仔细的近距离的观察过燕子呢?同学们都哑口无言,或者说没有。我想,单凭课文上冷冰冰的文字,学生如何能感受到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它的可爱灵动呢。</p> <p>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那是2001年秋天,五年级上册的第1课,一篇关于介绍火车站的课文。老师带领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废旧的小型火车站,那一天,同学们兴奋极了。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走进车站,我们在院子里四处观察,还不停的问老师问题。老师直接当场上课,给我们介绍了火车站的布局,各种设施和作用等。那一天,大家都开心极了。</p> <p> 我想,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和实践。而不是填鸭式的单纯记和背,然后刷题。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考到高分,但可能很难他们领会到课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形成实际的技能。</p><p> 因此,我是极力赞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这个过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不仅能积累知识,更能促进情感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以及动手能力。在课堂学习后,孩子们也会自主去延伸,这样所学的东西将是广博而深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