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传承始于幼儿教育时期。西安市新城区在传统文化进学校教育的探索中,积累了关于“研究模型探索”、“价值取向探索”、“实施策略探索”的丰富经验。依据文化主体、执行主体、教育主体的研究问题图式,基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就具体“进校园”实施策略探索形成了模式化的探索路径。 <h1><b>一、课题第一阶段</b></h1> <div> 2019年2月23日-2月24日,新城区幼儿园/小学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学院举办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构建、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会议,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新城区课题合作实验园/校挂牌。</div> 2020年2月26日,课题组实验幼儿园、合作实验小学选题现场指导会在西安市新城区大明宫幼儿园召开。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组主持人、陕西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曹胜高、《陕西教育》教学版主编范希望、课题组成员赵金平、徐美琪,新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龚小峰、学前教育科科长吴楠、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曹永川,新城区各合作实验幼儿园园长、合作实验小学校长及课题实验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课题组专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合作实验幼儿园、合作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工作的肯定与引领,进一步激发各校(园)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推进课题研究,为子课题研究工作规范、科学、深入和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1><b>二、课题第二阶段</b></h1> <p> 2019年6月25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活动在西安市第六保育院顺利召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老师共计80余人。教育部重大课题首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教授与子课题负责人、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曹永川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助力课题研究顺利、稳定开展。在专家组的指导下, 各子课题实验园/校确定了子课题主题。</p> <h1><b>三、课题第三阶段</b></h1> <div> <b>(一)筑梦幼儿园子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活动</b></div><div> 9月18日,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子课题第三阶段研讨活动在西安市新城区筑梦幼儿园隆重举行。专家、领导、课题组成员、相关负责人、校(园)长及教师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本次调研活动将为期两天,共分三场进行。专家的指导帮助课题成员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div> <b>(二)西安市第六保育院“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研究”课题研讨</b><div> 9月23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之“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西安市第六保育院多功能厅如期举行。参会人员有:陕西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家课题负责人曹胜高,新城区教师进校校长、子课题负责人曹永川,课题组成员康慧敏、王晓莉、陶嘉欣、张朋飞,阎良区教研室主任赵芳,西安市第六保育院书记谷阿红、“名校+”西安市第一保育院教研室成员王冬以及西安市第六保育院“名校+”教育联合体成员单位,共计30余人。课题组专家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研究”相关课程的形成、实施要点及实施中存在的预设问题进行了细致具体的介绍。</div> <h1><b>四、课题第四阶段</b></h1> <div> 按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安排,新城区15名教师于2019年11月11日至17日,赴郑州、杭州两地四所幼儿园开展课题调研、学术交流和课题研讨外出学习活动。此次外出学习就观摩园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进课堂和进教材的方式、思路和成效进行观摩,并结合学员老师本园实际情况及课题实施阶段、实施问题,与观摩园所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课题收集材料、理顺思路,以提升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课题实施的有效性。</div> <h1><b>五、课题近期阶段性成果总结</b></h1> <p><b>(一)各实验园/校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发表</b></p><p> 新城区6所实验校园(4所幼儿园:新城区筑梦幼儿园、新城区大明宫幼儿园、新城区朝阳幼儿园、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一幼儿园;2所小学:八府庄小学、太华路小学)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九篇极具代表性的课题研究成果文章在陕西教育杂志第1-2期和第3期出刊。</p> <b>(二)各实验园/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b><div> 以区级小课题为抓手,具化课题任务。课题组实验园/校以新城区2020年区级小课题为契机,细化各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以任务导向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开展研讨活动,及时总结课题成果,关注课题研究进程。</div><div> 1.2019年11月21日陶嘉欣老师对 2019年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 《幼儿园文化熏陶的基本策略》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指导。2020年3月21日、2020年3月25日、2020年4月29日、2020年5月12日大明宫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就“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为主题开展线上研讨活动,确定了以“博物馆”主题打造幼儿园整体大——小环境研究思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明宫幼儿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主题线上研讨</h3> 2.疫情期间,朝阳幼儿园课题组教师参加线上研讨活动,确定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幼儿园走廊大环境创设思路。同时,在疫情期间通过幼儿园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传统文化元素主题知识,以丰富幼儿、家长相关经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幼儿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主题线上研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幼儿园关于“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线上研讨</h3> 3.西职一幼以《幼儿游戏的开发和利用》为研究方向,利用超长假期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传统游戏的相关书籍,互动交流,以推动课题研究进展的新思路、新点子落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职一幼教师关于“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主题相关学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职一幼教师关于“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主题线上研讨</h3> 4.筑梦幼儿园持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整理活动开展以来的有效教学方法与活动开展方式,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同时,因本学期疫情情况,根据幼儿兴趣,寻找有效视频素材,积极组织幼儿和家长投稿,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咏诵经典诗篇”系列活动的推送,帮助家长和幼儿一同进行古诗诵读活动。目前已进行推送15期,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筑梦幼儿园“弘扬传统文化,咏诵经典诗篇”线上推出</h3> <p><b>(三)本阶段研究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b></p><p> 课题组实验园/校积极开展相关研讨活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p><p><b>第一</b>,研究成果零散,未形成可视化的、链条性的整体研究成果,如未形成成体系化的、完备的、适宜园所办园理念的特色课程体系;</p><p><b>第二</b>,作为“传统文化”实验校园,在环境创设上未形成“特色性的、极具代表性的”环境创设。现有环境创设大多基于零散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p><p><b>第三</b>,由于受疫情影响,幼儿园未能开学,课题相关研究创新难以付诸实践。</p><p> 基于以上问题,各实验园/校在后续研究中会关注学校环境打造,形成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特色的园/校环境,经过大环境“走廊——班级——区角——部室”打造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p><p><b>1.“大同小异”,传统文化元素进环境。</b></p><p>(1)不同班级,不同创意。在各班级环境创设上,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元素:青花瓷、农家乐、中国红、编制工艺、古韵花坊......,在不同班级创设相应环境。</p><p>(2)同一区角,不同表现。在各区角环境创设上,充分展现了各班主题模式下的区角创设:各班组共同的“有趣的图纹”区角,在环境创设上充分展示了各班的活动主题,虽内容一致,但表达形式、区角材料迥异。</p><p>(3)特色部室,共同浸润。开展以“大唐服饰”“陕西美食”等为主题的特色部室,各班年级组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目标,在部室开展相应活动,发展幼儿核心素养,浸润传统文化元素。</p><p><b>2.“幼儿国学经典诵读选编”课题后续研究方向。</b></p><p>(1)课程理念: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核心经验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在教育活动的实施和组织上也是以艺术领域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为活动目标,重点培养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作品的喜爱和欣赏上。</p><p>(2)课程误区: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作为艺术作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避免教条式的学习诵读,避免以“背会”“读会”为评价标准。关注孩子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对作品本身的背诵和记忆仅是活动的附加价值。</p><p>(3)课程梳理:按经典诵读文本进行难易程度的梳理;按经典诵读作品文本进行年龄班的划分;按经典诵读作品设计相应的领域活动。</p><p><b>3.“幼儿园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成与使用”课题后续研究方向。</b></p><p>(1)课程架构:关于“二十四节气”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并参照已有零散教育活动架构整体课程框架。在整体课程框架基础上进行丰富。</p><p>(2)研究单位:以各年级的班级为单位,深挖一个节气的课程内容开发,在固定课程架构的基础上丰富相关课程体系,形成五大领域各类丰富的教育活动设计,丰富形成整体课程内容。</p><p>(3)课程素材丰富:开发除“二十四节气”以外的其他传统元素,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楼道环境创设、户外环境创设方面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课程主题的环境+课程模式,系统化课题成果。</p><p><b>4.“幼儿园文化熏陶的基本策略”课题后续研究方向。</b></p><p>(1)课题团队:明晰研究目的,分解详细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组建下位的研究小组。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展开“文化熏陶基本策略”的研究。</p><p>(2)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定时定点开展主题研讨。下位研究小组就某个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形成研究汇报,在进行集体研讨后形成阶段性成果,促成学术论文的发表。</p><p><b>5.“幼儿传统体育游戏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后续研究方向。</b></p><p>(1)课程架构:以“传统体育优秀”“体能训练”“户外游戏”为关键字检索已有相关文献,厘清“传统体育游戏”的维度概念。结合已有成果确定课程架构,组建年级研究小组进行定期研讨,有计划的形成课程体系。</p><p>(2)课程内容:关于传统体育游戏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发挥家园共育中家长的作用。从幼儿园家庭委员会收集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充分体现陕西特色体育游戏。结合五大领域及指南中对体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对活动内容进行加工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课程。</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陶嘉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