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首《清平乐》,请查收

张玥

<p>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位网友的提问,大致是说:为何鲜有反映两宋时期宫廷面貌的正史剧?细一琢磨,确实如此。近二十年来,史性与诗性俱佳的历史大剧不胜枚举,譬如《大秦帝国》《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大明王朝》《康熙王朝》……似乎依托于历朝历代的前朝后宫便能编排出一幕幕情节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的好剧,可唯独关于赵宋宫廷的正史剧竟寥寥无几。</p> <p>  大宋并不缺少文化标签。除吟词、点茶、焚香、插花的文人骚客外,还有“勾栏瓦子”“青白瓷”“包青天”“杨家将”“岳武穆”……然而这些似乎都不是宫廷正史剧的恰当素材。话本传奇,诚不可取。譬如包拯追查宫闱奇案——狸猫换太子,纯属民间演绎。查阅《宋史》便可得知,皇帝听闻自己的生身母亲是李氏时,包拯正于家中侍奉双亲,完全不可能参与断案。由此观之,若想透过由话本故事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窥见真实的大宋风貌,无异于缘木求鱼。</p> <p>  至于荧幕上为何少有两宋宫廷题材的正史剧,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两宋先天不足,并非如汉唐一般“大一统”,民族政权之间矛盾激烈,将其影视化恐无益于民族团结;其二,宋朝无暴君且缺乏有雄才大略的英主,艺术细胞爆棚的庸主居多。我们以往观剧期待的都是激烈的矛盾冲突,譬如先前提到的《汉武大帝》和《贞观长歌》,汉武帝与唐太宗都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建立不世奇功,这样的剧情大概率是冲突不断、精彩绝伦的。若从戏剧张力的角度来看,大宋哪几位君主堪当“男主”呢?也许你会提名宋太祖、宋太宗。诚然,这一对开国兄弟,绝对算得上“英主”,前者智勇双全,终结五代十国之乱世;后者勤政爱民,开后世君王日朝制度之先河,遗憾的是,他们的某些所作所为并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朴素史观,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光义则有烛影斧声、偷天换日之嫌。因为“道德有亏”,他们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沦为配角,甚至成为衬托主角的“反派”。除了太祖、太宗,你大概还会想起大宋王朝最伟大的艺术家——宋徽宗。但是围绕宋徽宗,该讲些什么好呢?如何赏石作画,如何创作瘦金体么?可叹的是,提到宋徽宗,我们怎的也忘不了靖康之耻。他用精美的瘦金体,含泪写下退位诏书。你也许还会想起宋高宗,没错,就是那个听信秦桧谗言,间接害死岳飞的皇帝……《精忠岳飞》我真不忍心看,因为明知结局是忠臣含冤而死……&nbsp;</p> <p>  两宋没有盛世?非也。相反,宋朝,尤其是北宋的盛世是十分持久的。在外交方面,宋人主张以和为贵,常以金银布帛换取和平。看似屈辱,实则减少了对百姓的兵役、劳役,使其生活更为安定。宋人即便向异族缴纳岁币、岁赐,其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十分了得。总体上看,大宋王朝送出去的钱远不如其在榷场互市贸易中赚取的多;在内政方面,宋代君主基本秉持君臣共治的理念。宋代的大臣难得的被君主允许可以保有独立健全的人格。</p> <p>  大宋王朝其实也有过政通人和、四海升平的时光。我很期待能够出现一部影视剧作品,为大宋“正名”。2020年,恰逢宋仁宗诞辰1010周年,一部叫《清平乐》的电视剧播出了。它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大宋王朝,认识了一位敦厚儒雅的大宋仁君。我心想,终于有部好好讲述宋代宫廷史的电视剧了!编剧导演终于意识到了,宋代也有“堪当男主”的君王!世人只知宋徽宗赵佶书画造诣极高,却不知有位宋仁宗赵祯,其书画造诣丝毫不逊于宋徽宗。后人评道:“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独不能为君耳”,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百事不会”半真半假,然“会做官家”绝对是真!他的治国才能,远远超过了他的艺术才能。宋仁宗非常懂得为君之道。他从不将朝堂看作自己的“一言堂”,与朝臣鲜有剑拔弩张的正面冲突。</p> <p>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为北宋人,全部在仁宗朝粉墨登场。著名的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胡瑗)与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全是活跃于仁宗时代的大儒。还有推行新政的千古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等等……如果历史上没有宋仁宗,我们的语文课本恐怕会变薄三分之一吧……历史课本至少会削减一课时,因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三项出自仁宗时代。仁宗朝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比肩。&nbsp;</p> <p>  那是一个海晏河清的时代,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仁宗一朝,正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文人雅士挣脱了想象的羁绊,却又不拒绝想象。他们将目光投注于现实生活,并赋予现实生活以诗情画意。</p> <p>  我没读过米兰Lady的原著,影视剧留下的印象便先入为主了。据说原著讲述的是仁宗最疼爱的长女福康公主赵徽柔与内侍梁怀吉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据《贾氏谭录 涑水记闻》载,“公主尝与怀吉等闲饮,杨氏窥之”,杨氏即福康公主的“婆婆”,“貌陋性朴”的驸马李玮之母。杨氏因不满公主与内侍梁怀吉对饮而大闹,公主随即殴伤杨氏,夜叩宫门。然而北宋的宫门,在夜间是不能随意出入的。</p> <p>  城门夜间关闭上锁后,若需开启,必须先由皇帝亲笔书写命令,然后出入宫门者需手持鱼符,递交给守城侍卫申请开门的理由……可仁宗却罔顾祖宗家法直接破例为爱女打开了宫门。这大概是宋仁宗一生做的唯一一件不合宫规的事情。事后,言官纷纷弹劾怀吉“罪如山崩”。古人言辞是何等含蓄啊,能用“罪如山崩”四字弹劾一名内侍,可见二人的行为,或者说是二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何等的为世人所不容。</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徽柔与怀吉视频剪辑)</span></p> <p>  私以为,若这部剧完全按照原著的主线来拍摄,估计又是一部落了俗套的爱情悲剧故事。幸而,正午阳光眼光独到,不仅改换了主线人物,还将作品也改了名字,由《孤城闭》变为《清平乐》,相比之下,我更爱后者。看到二十集之后,愈发觉得这名字改得极好。为了一个海晏河清的理想而放弃小我,每个困在孤城里的人都无法逃避自己命运的轨道。无论是宋仁宗和曹皇后,抑或赵徽柔与梁怀吉,四方城里的每一对有情人,都只是清平盛世中的一对笼中鸟,只有他们含泪谱就“清平乐”,百姓才能微笑唱出“清平乐”。偶然想起第一集的第一个镜头。年少的赵祯正驰马赶往皇陵寻生母李顺容,谁料途中差点撞倒一个壮汉,于是他向那人说了声:“抱歉,我有事走得急。”只见壮汉喜笑颜开:“无甚,我媳妇刚生了儿子,买些东西给她。”仁宗向他道了声“恭喜”便继续快马加鞭。这一幕难道不是编剧刻意埋下的伏笔吗?毕竟仁宗子孙缘薄,三子八女皆早亡啊……</p> <p>&nbsp; 《清平乐》的关键词,大约是“牺牲”与“克制”。宋仁宗、曹皇后、苗娘子、张茂则都牺牲过也克制过自己……徽柔不愿牺牲,更不想克制,于是曹皇后对她说:“无论是谁,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不同身份带给他们的不同责任,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无拘无束生活的人。”有人说曹皇后的“人设”自此便崩了,我并不认同。这句话并没说错,它也符合中国古代皇家的价值观。若非要挑出曹皇后哪里欠妥,我认为是她在面对徽柔与怀吉的感情时,缺乏同理心。因为她嫁给了自己所爱的人,虽然说不好这究竟是幸或不幸。</p> <p>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是很喜欢这部剧的,它的格局当真比先前的很多宫廷剧都要开阔。片头曲和片尾曲引人嗟叹,一首《愿歌行》唱出仁宗身居高位,一切皆不能从心所欲的辛酸;一曲《双飞燕》,道尽曹皇后对宋仁宗的终生思慕。“恋你君子无暇,弃我鲜衣怒马。”究竟是怎样无暇的君子啊,才能令武将世家的千金甘愿舍弃自由之身,宁可成为笼中鸟也要伴他左右。</p> <p>  最后,我还想要写一写福康公主赵徽柔。她与《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的遭遇有相同亦有不同。在《大明宫词》中,武后极爱太平公主,她认为给予太平一切她想要得到的东西便是对她最好。所以,当太平遇到自己一见钟情的男子并告诉她时,她便笃定了要不择手段地成全这桩婚姻。武后赐死了薛绍的原配惠娘,造成了太平一生的悲剧。与武则天一样,宋仁宗对赵徽柔的爱同样达到了极致,但面对女儿执着想要得到的爱情,他选择了无视。他拼命塞给女儿的,总是他自己认为最好的。然而,这位由仁宗钦定的驸马李玮注定得不到徽柔的爱,就如同见过了薛绍的太平公主,万万不可能爱上武家男儿。</p> <p>  依稀记得《大明宫词》里太平初遇薛绍的内心独白,她说: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 </p><p> 令人叹惋的是,两位盛世里的公主都终其一生,爱而不得。&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大明宫词》中太平与薛绍初见)</span></p> <p>  《清平乐》好看么?我觉得好看。至少它使我们得见宋人鲜活生动的形象。尽管现如今,网络上对其不乏质疑之声,但我觉得终有一日,它定会像《大明宫词》一般被无数观众奉为经典。</p><p> 一曲《清平乐》,竟使我们具备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这当真是2020年正午阳光奉献给观众的莫大惊喜。</p> <p>(注:<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章原创,未经允许盗用必究。</b>图片来源网络,部分选自《清平乐》官方微博;另:附上超可爱的《清平乐》CP,祝您观剧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