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各展风采,作文如人共创新高——唐中宝湖校区教师参加集团四校区初三语文复习课“ 同课异构”活动

李梦娜

<p>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夏天的清新雨后带着青草的芳香。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转好,初三年级返校复课。中考在即,银川唐徕回中教育集团初中四校区联合开展“共战疫情、携手备考”初三复习课“同课异构”活动。5月13日上午,四校区齐聚南校区,开展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课“同课异构”活动。</p> <p>  唐中教育集团人才济济,且一直有相互骈进,相互学习的传统。宝湖校区执行校长刘孝群带领教务处主任梁金霞及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本次活动由南校区梁冬梅、西校区胡雪鸥、宁东校区苗艳艳三位教师共同展示了以“记叙文写作”为主题的一课。</p> <p>  南校区梁冬梅老师,另辟蹊径,用“一碗牛肉汤”做开场白,以二次模拟考试作文为引,教会学生为材料“添枝加叶”。梁老师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为自己的作文材料增加心情和和细腻的感受,深刻的思考。</p> <p>  所谓“题好一半文”,西校区胡雪鸥老师以点带面,抽丝剥茧从“头”越,带领学生分析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题型,从审题、立意、选材三方面探索作文评改的基本要求。胡老师循序渐进,集思广益,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才能明确中心,写出别出心裁的好题目。</p> <p>  宁东校区苗艳艳老师,把作文课的视角投向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描写上。她思路清晰,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明确细节描写的分类,帮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细节描写。并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写作方式和修辞方法。</p> <p>  随后,在南校区语文组教研组长梁冬梅老师的主持下,展开了评课研讨环节。这是一次唐中集团的教学教研盛会。参与会议的除了四校区所有语文教师,还有宝湖校区执行校长刘孝群、西校区执行校长杨晓梅、南校区执行校长申晓平、副校长石玮、宁东校区执行校长汪建国、闽宁二中主任司巧林。可谓大咖云集,星光异彩。</p> <p>  在本次研讨会中,三位做课教师首先依据课堂实际进行了深刻的自评。</p> <p>  会议第二个环节:由宝湖校区资深高级教师李惠琴老师、宁东校区资深教师牛晓军老师、西校区高级教师杨彦军老师、南校区初三教师杨熙中老师,依次对这三节课做了点评。四位老师从中考、教材、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大家十分赞赏三位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他们在教中求新,学中思变。课程设计不仅紧密联系中考,注重渗透方法,而且角度新颖,语言典雅精致。宝湖校区高级教师李惠琴老师说:“读书舒眼界,讲课现真知。唐中是一个大家庭,三位老师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智慧之花。她们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既展现着我们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出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课堂上他们睿智的哲思启迪学生,他们精彩的教学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对于初三作文复习课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p> <p>  最后,各校区校长和主任依次对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评议。几位校长极高的赞扬了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就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展望。希望唐中集团的所有教师都能厚积薄发,深入学习“五项核心指标”,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宝湖校区执行校长刘孝群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深入生活,唐中历来就有同伴互助,研讨互进的传统。最近几年我校招聘的名牌师范生都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只要有担当多磨练,一定能成为优秀而成熟的中坚力量。”</p><p> 集团为三位优秀的做课老师颁发了证书,为此次盛大的集团教学研讨会画下圆满的句号。</p><p> </p> <p>  写作文也是学做人,通过这次作文课的研讨和学习,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语文课即是思想课,唐中集团的语文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教学生做有思想的人,写有深度的文章。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方式,互相学习,相互骈进。此次研讨观摩结束后,唐中宝湖校区的语文教师会将新的养分注入到自己的课堂上,把优秀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相信通过教师们不懈的钻研和实践,宝湖校区的作文水平和中考成绩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p><p> 供稿/美篇:李梦娜</p><p> 拍摄:李梦娜</p><p> 审核:马伏华 梁金霞</p>

校区

教师

老师

语文

唐中

宝湖

学生

南校区

教学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