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源于李镇西老师在其公众号“镇西茶馆”里发布的一篇文章:教育的情调从哪里来?——读《教育的情调》。想李镇西老师推荐的书,且能为其写读后感的,那必然是极好的。</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ouw11jpfT3e964Hg0mCBw">https://mp.weixin.qq.com/s/Wouw11jpfT3e964Hg0mCBw</a><br></h3> <h3> 再次了解这本书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真爱梦想组织成立“真爱书友会”,在启动仪式上被推荐并由李树英(本书作者之一)亲自进行导读。<br></h3><h3><br></h3><h3></h3> <h3><a href="https://appic55xto63124.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xMiwicmVzb3VyY2VfdHlwZSI6NCwicmVzb3VyY2VfaWQiOiJsXzVlOTc0ZGVhMmNhMzdfNnBxMThQNjkiLCJwcm9kdWN0X2lkIjoiIiwiYXBwX2lkIjoiYXBwaUM1NVhUTzYzMTI0IiwiZXh0cmFfZGF0YSI6MH0?entry=2&entry_type=2002&from=timeline">https://appic55xto63124.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xMiwicmVzb3VyY2VfdHlwZSI6NCwicmVzb3VyY2VfaWQiOiJsXzVlOTc0ZGVhMmNhMzdfNnBxMThQNjkiLCJwcm9kdWN0X2lkIjoiIiwiYXBwX2lkIjoiYXBwaUM1NVhUTzYzMTI0IiwiZXh0cmFfZGF0YSI6MH0?entry=2&entry_type=2002&from=timeline</a><br></h3> <h3> 被这么多大咖推荐,是书籍还是秘籍,我有些迫不及待了,没等到去网购我就在“喜马拉雅”里听了这个本书。这本书并不厚,只有170多页,刚听第一章就被吸引了,它不像我想的那么“高大上”而是很“接地气”,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来讲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道理和准则。听到这些小案例就像是走入时光隧道,那些相似的情景不断的在脑海中浮现,然而自己的做法却和书中提倡的不尽相同,有些还背道而驰。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跳出教育中思维定势的“陷阱”。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h3> <h3><a href="http://xima.tv/bFWcnN">http://xima.tv/bFWcnN</a><br></h3> <h3> 心得: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是教育管理者进入孩子体验世界的能力。所谓敏感性是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如何来培养这种特殊的知识呢?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行动,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没有什么明确的程式能确保我们获得它,这与一个人为人处世相关。有且只有针对性观察、聆听具体情景中具体的孩子,和他们互动、给予反馈,有了这些丰厚的思想基础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才会不断提高。<br></h3> <h3> 总之,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照镜子,让我反思更让我惭愧。虽然我还是做不到如书中讲的敏感与机智,但是类似的情景再次出现时,我想我会换一种思路想问题,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