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探寻陆坊乡下李古村</p><p> 作者:许小娥</p> <p>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几乎所有中国读书人都耳熟能详,随口吐出的极为珍罕流畅的中文“语典”,皆出自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他虽是一亡国之君,却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学者。他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被尊称为“千古词帝”,由他所奠定的这种文学样式“词”,成为俘虏他的宋王朝第一文学标志,并留下了许多千古杰作,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等。今天的下李村,据李氏族谱记载,该村李氏先祖与李煜正是同属一派,一脉相承。</p> <p> 带着一种敬仰,一种追思,更带着一份慕名,沐浴江南烟雨,穿越时空的隧道,邀约三两知己,去聆听那久远的叹息。</p> <p> 下李村,位于金溪县陆坊乡,始建于南唐,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6国道穿境而过。北靠鹰潭,距龙虎山景区20公里,南接资溪,距大觉山景区40公里,西临抚州,距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故居4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古村坐西朝东,北面与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故里——陆坊村毗邻,只一畈之遥,西面依山傍水,与中国文化名村、国家4A级景区——竹桥古村仅一山之隔,山间一条旅游公路直插竹桥腹地。村前是一片远近闻名的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自古以来这里曾经一直是金溪的粮仓,地势平坦开阔、水草肥美。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变化,城市功能转型,这片“粮仓”已变“花海”。2016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第二届江西“十大秀美新农村”称号,素有金溪后花园之称,是一个有梦有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下李村,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这里的花卉苗木种类应有尽有,基地一年四季如春,宛如花的海洋,蝶的世界,用“十里飘香进万家,百里慕名与日增”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从空中俯瞰,花卉园就像镶嵌在下李村一颗硕大的璀璨明珠。徜徉其中,定能让你嗜美成痴。看,红的,似流霞的桃花绽放,落下百里齐天的胭脂云;白的,似飘雪的梨花轻舞,唯美了十里八乡的山水;粉的,似动唇的樱花徘徊,随彩蝶漫天飞舞。花间歌声飞扬、笑声朗朗。相信你无论何时邂逅这个童话般的王国,定会有个专属于你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下李村这片万亩花卉苗木园像怒放的青春,那么古村的街巷就像是一壶陈年的老酒 ,醇香温厚、回味无穷,将成为你此生戒不掉的瘾。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从花园穿插而过,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干净、舒爽亮堂极富地域特色的江南别院式古村落,现代的农家小院与古典朴素的明清建筑相交辉映,和融与共,没有一丝违和感,却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欣然。</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非常完好,结构排列科学有序,以东西中心街为轴线,纵横犬牙交错,似连非连,单栋相连各设门廊相接,可在紧要关头邻里互助。而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又将重门深处紧锁,这样的设计理念,既是保留各自隐私的巧妙屏障,也寓意着宗族如战马昂首整待、雄鹰展翅,家族人丁兴旺,同时也给这片宁静的古村落增添了一抹动态的美感,是典型的防贼、防盗、防风、防火的赣派建筑特色。这里的地下排水设施堪称完美,如同发达的水系枝蔓,走街串巷,通往家家户户,铺设的又极其美观实用,是古村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据村民说,之前这里的水是他们的生活用水,只是有了自来水之后就不用了,这在江南古村是极为少见的。从古村的外形结构、选材、门匾题名、字样等可以看出,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领风骚,文宅武第也自成一派,都设有宽敞气派的官厅。如进士第、大夫第、儒林第、丽江赞府、校官别墅、州司马府、逢年山庄、玉环呈瑞、“荣封三代”的健庵公祠、御赐的“恩荣”李氏祠堂以及书院、戏台、庙宇等,都彰显着下李村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这里的古建筑大多为两进三厅格式,所用木料考究,梁、枓、橼、栱等用兽形装饰,木雕、石雕工艺精巧,所雕镂的花卉草木和动物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有些兽型石雕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浪漫、狂放、恢弘谲怪,交织着高贵的气质,威武的雄壮,喷薄的活力,木雕匾额亦或忠、义、礼、信,或福、禄、寿、喜。这显然是一个极度爱美,极度厚善的氏族,他们有着浪漫与瑰丽的想象,有着勤劳与善良的品格。也许,他们的生活片段也曾搬上过村里古老的戏台,村民自导自演,披红挂绿,时而挥缨斩剑、策马扬鞭,醉纵家国情怀,时而凄美缠绵,生离死别,留下一地悲喜,半缕青丝。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无缘邂逅那清丽流婉的曲声、那悠扬美妙的琴声和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更无缘赐教古建筑那出神入化的艺术灵感。</p> <p class="ql-block"> 一千年时间太长,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金戈铁马的嘶吼早已不在,一千年时间又太短,古村还在,古宅还在。在胡同深处,接连四栋一字排开的大夫第群,特别显眼,造型一模一样,青砖黛瓦,吊角飞檐,气派非凡。其大门石梁、吊檐的刻雕和石窗的镂雕真是精美绝伦,惟妙惟肖,蕴寓深刻。石窗镂雕的“福”字,既形似龙凤呈祥,又形似喜上眉梢 ,大门上方两边吊檐雕尽了皇室贵胄、文武群臣的赏乐、朝拜的盛景。而最精髓的部分是这块长方形石梁上的雕刻,它正上方雕的是二龙戏珠图案,正下方刻有三头山羊,寓意三阳开泰,左右两边分别雕的是多毛的凤凰和多鳞的麒麟,意为凤毛麟角。在二龙戏珠和三阳开泰图案两侧各雕刻四段绫罗绸缎,绫罗绸缎的花结分别用琴棋书画样图镶嵌,而石梁中间则是一片空白,寓意南唐江山自在心中,任由指点,自由驰骋。这方小小的石梁将南唐李氏王朝的夙愿、高贵以及文化内涵雕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也将李煜的风花雪月、凄美浪漫如同它的王朝一起融刻在历史的画卷里,载入史册,永世流芳。是否也表达了大夫第的主人对先世李王朝的深深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 推开古宅厚重的木门,仔细打量,无论是厅堂梁柱的木雕,门窗檐的镂雕,还是绣花楼的花式,就连天井铺设的几块大石几,都雕刻了各种莲开富贵、祥云瑞兆,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图案。残留的旧景,依旧可以看出老宅当年的尊荣与贵气,只是年代久远,落满岁月的沧桑,被经年的烟火和尘埃熏染浸透,老得只有一种色调——陈旧的黑,但是在黛瓦青砖、雕花庭院重门深处,一定是锁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今,重门之外早已沧海桑田,人事皆非。只是在下李村人的记忆深处,这一切,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 我继续迈着细碎的脚步,走在辗痕深浅不一的青石板上,轻轻的抚摸,细细的打量着这古朴自然、恬静淡雅的街巷、宅院。眼前这方李氏祠堂大门正上方御赐的“恩荣”石匾,族人已将它重新着色,倍加显眼。数千年来,王朝更替犹如一幕一幕的历史大戏,不停的上演,李氏家族的荣耀已经浓缩在古宅的砖瓦石柱的精雕里,随着时光的流逝,古宅里的精雕已慢慢沧桑褪色,唯有这方小小的御赐“恩荣”石匾,门面依旧,醒目如初,在李氏后人心中始终难以落下帷幕,仿佛数百年前的恩赐圣传言犹在耳,骑马抬轿的吹打场面经久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极其荣耀的瞬间,对李氏后人有着莫大的激励和鼓舞。</p><p class="ql-block"> 忽然,传来一阵噔……格……噔噔……噔……噔……噔格……噔……的声音, 谁家古琴暗飞声,散入春风满下李。听,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似乎在诉说着南唐的兴衰荣辱,慷慨悲歌,时而又如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委婉连绵有如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如此悦耳动听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凝神屏气,竟有这等绝妙佳音飘荡在这小小的古村落,不仅让我愕然。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失传一千七百余年的《广陵散》,它不仅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嵇康的绝响,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响,我不知道南唐后主李煜是否也曾婉叹过这首千古绝响?我内心百感交集,此时竟莫名的爱上了这个古老的村,古老的巷。这连片的古建筑仿佛早已和这块土地达成了托付的契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千年的岁月里永远有它最温暖的陪伴,包括古宅里的琴声。我想这应该是古村最饱满的灵魂。</p> <p> 音乐制造狂欢,清流沉淀宁静。不知不觉慢步到村后的青田河畔。青田河,下李村的母亲河,静静地躺在村西,由南向北贯穿古村,与绕村公路曲直并行。河水清澈温婉,缓缓流淌,就像一位秀外慧中的母亲,执着而温厚的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滋养着她的子子孙孙,不焦不躁,不愠不怒,无论是江南汛期,还是久旱未雨,她始终温和如初,不泛滥成灾,不裸石见底,犹如李氏子孙绵延不断,永续繁衍。不知是祖先的显灵,还是神灵的庇佑,这种莫大的恩惠,使得下李村人对这条青田河有着一种情有独钟的爱恋与呵护。两岸堤柳、香樟倒映成画,在烟雨朦胧的春雨中,点点滴滴落成枝繁叶茂,清灵的童声散落流水小桥,挑夫浣妇,隔岸打趣,阿婆的饭菜香伴着冉冉升起的炊烟一起和着朦胧的烟雨飘荡在青田河的两岸。古村的心事也随青田河飘向那遥远的世外,静静地述说着千年的往事,今生的私语。但是,纵然青田河载走了千年的往事,却载不走永远的乡愁。</p> <p> 灯火阑珊,终不及山风庭月这般简净宁和,古巷行人悠悠,古宅一杯野茶,半壶老酒,几声犬吠,民风淳朴,没有拥挤、懈怠、白眼、敲诈所连成的层峦叠嶂,脱去红尘的外衣,放心地与自然对话,精神与体魄不再矛盾,深遂与青春可以相融,一切无需言明,皆可自由安放。相信你来过之后,脚步再也不会蹈空凌云,灵魂再也不会飘浮狂野。</p> <p> 繁华远去,旧物不语。在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今天,李氏后人依旧在这方千年的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是人事更迭,往事如烟,随风散去,仅留下一颗遥远的心在南唐古韵里徘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