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二年级一班《雷雨》课堂实录

郭智鑫

<p>最近我学习了刘博的“四层建模”教育方法深有感触,“四层建模”即从题型、科学规律、思维规律和心智模式方面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启发和培养。所以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中,就想把这种科学的思维建模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希望和孩子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p> <p>课堂一开始,我们激趣导入,通过猜谜语来引出课题,孩子们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效果还不错。(由于孩子们比较小,我们都是语音上课,所以转换文字时有时会有错字)</p> <p>早读时让孩子们初读了课文,已经对课文有了大致的把握,所以一开始先从本文写作手法入手,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p> <p>孩子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这时候出现了不同观点,所以我就顺势引导了一句,可以通过课堂上大乐、旭旭等的前后回答,了解到他们通过引导已经明白了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p> <p>在了解完本文的写作顺序后,便让孩子们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本来以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会不会比较难理解?没想到孩子们迅速又准确地给文章分成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个部分!孩子们的实力果然不能小觑!</p> <p>接下来我们分别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在文中第几自然段,在讨论交流中孩子们的思维不断碰撞,针对不同观点我会通过问题来引导,我们班里好几位“小老师们”则在一旁积极解答,问题便迎刃而解!</p> <p>接下来就是课文景色的赏析时间啦,通过文章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结合图片学会在重点字词中感受雷雨前景色的特点。</p> <p>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个“压”字孩子们就感受到了乌云又低又厚又多,而且来势汹汹,预示着大雨即将到来。</p> <p>通过对比句子,让孩子们感受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可以更能表现出雷雨前周围的安静,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理解感受能力,接下来我顺势提问这种安静让人感到舒服吗?孩子们已经融入到文中了,昊泽的一句死沉沉沉,太符合当时的情景了!</p> <p>接下来在我的问题的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对雷雨到来前周围的景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p> <p>用越……越……来说一句话,孩子们五花八门有趣的句子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丰富的生活和有趣的经历,有热爱美食的小吃货、有坚持练字的小书法家、有热爱植物的小可爱,还有懂事贴心的小宝贝……</p> <p>第一课时结束了,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语音交流的互动效果不能及时反馈,无法了解到剩余学生的学习情况,仿句练习如果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效果会更好,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孩子们把雷雨前的景象画下来,如果画一画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p>

孩子

雷雨

课文

本文

句子

课堂

感受

建模

思维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