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去往未知,以文唤醒读者。

方宏

<p>解读余华与《活着》——</p> <p>他的文字:冷静透着力度,就像一把泛着银光的手术刀!而用他自己的话说:笔下的一切都源自于那个他出生和成长的南方小镇……</p><p>【余华作客《朗读者》,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来自百度视频)</p> <p>忆起儿时的夏日曾安睡于医院“太平间”,想到海涅的一句:死亡是凉爽的夜晚。</p> <p>谈到读者评论余华:语言精炼而犀利的笔触……他这样回答:“因为我认识的字少”。</p> <p>被访谈:国人读书之减少。余华说,手机或阅读器其实更大范围、更广阔地提升了大众的阅读空间……</p> <p>朗读作品《在细雨中呼喊》选段。</p> <p>《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余华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听书《活着》共21集。</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微信公众号“名著听书”+微信读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有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深刻的苦难来源于生活;深刻的作品贴切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她”是中国农村史中精华与浓缩下的血与泪的真实写照!读《活着》,让我感到了——切腹之痛!又一次不得不思考活着与人生的意义何在?相比福贵多舛的命运,身边的得失又算得上什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我读书非常贫乏,只是《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将我全身心地吸引了过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怎敢忘先人们历经战争、苦难、饥饿……换来我们后辈的今天。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历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对于60后余华,知知甚少。似乎成长于那个年代的一家医院中,竟常卧于医院太平间去思考……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从何处体察到的“人间之疾苦与活着的磨难”?又是怎将“泥土芬芳”与贫困下的“体无完肤”残忍剥离,表述至如此——淋漓尽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感谢《活着》,谢谢余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