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游《美岱召》

张力

<p>美岱召,这座位于包头以东80公里的小镇,它位于国道旁、火车线路旁、高速公路旁,交通很是方便。每次路过它的景色从窗外掠过,我都在想应该来这地方看看……。说真话想是想,它是位于包头西边呼市东边两不靠的山边小镇,匆匆忙忙的工作生活跟本顾不上光顾,现在终于有时间来看看。</p> <p>穿过高速的路桥下就是《美岱召》的景山大门,它是被明朝封为顺义王,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土默特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居住的古城寺庙,是仿中原汉式,融和蒙藏风格,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p><p>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依人。是阿拉坦汗(俺达汗)和夫人(钟金哈屯)居住和议政的地方,也是喇嘛教活动的场所。</p> <p>这里紧依大青山,寂靜苍桑很有气式。</p> <p>进寺门首先参观的是美岱召博物馆。</p> <p>博物馆小而精致,这旧照片与旧寺庙模型,也勾起我们数年多次经过,对美岱召外观的旧时印象。</p> <p>这位三娘子,也是我们这次来要了解认识的主要人物。</p><p>三娘子原名:钟全哈屯(高贵显赫女神级别的谓称),受父母痛爱,出身优越,能文能武,材貌双权。</p><p>但她的一生却嫁了三个丈夫,祖孙三代。</p><p>第一次20岁嫁俺达汉,</p><p>第二次32岁嫁俺达汉的大儿子:黄台吉;</p><p>第三次37岁嫁黄台吉的儿子:扯力克。</p><p>这种乱伦,不合法的婚姻,却是当时蒙古族瓦刺奇喇古特部的特定风俗,这风俗绑定了政治。</p><p>关建是这位身嫁同宗三代的"魔力″女人,一生都干了什么。</p> <p>"汉军争看秀裲裆,十万弯弧一女郎。唤起木兰亲与较,看她用箭是谁长。″明代诗人徐渭这样描述这位草原上驰骋,不让须眉的三娘子。</p> <p>别看这位三娘子美貌无双,但她胆识过人,谋略智慧。</p><p>三娘子第一次嫁给俺达汗,当时蒙明已通互市,但商贸易争端不断,她力主不战与明朝保持和谐贸易,达成蒙明贸易条列,结束了200多年的对立战争。农、牧、贸并举,使这沿青山角下的边民们过上稳定的日子。</p> <p>这位三娘子把藏传佛教引入蒙古。在1578年,三娘子随阿拉坦汗步行到青海,从三世达赖喇嘛那获得"多罗菩萨(度母菩萨)″的化身"圣多罗″神圣称号,引渡回来。自此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上流传。</p> <p>走入这团城拱门,百年古松下《美岱召》寺展显(也称灵寿寺),寺内壁画精美,小巧而不奢华。</p> <p>据说召庙门口这两棵百年老松分雌雄。</p> <p>明万历十一年,西藏麦达历活佛在此座床,主持开光掌教。寺小精巧,藏传佛教式的建筑典型而明显。</p> <p>山青路幽寂靜深沉</p> <p>这位三娘子:一稳疆土开边贸。二引黄教稳民心。三化危机立根基。嫁三夫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在位三十年多年,智化重重威机,救民于水火之中。解决是几百年不能解决的边防问题,安抚了几百年不能保证的稳定生活,深得这方蒙汉人民的爱戴和喜欢。</p> <p>"塞北佳人亦自饶,白题胡舞为谁娇,青霜已尽城边草,一片梨花冷不销。″这对三娘子的美丽奉承句无数,但那一句能代表她承担屈辱、承受重压、承起抱负的内心!</p> <p>公元1614年64岁的三娘子(钟金哈屯)病逝,安葬在美岱召。人在那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传迹人生经历,向蒙古长调一样,悠悠扬扬、沿大青山这从西到东的山脉,绵绵流唱。</p> <p>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万历1581年三娘在阿勒坦汗修建了归化城,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旧城城池,城池由青砖构成,远望一片青色,明政府賜名"归化″。由于她一直组张修好,长城沿线为纪念这位女巾帼称三娘子城。</p><p>历史变化:归化、绥化、归绥,建国后1954年改为呼和浩特(青城)。</p><p>我们从呼和浩特来参观,没想到:天苍苍,野茫茫,敕勒川的历史延绵青山脚下流传而来。</p><p>(2020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