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友漫步江南水上梨花村~ 黎里古镇

金不换

<p>历经五十一载的北大荒兵团老战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近几年来又是志趣相投的旅友,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携手行走在路上,亲近自然,欣赏奇观,开阔眼界,也净化心灵。本来已经做好庚子年的旅行计划,可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将一切都化为泡影!居家隔离是抗疫最有效的方式,宅家近半年之久,直到五一前沪上和周围景点陆续开放,爱旅游老战友的心激活了,都渴望一起出游透透气,久别重逢叙叙旧。于是在网上一拍即合,先是决定到青浦金泽古镇走走看看。</p><p>5月11日一早大家从上海四面八方汇集到地铁2号线虹桥火车站 ,换乘地铁17号线到东方绿舟,从3号出口出站便见公交示范区2路车,到站台才知这趟车坐一站就到金泽古镇,到底就是吴江黎里古镇。在排队等候时, 老刘俊生打开斜挎着的牛仔包包,拿出两瓶酒,一瓶是上好的白酒,一瓶是绍兴黄酒,看来老刘是有备而来,中午准备借农家佳肴一醉方休!老刘说:金泽我去过了,那里没吃的,吃饭还要跑到朱家角。</p><p>我原本就想去黎里古镇的,听老刘这么一说,又是同一路车这么方便,就提议改变行程去黎里古镇,大家一致同意,于是就有了十位老战友放飞自我,携手漫步江南名不见经传、却也甚雅的素颜明珠~黎里古镇。</p> <p>黎里古镇旧称“梨花村”,因着水乡四面梨花开得名,后因黎姓官员整治河道造福于民,众百姓感恩其德,更村名黎里。</p><p>黎里古镇地处江浙沪交汇的金三角腹地,被苏州同里、周庄、浙江西塘 、乌镇、上海朱家角旅游胜地围绕,但多年来一直籍籍无名,水乡泽国鲜有游客光顾!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旅游开发较晚,而且贵在没有商业化的过度开发,很好的保留了古镇自南宋元明清民国以来历史的遗迹,包括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民俗民风,等等。</p><p>走进黎里古镇,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古石桥、清澈的黎川流水、小船儿悠悠、黛瓦白墙花窗人家、临河而立的廊棚、跨桥而入的一条条弄堂、沿河绿树成荫柳枝依依,斑驳的墙面上或花草点缀,或一幅幅有童趣、明志又有诗意的彩绘,,,虽与江南水乡古镇的格局大同小异,但是黎里没有矫揉的修饰,没有浮躁的喧闹,更没有刺耳的吆喝声,你可以漫步游览,尽情拍摄,自由自在 ,静享一切美好!</p><p> </p> <p>古镇受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来就不多的游客更是显得寥寥无几,我们一行十人算是大部队了,时间尚早,沿着3华里长碧绿的黎川河水,慢悠悠的走在太阳晒不着的廊棚下,走在有千年厚重历史的青石板路上,观赏着驳岸两岸原住民古色古香的住宅,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青瓦白墙 椽子木格花窗,蝴蝶瓦屋顶,两层小楼依河而居,河埠头浣衣洗菜洗刷,古镇人依旧过着水乡人家有滋有味的慢日子。</p> <p>龙镇圈旅游达人夫妇钱友海、王佩丽在黎里古镇logo前留影。</p> <p>谁说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看陈德盛、傅雅琴夫妇的合影如胶似漆、恩爱如初的甜蜜劲儿一点不比年轻人少。</p> <p>宅家数月,最大的收获是增加了蛋白质,也增加了体重。</p> <p>单孔石桥似一钩弯月倒影在水里,流水潺潺,小船儿荡荡,绿枝儿倒挂橫斜,廊棚亭阁美人靠,好似人在画中游。</p> <p>从桥洞镜头定格:桥上有人推车缓缓而过,桥下河埠头有人正在清澈的黎川水里浣衣,古镇生息的家园充满了慢悠悠的市井生活。恍惚间我似乎回到了儿时的故乡绍兴。</p> <p>一块石板两个台阶,叫双落式河埠头,相邻河里浣衣,边洗边聊,这画面着实令人羡慕感动。</p> <p>黎里穿镇而过的是市河水,也叫黎川河,东西走向。横卧河面上的单孔石桥都是宋明清建的古桥,遗留至今尚有青龙桥、迎祥桥、明月桥、鼎新桥、梯云桥等十二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如果说黎川河似一条龙脉,那东边的青龙桥就是龙首,在西边的明月桥就是龙尾。</p><p>黎里的古石桥连着河两岸住宅、廊棚,也连着一条条弄堂,弄堂深处是庭院深深的大户人家,或是名人私家园林。</p> <p>古桥,流水,老树,一团团绿叶树冠晕染在水成碧,诗和人家。</p> <p>迎祥桥,桥下临河街店门飘着“倪记油墩”的小黄旗,可能是游客稀少没生意,关门大吉,这名小吃也没尝到味。</p><p> </p> <p>走过古桥,便可进入长长、窄窄、幽幽的庙桥弄。黎里据说共有115条弄堂,其中暗弄有90条,大多有百米长,弄堂的路面铺就的是漂亮的青石板,如果是濛濛细雨的下雨天,漂亮妹妹身穿旗袍、手撑油纸花伞,悠悠的走在青石板路上,款款而来,那画面一定是烟雨朦胧、诗情画意般的美丽!可惜只是想像中的场景。</p> <p>庙桥弄因为弄堂东侧有一座周宫傅祠而出名。黎里人周元理任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一生为清朝廷鞠躬尽瘁,廉洁奉公,当年因为乾隆皇帝的挽留,周元理77岁才告老还乡,回到黎里老家才三个月就与世长辞。乾隆帝为祭祀工部尚书周元理特建周宫傅祠,并亲自为其写“谕祭文”,著令江苏布政使司前来黎里致祭。因疫情周宫傅祠也未开放。</p><p><br></p> <p>黎里古镇展示中心,古韵今风的展示。</p> <p>黎里古镇特有的中西结合的天主教堂。</p> <p>“廊棚三里复,无需垫角巾”诗人袁牧的诗描述了黎里古镇廊棚之多。廊棚砖木结构,一砖一瓦都浸透了历史的故事。廊棚是黎里的特有的一道美丽风景</p> <p>老干部老靳和嗲妹妹雅琴漫步在廊棚下,无心观赏古镇美景,难得一见,交谈甚欢!</p> <p>在黎里见到了江南水乡少有的过街楼。</p> <p>墙角一盆亭亭玉立的绿色植物,一缕阳光照进来,斑驳的灰墙顿时生机勃勃的鲜活了。</p><p><br></p> <p>黎里古镇的民宅为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黛瓦、白墙、翘檐、翘起的马头墙、花格木窗、蝴蝶瓦屋顶,黑漆大门、粱上精美砖雕,两层小楼依河而建,沿河一幢幢小楼高低错落、鳞次节枇,是古城最醒目的一道美丽风景。</p><p>黎里民宅的特点向纵深发展,一条条窄而幽深的弄堂又套着暗弄堂,无数的房屋就在这弄堂里产生,甚至高官府邸也在弄堂里,乾隆帝的尚书工部周元理的大宅深院就在庙桥弄东侧。普通人家的大院也有三进式的,住房应该是很宽敞的。</p><p>柳亚子的故居据说也是六进门的深院大宅,他在黎里居住了二十多年,1958年在北京逝世。可惜因为疫情,柳亚子旧居,纪念馆,周宫傅祠都没开放,缺了这一课。</p><p><br></p><p> </p> <p>花格子木窗,透过木窗见院里的竹叶更加的翠绿。</p> <p>精美无比的砖雕,先人的技艺后人传承了多少?</p> <p>见路边不知是否随意摆放的一条砖雕,旁边放了一盆水荷叶,这组合很有画意,便拍了下来。</p> <p>小姚秀华独自笃悠悠的穿井过弄,探寻古镇历史的遗迹,留下的是远去的背影!</p> <p>看到“菜市”的指示招牌,我们几个曲径通幽拐了好几个弯,才见天日,跑到大马路上了,菜市早打烊了!</p> <p>桥上行人,水中行舟,仔细瞧的话,你可以见到镶嵌于河沿上的揽船石,一朵朵,一方方,大大小小的,在三华里的黎川河沿上据说有500多颗,做工非常精巧别致。</p> <p>观光游船。</p> <p>临河而立的迎恩坊。</p> <p>迎祥廊棚。</p> <p>进士里,是古镇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历史见证。</p> <p>“东圣堂”江南民俗纪念馆,展示名人民俗民风纪念馆。</p> <p>古镇卖酱菜酱瓜的老店,红纸黑字、大红灯笼高高挂,灯光一渲染,非常璀璨喜庆。</p> <p>古镇墙面上各式图样的彩绘给人耳目一新,非常有童趣的,又有明志的,令人回味无穷。</p> <p>傅雅琴和放风筝的娃合影留念。</p> <p>阿德哥打扰人家少年学习了!</p> <p>大海和阿德哥来个哥俩好!</p> <p>天津老乡哥俩好!</p> <p>南社主帅就是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p> <p>周宫傅祠“乐善好施”牌坊立于黎川河边。</p> <p>古镇大戏台。</p> <p>临河而建的茶室,在此喝茶聊天,别有情趣。</p> <p>四位老帅哥在黎里黎川河边合影留念。</p> <p>六位老姐妹也要美美的合影留念。</p> <p>因见到门口好大一棵挂满枇杷的树,好奇就走进朴实好客的黎里人家里,女主人非常热情,跟我们说,她们家风水极好,后门还有一颗大枇杷树,因为没有嫁接,枇杷有点酸。以后她要开茶馆,要阿德哥留下电话,邀请我们故地重游来喝茶。看她现在家的光景,好像是做加工生意的。黎里人还是很实在的。</p> <p>万昌号錫店在吴江一带很有名气,店门大开,游客稀少,也没什么人光顾。看看价格不菲。</p> <p>在有小资文艺气息的茶室门口恩爱夫妻合影留念。</p> <p>中午时分,我们在上海老乡的热情推荐下,走进这家小饭店,十人正好围坐一桌。老刘将早已准备好的两瓶白酒、黄酒摆放到桌上,菜肴经商定就按40元/人上菜,主打菜是白斩鸡,河虾,青椒炒肉丝,炒蹄筋,十块红烧大素鸡,蛋炒西红柿,红烧青鱼,清炒蚕豆,还有两只蔬菜,五大碗纯肉大馄饨。经济实惠,味道老好,黎里老板娘朴实,做生意讲良心,家常菜烧出饭店的味道 ,所以我又打包买回家做晚饭的菜。这顿饭大家都吃的很满意,老刘酒下肚高兴,还未到家,又要约相聚。</p><p>老战友黎里一日游在欢笑声中结束。</p><p>黎里古镇有你所想像得到的模样、美好和清净!</p> <p>黎里古镇小吃:大肠套小肠。</p> <p>小吃:辣脚</p> <p>水塔上吴江针织一厂广告牌已成为历史的见证。</p> <p>照片拍摄:金妙娟,钱友海,丁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