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雁荡山景色优美,号称“天下奇秀,宇内绝胜”。特别是沈括的《雁荡山记》被高中课本选用后,雁荡山(简称雁山)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童叟皆知。古往今来雁山的游览者众多,描写雁山的文章也连篇累牍、多如牛毛,我才疏学浅没办法全方位地描述雁山胜境,仅作些小角度的介绍,供有兴趣游览雁山的朋友们参考。</p> <p class="ql-block"> 雁山的得名与开发时间</p><p class="ql-block"> 沈括的《雁荡山记》劈头就是:“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谱未尝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此,许多人受沈括的影响,认为雁山开发始于宋真宗祥符年间。其实,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雁荡山记》本身就记载了唐朝僧人贯休,为阿罗汉诺讵那(罗)尊者写的赞语:“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贯休讲了一个西域罗汉开发雁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阿罗汉诺讵那学法期满,需要远游天下,广布佛法。他的师父教导他说:“你远行四方,要在胜山妙水汇集的好地方,建佛寺开讲坛。那应该是个‘花名村,鸟名山’的胜地”。有一天,诺讵那尊者远游到震旦东南海边,发现江渚傍、高山前有个村庄,林木苍翠,花卉丛生,使人心旷神怡,心中十分喜欢,问村民:“村名何?”答:“村名芙蓉。”又问:“山名何?”答:“山名雁”。诺讵那恍然大悟,师父所言“花名村,鸟名山”的胜地,就是这个用“以芙蓉花为村名,大雁鸟作山名”的地方啊。于是他率领三百徒弟进山兴修佛寺,广传佛法,最终在大龙湫观瀑坐化,后人奉他为雁山开山祖师。这个传说故事最终简化为“花村鸟山”的典故流传了下来,如今在雁山的南入口芙蓉村仍立有“花名村,鸟名山”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由这个传说再结合唐一休和尚“以雁荡为南戒(意为南界)”等其它资料,我们就可以肯定这座“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而得名雁荡的名山”,至少在唐代初期就已经名扬天下,广为人知了。以至于唐僧贯休特意将佛教传说的发生地假托在雁山芙蓉村,并将雁山的开发视为佛教的功劳。到了宋代,更是雁山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之称,梵刹占尽名山,以至于许多景点就是古寺院或其遗址,比如:能仁、罗汉、古塔、普明、真际等寺,而灵峰、灵岩更是寺院寄身其中。“景以寺名,寺以景显”的现象在雁山十分特出。现在基本认为:雁山经广大劳动人民逐渐开发而成,得名于初唐,鼎盛于两宋,其后日益完善。</p> <h3> 移步换形的景物欣赏</h3><h3> 雁山最特出的是自然景观,最奇妙的观感就是景物的变幻多端,一个景物随着观赏地点或观赏时间变化会有非常不同的形态。这一特点早被南宋时的乐清知县袁采发现,并在《雁山图序》中加以阐述。袁采是咱们衢州老乡,自署三衢或信安梧坡人(《衢州府志》、《西安县志》称为西安人,嘉庆和光绪《常山县志》则称为常山圆通寺前人,哈哈,不争了),可以与《颜氏家训》齐名的《袁氏世范》就是袁采在乐清知县任内完成的,了不起的衢州人呢。</h3><h3> 《雁山图序》是袁采为乐清著名雁山画师倪端世(有人断成倪端)所画《雁山图》写的题记。《图序》开篇就是“唐一行禅师所言南戒,盖至雁荡山而尽。山石像物赋形,步移即换,岩瀑喷溅飞沫,俄顷百态,且限以重冈复岭,实不可摹写”。先转述唐一行禅师的说法:世界的南端就在雁荡山。再接着描述雁山的特色:山体石头如像人类或动植物的形状,而且这形状会随着观赏者的脚步移动而不断变换。山岩上飞跃而下的瀑布泡沫飞溅,一会儿功夫就能变幻出百种形态,这些景物又都是在丛山峻岭之间,实在没有办法临摹描绘。袁采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雁山的特点:“像物赋形”的“步移即换”以及 “俄顷百态”的“不可摹写”,后世对雁山的各种文体的描述赞美可以说走不出他的主题思想。</h3> <h3> 《雁山图序》的原文太长,择要意译一下:“倪端世是乐清以画雁山出名画家,我因为公务出差三次进入雁山,按记忆所经历的山川景物,回来比对倪端世的画作,发现有许多差错。因为所有的图画都只反映画师一个视角所看见的景象,而雁荡山的前山后山、正向背向或者左右各个侧面,每一个视角都有出奇美妙的景象。所以虽然是最好的画师,也难以按一个视角画出景物在各种角度下不同的奇特景象。于是咱袁大知县与倪画家商量,山正面视角当然要画,山的背面也要当正面视角画,侧面也要当正面视角画。。。。。。按各个观赏视角各作一幅画,然后将所作各种视角的画像并在一起,成为二张大图”。实际上袁采所说的,就是中国画最著名的散点透视法,也是与西洋画的最大区别。雁山这种移步换景的特点,一个观赏视角确实是无法描画的,只有以各个不同视角来反映山体秀丽景物的散点透视图才是最适合的,袁采了不起!</h3> <p class="ql-block"> 雁山移步换景的最佳体验是剪刀峰,古人从不同角度将这座山峰总结为剪刀峰、天柱峰、一帆峰,今之安事者则认为有八变。看下解说词:“前往大龙湫的路上,可以看见一座山峰巍然耸立,上边分为二股,如同开口的螃蟹蚶子,当然也像一把大剪刀,因此叫剪刀峰。剪刀峰一共有8变,进入景区,一条出水鳄鱼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微微张开大嘴,望着天空,非常有趣。再走几步,变,变,又变成了一把大剪刀,真是惟妙惟肖。再仔细看看右面那块岩石,犹如一位少女,眉眼清晰,穿着古装,仰望天空,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我们继续往前走,石头又变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仔细地看,似乎闻到了它淡淡的花香。接着走,一只栩栩如生的啄木鸟出现了,它扬起尖利的嘴巴,在为左边的老树看病呢!变了!变了!剪刀峰又变成了一只灰黑的大熊,它翘起嘴巴,向左边的蜜罐飞扑过来,好像馋涎欲滴的模样,让人啧啧称奇。瞧!一根玉柱竖起来,直插云霄,原来这就是剪刀峰的又一变化——桅杆峰,看上去好像船上的桅杆。最后一变就是旗帜了,从下往上望,好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彩旗,叫展旗峰古人称一帆峰,如果在几百米外观望,真的能以假乱真呢!”。</p> <h3> 这段导游词,极尽夸张煽情之能事,有好事比附之嫌,不必太信。不过不得不说“千百峰影名不同,此峰变态更无穷。”确实不是夸大之辞。清人陈梦说在游大龙湫时,就对着一帆峰追问“天柱、剪刀二峰何在?”,后经僧人指点,才明白“三峰只一峰也,易地三变其形,入则为剪刀,中立则视为天柱,尽处则状如展旗。”,他坐在大龙湫回望如同展开旗帜的一帆峰,其实就是另外二个观赏点的天柱、剪刀峰。明白了吧?去雁山还是要做点功课的,不要到时候象陈梦说一样对着一帆峰还要寻找天柱、剪刀峰噢。</h3> <h3> 雁山的观赏季节选择</h3><h3> 旧谚:春游天台,秋游雁荡。因为雁山包藏于深谷之中,古时游步道的都是林中小径,春夏之季草木茂盛,蚂蟥毒蛇出没,容易伤人。加之春夏雨水多,云遮雾罩,难识雁山真面。冬天由于山道崎岖,更兼冰霜路滑,风雪阻道,容易出安全事故。只有秋天,天清气爽,虫蛇遁迹,草木凋谢,山道毕露,才适宜赏观。时过境迁,现在的交通大大改观,景区游步道已经完全加宽改善,春夏严冬基本上不存在虫蛇伤人与道路安全事故了。雁山按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及巧妙的组合,构成了变幻无穷,气势逼人,妙趣横生的景色。因此去雁山旅游只要按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季节,并且选取最佳的观赏点和观赏时间,自然能获得满意的观赏收获。</h3><h3> 春天,三阳开泰,和煦的春风吹出烂漫山花,妖娆美艳,蒙胧的山岚水气笼罩四野,空气也特别地清新怡人。这时候去雁湖岗,只要你人品好,修行高,登上山尖,美丽的雾景自将与你偶遇。那家伙!波涛汹涌的乳白色雾海,罩山遮海,伴随着春风拂动,忽隐忽现地飘浮聚散,如同浓墨山水,美不胜收,让你有身在蓬莱,人欲飞升之感。</h3> <h3> 另外雁湖观日是可以与泰山、天台华顶山比肩的观日胜地。起个早,在山尖上遥望东海,那阵势!海天一色,山水空蒙,初日升起,霞光澄碧,海面流金,蔚为奇观。所以古人云:“登雁湖绝顶,以概大观,为游程第一课”。观日出除了雁湖岗以外,百岗尖、羊角洞想来也是很好的。再说一遍:观春季的云海与日出需要你人品好,修行高,这样才有偶遇。人品不好,修行不足,光想艳偶的则是百年难逢,还是先修五百年为妙。</h3><h3> 夏季的温州是台风季,水量丰富,是观瀑的最佳时间。雁山27瀑,自然以大龙湫最为壮观,190米的落差,号称东南巨瀑。豪雨过后,龙湫之水自半天飞扑而下,直注潭心,轰声如雷,飞喷似雪,有震天撼地之势,威武凌厉之态,其声、其势、其态确实无法描述。古人、近人、今人,咸与感叹,称:“欲写龙湫难下笔”。难下笔不是无可写之处,无可绘之态,而是写不出、绘不好、赞不尽龙湫的声势形态,阐述不出胸中震憾意味。当然,春秋冬三季的龙湫也有其另外的美丽。细腻、温柔飘渺潇洒的云雾龙湫,另有特殊的玄妙,也是招人喜欢的。</h3> <h3> 秋高气爽,风清月朗的时节,自然不需要你有很好的人设,人品修为也不用太高。草木疏稀,山石峻峭,树木不再遮挡雁山真面目,雁山将展露出其最佳景色----灵峰夜月。最好观赏地点自然是灵峰,最佳时间是中秋月圆之夜。最可看的是惟妙惟肖的牛眠石、放牛娃、婆婆石与夫妻峰,最好听的是民谣:“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牧童偷眼看,阿婆羞转脸”。这时候无情的山石,被劳动人民注入丰富的感情,有了风采无限的情调,自是十二分的引人入胜。此等景物没有观赏,确实有虚游雁荡的感觉,高人雅士则上升到“虚渡一生”。</h3><h3>雁山另一个赏月点是灵岩寺前,不比灵峰的热闹,灵岩寺的夜晚十分静谧,皎洁的月光下峰峦晶莹,如同琉璃世界,可以静享超脱出凡,无碍无挂的“澄怀秋月朗”世界,心灵为之净化,妙不可言。当然能享此意境的肯定是修行到化境的清雅之士,非复世间俗物可与言传。所以一般人我不告诉他。</h3><h3> 冬天,雁山虽然冷一点也还是美丽的,明清时代也有不少雁山冬雪游玩记述。只是现在地球变暖了,雁山大雪难求,小雪也还是有的,遥望山巅积雪未消,洁白清亮,景色奇幻。或者是看到雾淞树挂的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也是一种难得的旅途记忆。</h3> <p class="ql-block"> 游遍名山多情思</p><p class="ql-block"> 雁山的风景是美好的,无论花开烂漫的春风,飞瀑如雪的夏雨,清风送爽的秋月,还是晶莹洁净的冬雪。只要你来,带着美的眼睛,爱的情怀,雁山总是能以她绚丽多变的像物赋形,给你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震撼。无须感叹“欲写龙湫难下笔”,只要“山色眼里收,丘壑胸中藏”,保你就不会虚游雁荡,更不会后悔“浮生虚渡,未游雁荡”。咱衢州人的骄傲,宋清献公赵抃退休后,应儿子温州通判赵屼的邀请来温州静养,游赏雁山之后,登程回家之时还恋恋不舍,频频回首,与最高的常云峰道别,作《出雁荡回望常云峰》</p><p class="ql-block"> 游遍名山未肯休,征车已发尚回眸;</p><p class="ql-block"> 高峰亦似多情思,百里依然一探头。</p><p class="ql-block"> 赵公有情,雁山有意。希望你游完雁山之后,也如咱们的清献公那样雅兴未已,时时掂怀。雁山也会百里犹探头,与君共诉千万缕情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三官岭侬于瓯越海滨</h3><h3> 2020.5.1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