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本化的三个转变——落笔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感

孙旭

<p>  首先,非常感谢局领导对落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在此,能与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共事多年的同志们进行工作学习交流,本人倍感荣幸!</p><p> 回顾2018年,在吉阳区教育局第一次小六摸底监测中,落笔三科总平均分几乎处于整个吉阳区的垫底边缘,到2019年总分成绩居身跃进吉阳区公办学校前八名,到连续两年荣获区级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奖、教学进步奖",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一个良性的发展,逐渐实现质的飞跃。</p><p> 在此,感谢吉阳区研训中心每一次严谨的监测工作保障与首席专家李致洪老师的大数据精准把脉,为吉阳教育质量管控创造了良好的秩序。在我看来,这不是简单的一次教情学情分析,而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条条赛道,让一批批有奋斗感的校长们超越自我,精耕细作。下面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大家分享近两年来落笔教育人本化的三次转变:</p> <p>一、让老师“沉”下去,让学生“浮"上来的转变</p><p>(1)沉到学困生中。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对病情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沉”下去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对“浮”上来的学生就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这是一种最能体现人性色彩、真诚对话、心灵交遇的师生关系。【做一名有光的老师,照亮孩子,燃烧我们的青春,我相信,任何向真向善的教育,终将美好!】</p> <p>(2)“沉”到教研中。课堂教研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和老师一起“沉”到课堂中,构建学校“本土”专家团队,带领团队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在总结中提高。【以公开课擂台赛为抓手,无记名投票产生学校“本土”学术委员,这不仅是自豪与荣光,更是彰显责任担当,对一所乡小的教学管理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p> <p>(3)“沉”到课堂管控中。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孩子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也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孩子每节课的“吸收能力与完成情况”需要课堂行为文化管控,在每节课的监督与每周一的″认真学习之星"激励中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养成,在班级群每周五发布中,让家长们随时了解掌握孩子课堂学习情况,其目的在于发挥家校协同管理作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p> <p>二、从“你们”到“我们”的转变</p><p> 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吉阳区教育局近两年来推出“学区制管理”解决区域内校际间办学差异而"蜕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鼓励支持各成员校办学特色最为有效的一条探索之路。</p><p> 落笔小学作为吉阳区南新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成员校之一,在集团校交流融入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从“你们”到”我们”的转变,感受到各成员校之间的善协同与重责任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南新集团校的责任担当,感受到1+4大于5的辐射效果。</p> <p>(1)我们一起办学,一起研讨。</p><p> 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在集团校教学交流融入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看到了更多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多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 <p>(2)我们一起资源共享,一起打造奋进的团队,留下了最美的瞬间。在南新教育集团教师趣味运动会上,我们的老师收获了友谊与快乐,赢得了鲜花与掌声。</p> <p>三、从课程枯燥无味到社团课程开发的转变</p><p> 每周三周五社团课的常态化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快乐学习平台,让禀赋特长的孩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与锻炼,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也因此创编了我校第一套动感十足的校园集体操并普及到全校每一个学生,为学校的体育健康文化构建锦上添花。除此之外,体育社团、英语社团、天文社团、木刻版画、小饰品社团等等也博得孩子们的喜爱。</p> <p>  有人说教育学生是小事,我认为小事就是大事。我特别欣赏一段话:“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传奇,当你把工作做到极致,就产生了传奇。”</p><p> 做教育,需要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需要我们的精耕细作,才能成就教师,发展学生,这就是教育人本化的出发点与归宿。</p><p> </p><p> 三亚市吉阳区落笔小学</p><p> 孙 旭</p><p> 2020年5月16日</p>

吉阳

教育

课堂

落笔

社团

沉到

学生

办学

教学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