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中小 秦茂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线上活动

秦老师

<p>  为认真落实莒南县教研室孙主任关于组织全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线上会议活动的通知精神。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2020年5月14日,道口镇小学组织数学骨干教师积极参于学习,认真聆听学习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线上小学数学教学与教研活动。</p> 整体构思 <p>  出台了关于延迟开学期间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指导意见,建议各小学要合理安排以“读”“背”“写”“做”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活动。</p> <p>  指出“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小学数学学科不上新课、也不预习新课,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p> <p>  切实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p> <p>  在国际数学节这一天,各年级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向“数学节”献礼,能为全校师生呈现出一场数学文化的盛宴。</p> 活动目标 <p>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氛围。</p><p> 2.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今数学文化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数学文化自信。</p><p> 3.感受中外数学文化成就,拓宽学生的数学国际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有理有据的思维严谨和求真求实、不断研究、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p><p> 4.促进每位数学教师更为认真地思考:怎样去面对数学,这个充满挑战的学科;怎样去看待学生,这些充满个性的生命体;怎样去对待数学实践活动,这个唤发生命活力的空间。</p><p> 5.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促进亲子互动,加深亲子感情,提高家校教育合力。</p> 一、我的战疫时光 <p>  一是研究操作互动提高</p><p> 二是创意延伸生活应用</p><p> 三是拓展提升,体验感悟</p><p> 四是学科融合,综合提升</p><p> 五是梳理总结,反思分享</p> <p>  第一个大环节</p><p> (一)研究操作,互动提高</p><p>&nbsp;&nbsp;&nbsp;&nbsp;第一个小环节</p><p> 1.观察研究,体会特点</p><p>首先,借助《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教师的线上指导讲解,让学生全面的体会和掌握钟表上的几个特点,让学生对钟表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p> <p>  第二个小环节</p><p> 2.动手操作,制作钟表</p><p>在学习之后,开展“钟表制作小达人”活动。同学们发挥创意,自己测量裁剪绘制,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钟表。</p><p>&nbsp;&nbsp; 这是部分同学的作品,孩子们在实践中,边制作边思考,进一步巩固了对钟表特点的认识。</p> <p>  第三个小环节</p><p> 3.亲子互动,情智共升</p><p>小小的钟表蕴含了亲子间的真情。家长和孩子一起拨一拨、说一说,学生既巩固了钟表的知识,又寓教于乐,促进了亲子间的感情,也丰富了居家隔离的亲子时光。</p> <p>  这是一个亲子活动视频,学生与家长一问一答,一起整理回顾。</p> <p>  这幅作品学生用画表格的方法记录一天中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还对应画出了钟表,巩固了记录时间的不同方法。</p> <p>  这一幅作品用漫画的形式,把钟面的设计与疫情防控相结合。</p> <p>  这两幅作品用时间轴的形式来展示出事件的发生顺序。</p> <p>  这一幅作品用数学小报的形式呈现,将钟表与图形相结合,体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p><p><br></p> <p><br></p><p> 这两幅作品用扇形图的方式呈现,重点展现出一天之中对时间的合理分配,为之后高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p><p><br></p> <p>  这一幅作品用思维导图方式来呈现,虽然学生刚接触思维导图,画得比较简单,但清楚地展示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活动安排,为之后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打下基础。</p> <p>  第二部分</p><p> 2.借助微课,感悟文化</p><p>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老师引入《人类古代计时工具》的微课,给学生介绍了日晷、圭表、“刻漏”、沙漏等古代计时工具,并让学生说一说:你能想象出未来的计时器是什么样子吗?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p> <p>  第三部分</p><p> 3.废物利用,体验文化</p><p> 根据数学文化读本的引导,用废旧原料制作沙漏。学生通过废旧物品的利用,提高了环保意识,亲身体验了古人用沙漏是如何计时的,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p> <p>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的沙漏作品</p> <p>  (四)学科融合,综合提升</p><p> 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在课后活动中将数学文化与传统文化、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横向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整体素质。</p><p> 第一方面</p><p> 1.研究时辰,融合传文。</p><p> 老师带领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时辰”与现在的时间进行研究对比,学生发现,古时候的时辰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段,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时刻则更准确。在对比中,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p> <p>  第二方面</p><p> 2.赏析名言,融合语文:</p><p>课后,老师让学生们搜集珍惜时间相关的古诗、名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表达时间的宝贵,将数学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为数学学习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p> <p>  这是学生背诵诗词的视频。</p> <p>  第三方面</p><p> 3.发挥创意,融合艺术</p><p>学生们在活动中将数学与美术相融合,学生们发挥特长,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发挥创意,运用绘画、剪纸等方式,呈现出精彩的作品。</p> <p>  第五个大环节</p><p> (五)梳理总结,反思分享。</p><p> 在活动尾声,老师引导学生编写一段关于时间的数学小故事或数学小日记。学生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分享,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通过写数学小日记,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梳理,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感受时间的流逝,加强了学生对时间宝贵的认识。</p><p> 这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书写数学小日记,不认识的字用了拼音代替,对自己一天的活动进行梳理,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p><p><br></p> 二、数学真好玩 <p>第一环节,亲子多互动,益智又快乐;</p><p>第二环节,趣味数学,让数学思维蹦出火花;</p><p>第三环节,梳理总结,反思分享</p> <p>  第一大环节:亲子多互动,益智又快乐</p><p> 第一小环节:统一研究</p><p> 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提供益智器具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等相关知识,学生从中理解设计者的原始意图和设计构思的精妙之处。</p> <p>  教师具体介绍了魔方、九连环、华容道、汉诺塔、还有黑白棋、独立钻石棋、鲁班锁、百变立方体等等一些器具。</p> <p>&nbsp;</p><p>&nbsp;</p><p> 第二小环节:自主拓展</p><p> 学生根据家中已有的器具或感兴趣的器具继续查阅相关材料,并对器具的构成、由来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应的要求与规则,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观察研究、尝试破解,通过自己的感知、观察、大量试错等活动,经历破解过程的思维困顿,并最终获得初步成功。</p> <p>  第三小环节:深入研究</p><p> 教师向学生提供电子数学文化读本《玩魔方》和《玩转七巧板》,通过《玩魔方》文化读本 以此引领学生重现魔方的研究过程,尝试其他办法还原三阶魔方,并挑战四阶、五阶魔方。通过《玩转七巧板》读本带领学生根据七巧板 各个角与各条边的对应关系进行拼组,并了解现代智力七巧板,引领孩子积极查阅四巧板、五巧板、六巧板的有关资料。</p> <p>  第四小环节:亲子交流</p><p> 器具真好玩,家长齐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家长们也主动参与,或和孩子们一起研究,或跟孩子们一起比赛,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也跟孩子们一起共同体验了钻研的乐趣,为居家生活增添了一道风采。</p> <p>  第二大环节:趣味教学——让数学思维蹦出火花</p><p> 第一小环节:巧摆火柴棒</p><p> 火柴棒虽不常见,但是教师由一个火柴棒的谜语导入(兄弟是瘦长个,长着一色小脑壳,平时挤着不出声,出门办事就发火),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火柴棒与数学的密切关系。</p> <p>  学生用小棒摆出0-9这几个数字,并动手尝试拿走一根或添上一根变成别的数字。</p> <p>  第三大环节:梳理总结,反思分享</p><p>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师倡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或者编写一段数学小故事,对自己的收获和体验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并进行分享。</p> 三、会学习,慧文化 <p>第一环节、享受数学阅读,畅游数学海洋;</p><p>第二环节、听说读写样样行,争做文化小标兵;</p><p>第三环节、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p> <p><br></p><p>第一大环节:享受数学阅读、畅游数学海洋</p><p>第一小环节:听数学文化音频故事</p><p>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小数点、因数、倍数、正数、负数、方程、奇数、偶数、莫比乌斯带、哥德巴赫猜想、统筹优化思想、计算工具演变史、中国货币演变史等相关知识资料。</p> <p>  第二小环节:阅读数学名家事迹</p><p> 教师给学生提供数学名家事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事迹,学习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p> <p>  第三小环节:阅读数学文化读本</p><p>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年级的电子数学文化读本,数学文化读本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开拓视野、提高数学素养。</p> <p>  第二大环节:听说读写样样行 争做文化小标兵</p><p> 第一小环节:数学故事我会讲</p><p> 通过对数学名家事迹的了解,孩子们被数学家的精神鼓舞着,自主通过讲故事录视频的方式以表达对数学的热爱。</p> <p>  第二小环节:数学知识我会教</p><p> 通过听音频故事,读数学文化读本,孩子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该如何把这些知识讲给其他人听呢?教师提倡家人之间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来扮演老师,其他家人扮演学生,将知识输入再输出以达到更好的巩固效果。</p> <p>&nbsp;&nbsp;&nbsp;&nbsp;通过我会讲、我会教、我会画这三个系列活动,让学生实现了从听、看到表达的一个认知闭环。</p><p>第三大环节: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p><p>反思梳理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亲身经历了数学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之后,孩子们通过编写数学小故事或数学小日记的形式,把自己的收获和体验记录了下来。</p> <p>  这个孩子由小数点引起的悲剧这个故事,体会到 小数点虽然微小,但是不注意也会酿成巨大的悲剧,所以不能轻视小数点。</p> 四、与兀结缘师生共度国际数学节 <p>第一个环节:教师活动 &nbsp;线上庆祝国际数学节;</p><p>第二个环节:学生活动 &nbsp;学生风采展示,向数学节献礼。</p><p>第三环节:平凡“圆周率”,别样“数学节”</p> <p>  介绍了“国际数学节”的由来,分享了圆周率的乐谱和钢琴曲的视频。</p> <p>  陈老师通过动态图片为我们剖析“π”与圆的关系。这个过程中, 老师们对圆周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领略了数学的奥妙与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线上教研氛围。</p> <p>  第二个环节</p><p> 这一环节按学校统一进行各年级的分类展示、评选和表彰。因为疫情的影响,改为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展示。正式开学后,再统一进行各年级的分类展示、评选和表彰。</p> <p>  第三个环节:&nbsp;</p><p> (一)&nbsp;统一研究:五年级学生(点)阅读、了解、欣赏教师提供的圆周率π和国际数学节的相关材料。这是其中的一部分。&nbsp;</p><p><br></p> <p><br></p><p>(二)自主拓展:学生自主搜集、了解圆周率π和国际数学节的有关信息。</p><p>(三)作品呈现: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意制作。下面展示一下孩子们的作品。</p> <p>  精彩小报</p> <p>  无限创意</p> <p>  暖心表达</p><p> 学生自愿以援助律派和国际数学节为主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真情告白。</p> 化“危”为“机”,师生共成长 <p>现代教师要有的四个精神分别是:担当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专业精神。</p> <p>  四个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成果意识,创新意识。</p> <p>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担当?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的决断能力,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担当就是要有定力、有能力;担当就是要有毅力、有魄力;担当就是要有潜力、有行动力。</p> <p>  创新“135+X”空课教研模式 :周一单元备课 ,目标落实&nbsp;;知识梳理&nbsp;。周三周总结 ,妙招分享&nbsp;;疑难解答&nbsp;。周五阶段分析 。1、教材的严谨把握 ;2、语言的准确描述 ;3、学情的适时分析 ;4、辅导的全面落实。我们的实施 -边实践边思考、边探索边改进,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控;总体要求: 分层施策&nbsp;、温情反馈 、质量保证 ;工作思路:换位思考、&nbsp;认真分析 、寻求突破。&nbsp;我们采取的措施:1.精选资源,夯实基础:学习素材,练习题的选择&nbsp;,一二年级亲子互动游戏的练习形式,三至六年级精选分层练习题&nbsp;。1.精选资源,夯实基础;2.全程跟进,温情陪伴,(1)集中在线,方法指导,(2)实时在线,评价激励,一课三问:&nbsp;今天你学会了什么?&nbsp;举例说说你是怎样学会的?&nbsp;讲讲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3)精准施策,个性指导;组建小群、单独提交作业、给老师讲题。“X”课程的各美其美 ,学生学习更加有意义 ,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依托 ,主题实践: “数”看世界之疫情知多少,介绍研究背景 &nbsp;确定研究思路 ,数据统计分析 理性看待疫情 。提升能力、体味文化、塑造品格。</p> <p>  其次说道敬业精神,我们就是一群普通人,做的也是普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它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们却用一颗炽热的、甘于奉献的赤子之心在做。我们虽然不在抗疫一线,但面对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孩子,线上教学成为同样重要的,我们必须用心倾力坚守的主阵地。要保驾在线学习,我们必须倾力护航,彰显我们教育人的担当。</p> <p>  三、合作精神,徐老师像我们介绍了烟台龙口教研共同体,分层教研,集思广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教研模式:共同体教研--校级教研--年级组教研聚力教研 引领成长。</p> <p>  四、专业精神:基于问题、专业判断、遵循规律、实证研究、行动研究 。</p> <p>  教师不光要具有四个精神,还要完善四个意识,一、问题意识,开展调查问卷用数据说话,如何真正将线上学习开展起来?如何保证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让每一位孩子在线上学习期间不掉对?这四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到家长建议13901条,教师建议461条,这样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能有解决突破的方法和方向。</p> <p>  二、研究意识,刘仍轩老师系列课题研究有:情境串教学法、数学素养研究、数学建模研究、深度学习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刘仍轩老师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多边形的面积》单 元 统 整 教 学”可以作为开展基于数学文化的单 元 教 学研究的范例。</p> <p>  三、成果意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科技“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同一级别的国家级奖励,获得成果奖的项目代表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内的较高水平。</p> <p>  四、创新意识,我们在对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进行解读的同时,对教材进一步加强数学文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青岛市的小学数学团队在刘仍轩老师的带领下,在对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进行解读的同时,对教材进一步加强数学文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于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融入数学文化,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p> <p>你若讲述,就是小学数学的“山东故事”。</p> <p>做好</p><p>做大</p><p>做强</p><p><br></p> <p>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p> <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数学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验数学文化的感染力。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和作品情况来看,通过活动来看,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快乐、益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美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体验、互动交流和创意制作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切实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p>

数学

学生

环节

文化

学习

教研

教师

亲子

钟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