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海尾村(游记)

魏大哥

<p class="ql-block">霞浦海尾村座落于霞浦东冲半岛东海岸海尾角,即位于高罗沙滩与大京沙滩的中间突出部。高罗至大京,沿岸村庄依次有高罗、积石、界石、海尾、斗米、窑后、大京。由于海尾角是东冲半岛东岸异突部,受海上风浪冲刷侵蚀特别厉害,故此处海岸均为悬崖峭壁,自海尾村南约一公里远的鞋屿,至海尾村的这段岸岩礁石,是“大京—斗米—积石海岸风光带”的重点地段。</p> <p>海尾隶属于长春镇斗米行政村,户籍人口462人,138户,姜姓居多,因年轻人陆续外出就业就学,目前住村人数仅百余人,村民多以海上捕捞为主业。海尾是个近代移民村,约二百年前由长乐渔民迁入定居,故村民在当地均讲福州长乐话。</p> <p>海尾村在建国之前十分闭塞荒凉,由于偏远无路,官府便放任自流,相传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堂“阿保角”匪帮常在海尾至天堂村一带海域频繁活动。村里许多渔获海鲜因交通不便,不能及时外卖,无奈成为鱼干、“虾米铐”的盛产地。</p> <p>海尾村是霞浦目前渔村风貌保持较好的一个村落,不像其它渔村齐刷刷全改建了高楼水泥房,它仍葆有较浓的古老渔村韵味,村口、路旁、渔棚、码头,渔网、锚碇等渔具随处堆放,村中处处弥漫着那种久违的淡淡海鲜腥味。</p> <p>走进村里,石阶、石巷、石坡岸可窥年代,街道窄而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种旧房居多,且临海依坡而建,层次分明。村中没有饭馆,更无住店,背海面街的吊脚楼便利店偶有为外人炒米粉,肉、菜均为外村板车拉入叫卖。</p> <p>村前一湾天然小型避风港,渔闲港内渔船密集,有序一致迎风锚定,港外一块巨大出水礁石,给海尾村凭添一处独特风景,村北不远处原有一小沙滩,因开山筑路土方填埋,至今只能在退潮时露出一角,给村人留下不小遗憾。</p> <p>游客陆路至海尾,多由大京自驾经窑后、蜘蛛网村抵达,这条路也是海尾人通往外界的主路,四驱越野车也可由高罗经积石、界石到达。界石至海尾约4公里,目前路面尚未硬化,大京方向那路,除了蜘蛛网到海尾间有段土路外,全是水泥路。</p> <p>我们是坐船从水路去的。今年5月10日为母亲节,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日子,我特意提前在高中同学群里发动组织了这次“海上看海尾”活动,为群中妈妈们营造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对已故母亲及所有在世母亲们的敬意。</p> <p>5月10日早晨,霞浦X中高中77届(1)班9女4男共13位参加“母亲节海上游”成员,从霞浦滨海客运站坐车抵达大京,在大京码头登上预约的钢架泡沫船(船家电话18060397609),穿上黄橙橙的救生衣,开启了“海上看海尾”之旅。</p> <p>船开了,船上游客个个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容,马达的隆鸣也没能淹没她们的欢声笑语。今天天气还好,风浪不大,阳光时隐时现,海上咸湿的空气,让往常身边的那种脂粉味荡然无存,船尾螺旋桨荡起的水花后面,大京沙滩渐退渐远。</p> <p>轮机在咆哮,船头倔强地将海面犁开,船带着我们全速奔向笔架山北侧航道,笔架山在我们右前方缓缓胀大,看着笔架山似乎正在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转着转着,笔架山离我们平时认识的样貌越来越远,最后却成了完全陌生的模样。</p> <p>随着笔架山被船甩向身后,海上浮鹰渐渐清晰,己澳沙滩也现在眼前,遗憾的是潮位尚低,不然我们的船将从溪头山脚的小半岛与不知名小岛之间仅十几米宽的峡门中穿过。溪头山脚的小半岛春夏绿草丛生,因位处斗米村北,人称斗米草场。</p> <p>告别了笔架山和己澳沙滩,绕过斗米草场半岛,甩掉一个又一个的无名岛屿,一路的海岸风光美不胜收,随着船在迎风破浪中行驶,新的岸边风景像银幕上放电影一样一帧帧浮出,船上游客们个个欢呼雀跃,犹如孩童一般。</p> <p>鞋屿到了,鞋屿是座隔离大陆仅三、四十米的小岛,形似蝌蚪,东西走向,长百多米,宽处不过二十来米,海拔高七、八米,退潮徒步可涉岛上,平时常有钓客在岛上垂钓。据说鞋屿因站在斗米草场北望,酷似一只尖头男皮鞋而得名。</p> <p>鞋屿说是岛屿,不如说是离岸稍远的一块大礁石,岛上除了顶部有些许植被外,整个岛均由整体性层状断裂岩构成,寸草不生,岛上无一处平坦地,斜纹千层糕般的岩石断面,棱角锋利无比,岛两侧岸边坡度在漫水线以下均为负直角,犹如船帮。</p> <p>我让船家将船靠在背风侧鞋屿上,鞋屿就像一艘半浮的潜水艇,船上游客个个以占领者姿态登上“潜水艇”龟背,一种从未经历过的体验让人兴奋,这是很多人一生都未曾到达的地方,最后我们以收获一张“集体救生衣合照”离开岛上。</p> <p>船向钓鱼台进发,此钓鱼台非彼钓鱼台,此钓鱼台是座海里平顶大礁盘,是名符其实的除台风外钓者不断的休闲钓鱼平台,礁台宽阔远胜篮球场,台高数米,台侧三面陡峭,一面斜坡,据说台下是深海,常有大货上钩。钓鱼台地处深水区,涌浪大,故我等没有上台,只在台下当观众。</p> <p>拐过钓鱼台,“海上岩塔”豁然亮相,船上所有游客全体站起惊呼。“海上岩塔”是海尾角沿岸的标志性景物,是经亿万年海浪侵蚀而成的两个塔形岩柱,紧靠岸边,潮满四周皆水,塔立水中,雄浑苍劲,不同角度不同姿态。近年来风化严重,南塔尖已崩削平。</p> <p>此行说是看海尾,实则主要是看“海上岩塔”。此处岩塔有着越南下龙湾海上桂林的缩影。在“海上岩塔”前十多米,有个常年不淹的礁石大平台,是观赏“海上岩塔”的绝佳位置,男女游客们下船后鱼贯攀上礁石平台,到了台上,游客们的那种欢快劲,已在我这支拙笔能力之外。</p> <p>下了观塔平台,船继续向前行驶,突然发现岸边水面上出现两个大小相当的山洞,相距十几米,“海尾双洞”我也只是听说过,靠前一看,洞口宽四、五米,高六、七米,黑乎乎地不知深浅,船家说涌浪已起,进洞了很难退出来,我们无奈,只能在洞口外望洞兴叹。</p> <p>行程的最后一站是上岸到村背后岩滩上看“宋官帽”和“海鼠上岸”,这个项目费时颇长,且人多安全堪忧,观赏性也远不如鞋屿和“岩塔”,由于事先没告知整个行程计划,这时我突然有了新想法,便命船家将船围绕海尾避风港那块著名的礁石走一圈就掉头返航了。</p> <p>回程的船仍沿海岸行驶,由于观赏角度变换,岸边景物也几乎更新,船上游客丝毫没有倦意,手机仍不停对着岸边拍摄,此时潮位已高,当船穿过斗米草场边窄小峡门进入己澳时,我将新想法告诉大家,得到一致赞同,与船家议好加价后,船便向计划外的笔架山驶去。</p> <p>船到无人居住的笔架山岛,寂寞的笔架山沙滩在2020年母亲节这天迎来一群甩掉矜持的奶奶级母亲,她们个个像小姑娘一样,在沙滩上手舞足蹈,尽情撒欢。望着她们,我点烟沉思: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母亲都像她们今日这般该有多好!母亲,母亲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