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咨询中发现,许多孩子因玩手机导致厌学、甚至退学,再想扭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p><p>其实在这里,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一只替罪羊,沉迷手机只是一种现象。</p><p>这种现象是孩子长期追求<b>垃圾快乐</b>所致。</p> <p><b>什么是垃圾快乐?</b></p><p>短期内迅速获得快感的满足。这种快乐,使人虽然获得了短暂的满足,但却在这种快乐中,丧失了自制力和学习能力,懒得思考,懒得进步,让自己的未来,被这种快乐一点点偷走。</p> <p><b>是什么引发了垃圾快乐</b>?</p><p>就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p><p>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p><p>对能获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毫无兴趣。</p> <p><b>如何避免孩子沉迷于垃圾游戏?</b></p><p>孩子沉迷于垃圾游戏的根本原因,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父母陪伴的缺失,是不和谐的亲子关系。</p><p>沉迷手机只是一个行为,一个问题行为。是家庭问题的投射和表现。</p><p> 只有真心地陪伴孩子,主动关心和靠近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守护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忘却虚拟世界带来的“美好”。从而彻底的解决沉迷手机这个问题。</p><p> 所以要避免孩子痴迷手机沉迷于其他的垃圾快乐,需要父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变。</p><p><b>1. 做孩子的榜样。</b></p><p>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引领孩子,比讲千百遍道理更有说服力。</p><p>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多运动、不过度沉迷于手机,自己就要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孩子。</p><p><b>2.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b></p><p>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延迟满足能力。</p><p>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严防死守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循序渐进才是。</p><p>当孩子特别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禁止变成商量,可以跟他说:吃完饭再玩或者做完作业再玩。</p><p>“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未来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p><p>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禁果效应”,也叫“亚当夏娃效应”,意思是:</p><p>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会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p><p>孩子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家长越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们反而越想玩,一旦被禁止玩游戏,小的孩子会哭闹不休,青春期的孩子会做出更加激烈的反抗,离家出走甚至自杀。</p><p>父母也做不到完全杜绝,孩子不可能永远不接触这些娱乐。</p><p>如果孩子能够保持下去,将学习和相关的任务完成以后,只要不沦陷于垃圾快乐,适度的休息,娱乐和放松,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p><p><b>3. 有效陪伴,给孩子有意义的快乐。</b></p><p>父母应该尽量空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下奔跑,一起劳动,一起学习,放下手机、丢掉ipad,忘却电子产品。</p><p>只有真心地陪伴孩子,主动关心和靠近孩子,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守护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忘却虚拟世界带来的“美好”。</p><p>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垃圾快乐,如何修正?</p><p>这将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可能会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必要时建议找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p> <p>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书中写道:“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p><p>远离垃圾快乐,让孩子拥有实实在在的快乐,害怕但不逃避,喜欢也不要沉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