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不凡,在这不平凡的日子里,我们全省的小学英语教师迎来了这次意义重大的理论、实践学习盛宴―山东省小学英语线上教研会议。继前两天的满满收获后,第三天我们迎来了孙琳博士和杨璐老师的精彩分享,以及多个地市优秀教师的相关独特见解,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多元识读教学理论下的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孙琳博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孙琳博士将世界最前言的教学理论分享给大家,改变教师以往以知识、技能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三个基点即文本与自我,文本与世界,文本与文本;和三个原则即主动性原则,开放性选择与真实性原则。讲座中孙博士以优秀的课例为载体进行生动的诠释,她还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发教师的思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讲座中孙博士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原则给人六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主动性原则指出个人兴趣和个人需求对个体的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个人兴趣又包含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而个人需求则涵盖了学习、生活、情感和职业四个方面的需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真实性选择包涵真实语料,真实语境和真实语用。真实语料包涵口头和书面的,纸质和电子的,经典或通俗的。而真实语境则包涵现实生活和各种场合。真实语用涵盖了真实想法,真实情感和真实互动。 开放性原则则包涵学习资源,问题设计和多元化三个方面的内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山东省教科院省级教研员杨璐老师做了题为“指向素养的教育风向标―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报告。杨老师从七个方面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阐释,这让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项目式学习的学习者们对这一“新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首先,杨璐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解决的一个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者挑战,从而形成对重要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理解。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接着,杨老师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学校,而不仅仅是我们之前狭隘的理解的只是为了学生。虽然有三个大的方面,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为了学生,因为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点与孙琳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这让我们年轻的一线教师们一下子开阔了眼界,原来各种的教学改进不只是为了学生,也为了教师自身,也为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教”。</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既然项目式学习有诸多优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呢?杨璐老师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她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了讲解,给植物搭防晒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尽管杨老师对项目式学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尽管来自济南各个学校的实验校教师们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如果我们想要实施项目式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反思:今天的学习有两个地方很是触动我,一方面是听了孙琳博士的报告,我再一次相信并且这次愿意去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和教学是可以发生的。另一方面是我学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当学生真正的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才会真正的有学习需要,进而发生学习,当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失去兴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