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心得:民国桂系三雄

Qiyue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u>桂系三雄</u></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说起桂系,大家都知道李宗仁和白崇禧。实际上桂系首领还有一个人物,名叫黄绍竑。</h3> <h3>李宗仁⬇️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字德邻,广西临桂人,生于1891年8月13日,卒于1969年1月30日。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李17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20岁毕业,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1912年21岁时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1913年秋军校毕业以后从排长连长做到营长,然后自己拉队伍在广西逐渐扩大势力,后来与陆军小学堂的同学黄绍竑和白崇禧联合,赶走了广西地区的老军阀,建立了所谓的新桂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此后努力经营广西,稳定两广地区,为北伐提供了根据地,并积极参加北伐,他率军从长沙打到武汉仅用了十二天时间。桂系军队从北伐前的三万发展至北伐后的二十万。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除共产党。第一次北伐后曾逼蒋介石下野,此后又多次倒蒋反蒋,打过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6年发布宣言抗战,抗战中指挥多次会战,最精彩的就是指挥杂牌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台儿庄会战,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解放战争中任有职无权的北平行营主任,在与共军作战问题上与蒋发生分歧,三度拒绝指挥东北战事,战争后期的1949年初再次逼蒋下野,担任代总统,试图与共军议和。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在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重庆的时候,飞往香港治病,二周后经香港转往美国长住。</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在美国居住16年后,孤雁天涯思乡之情渐生,经过昔日下属程思远的多次奔波协调,经过周恩来的周密安排,终于1965年7月20日返回大陆居住。此后他历经了失妻之痛,接着又承受了文革带来的磨难。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周恩来说李为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好事:参加并指挥北伐、指挥台儿庄会战和回归祖国。</h3> <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综观李的一生,可谓辉煌而曲折。辉煌的是,出生平民,青年从军,从最底层做起,建功立业,民国早期统一广西,当7万滇军借路广西时,他以3万桂军将其击败,保护了北伐的广东根据地。北伐时,从两广打到两湖,从长沙打到武汉,从武汉打到北平,他的战绩可以与蒋介石比肩。曲折的是,北伐中就开始清除共产党,后又联汪逼蒋,进而驱汪挽蒋。北伐胜利后,两次与蒋开战都功亏一篑。1949年,他有机会可以保住20万桂军的生命,使两广享有两年的土地缓改过渡期,以及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头衔。但是他放弃了,然而他最终又回到了大陆的土地。</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h3> <h3>白崇禧⬇️<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生于1893年3月18日,卒于1966年12月2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国防部长。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白14岁考入广西陸軍小學堂,后因生病退学,病愈后入廣西省立初級師範讀書,18岁以学生身份参加北伐,后入中国当时的最高军校保定军校深造。军校毕业后,从上士开始做起,做到营长后负伤,后经朱培德引见孙中山。从此发迹,并且与李宗仁和黄绍竑联合统一广西,参加北伐。北伐战争中,他指挥的龙潭战役是北伐中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是一次血战,此役基本上消灭孙传芳的部队。当时的行政院长谭延闿在此次战役之后写了一副对联送给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白在广西开办航空軍事學校,自兼航空軍事學校校長和空軍大隊長;抗戰起後,廣西空軍悉數移交中央,不少广西航校学生为抗战立功。抗战中曾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此后又指挥了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桂柳会战等多个战役。1945年,国民政府因其在抗战中的功绩晋升白为一级上将。</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辽沈战役前在东北指挥杜聿民等将打败过林彪。在淮海战役前,蒋介石没有采用他的“守江必先守淮”方案,为此他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国民党对淮海战役的称谓)。历史就是这么诡异,假如他去指挥徐蚌会战,他的能力远在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之上,声望又远非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可比,他不但可以指挥实际投入徐蚌会战的国军,还可以调动“华中剿总”的兵力,如果这样的话,会战开始的黄伯韬兵团被围和会战结束前的黄维兵团被围很可能𣎴会发生。历史就是历史,时针不会倒转。</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白在渡江战役前想分江而治,反对李宗仁和黄绍竑与中共议和,据说是因为蒋介石给了他一笔黄金。后来在广西,他的桂系家底的20万人被林彪的40万人打败,1949年12月18日白崇禧率三万人进入越南,28日白崇禧飞往台北。1966年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死因不明,时年七十四岁,传言白崇禧为蒋介石派人毒死,官方声称白崇禧死于心脏病。</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林彪在接受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采访时说:“我认为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而这句话可以说并非过奖。</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 &nbsp;白崇禧是桂系三雄中唯一去台湾的,到台湾后他是第一个被“闲置”的中央委员。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去台湾,他回答说,是给历史一个交代。综观白崇禧的一生,他最辉煌的时候是北伐的龙潭大战。抗战的台儿庄大捷,功劳是记在李宗仁名下的。长沙会战的功劳是记住薛岳名下的。辽沈战役前在东北指挥打败林彪的功是记在杜聿民、孙立人和陈明仁名下的。如果白在渡江战役前听黄绍竑的劝说,并支持李宗仁在和谈协议上签字,他们桂系三雄的命运会完全不同,甚至两广的历史都会不同。读完这段历史,觉得白崇禧有点志未满酬便遭弃的感觉。</span></h3> <h3>黄绍竑⬇️<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字季宽,生于1895年12月1日,卒于1966年8月31日。被史学家认为是新桂系三巨头的第二位,历任国军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主席,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黄早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学。 16岁便以学生身份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就读于武昌陆军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逐渐升为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和军长。1925年经陈济棠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是年秋与李宗仁、白崇禧等合作统一了广西全省。北伐战争时留守广西。</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中原大战初期,桂军在湖南前线势如破竹,很快就要跟冯、阎两军会合。然而,作为广西省主席的黄绍竑,为了保存实力故意延缓增援,导致前线将士后劲不足,因为黄的这次贻误,使桂军陷入了困境。先头部队被前后夹击,后续增援部队不得不舍弃广西,桂军是一败涂地。事后,黄觉得继续跟蒋争天下,不一定会赢。再加上蒋的利诱,黄最终选择离开桂军,去到蒋身边工作,传说蒋送给他20万现大洋。后来还当了内政部长。任内政部长期间竭尽全力避免了了内蒙古的“独立”。是他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国民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他不拘于一格,脱军从政,周旋于蒋介石与桂系之间,为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李宗仁任职总统期间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1949年和谈之际,他再次在国共两党之间施展谋略,意为桂系保住20万军队,但却被白崇禧拒绝,最终没能挽救新桂系的覆灭。</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nbsp; &nbsp;他在1949年宣布脱离国民党并赴北平参加</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文化大革命时受到严重冲击。1966年8月31日下午,黄绍竑前往李宗仁住处,至于黄绍竑和李宗仁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当日,黄绍竑在北京自杀身亡。1980年中共中央对黄绍竑平反并在北京为其举行追悼会。</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综观黄绍竑的一生,可谓起伏跌宕。青年学军从军,自己拉队伍,与人联合壮大,成为一方诸侯。后来为了保全桂系不分裂,孤身退出军界,靠蒋从政而不出卖桂系利益。多次调和与缓冲蒋桂关系,使他们能够在矛盾的基础上合作共存。他为桂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在1949年的长江渡江战役前夕,斡旋于中共和桂系之间,力图在基本失败的基础上为桂系赢得一丝空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努力终付东流。他自己也从此脱离国民党,参加了新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就是文化大革命,为了逃避文革的痛苦,他选择了自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新桂系这个在北伐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一支政治和军事力量,是北洋政府以后的国民政府里最大的一支反对派。第二次北伐的全部力量为四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司令为蒋介石、第二集团军司令为冯玉祥、第三集团军司令为阎锡山、第四集团军司令为李宗仁。众所周知,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基本上是黄埔军校的底子,也是北伐的中坚力量。冯玉祥系出自北洋政府时期的直系,而后发展成为西北军,中原大战之后冯的实力基本没有了。阎锡山虽然也是同盟会成员,但他在袁世凯与孙中山之间投机过,由于其投机性,他把阎系发展成了他自己的看家军-晋军。李宗仁新桂系是在推翻旧桂系和第一次北伐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综上所述,北伐时期的四大集团,到后来可以与蒋介石讨价还价的只有桂系。这与桂系中的三巨头各自担任的角色和配合也是分不开的。李宗仁军政两通,资历不浅,白崇禧手握重兵又善于打仗,黄绍竑游说于蒋介石与桂系之间,既调解矛盾,又为桂系争来利益。在蒋家王朝退出大陆的时候,如果白崇禧支持李宗仁走黄绍竑设计的道路,他们的故事很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历史就是历史:</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nbsp; &nbsp; &nbsp;1966年8月31日,黄绍竑在看望李宗仁后,不知道在担心什么,在北京自己的家里自杀身亡,终年71岁。</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3个月后,即1966年12月2日,远在台湾的白崇禧,也原因不明的溘然长逝,终年73岁。</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李宗仁则活到了1969年1月30日,是桂系三巨头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也是年纪最大的,享年78岁。</span></h3>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理解年代史实,下面列举了一些那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b><u>1911年10月10日</u></b>:武昌起义,掀开了推翻清朝的帷幕;</p><p class="ql-block"><b><u>1912年1月1日</u></b>: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nbsp;总统 ;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b><u>1912年2月12日</u></b>: 清朝发布退位诏书;</p><p class="ql-block"><b><u>1912年2月13日</u></b>,孙中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p><p class="ql-block"><b><u>1912年3月10日</u></b>: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从此开始了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p><p class="ql-block"><b><u>1913年3月22日</u></b>:“中国宪政之父”和中国国民党的实际建党人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公认系袁世凯所为);</p><p class="ql-block"><b><u>1913年7月</u></b>: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被袁击败;</p><p class="ql-block"><b><u>1913年10月6日</u></b>:袁世凯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p><p class="ql-block"><b><u>1915年12月12日</u></b>: 袁世凯宣布第二年改元“洪宪”;</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u>1915年12月25日</u></b><u style="font-size: 18px;">:蔡锷为首的 护国战争暴发</u></p><p class="ql-block"><b><u>1916年3月22日</u></b>:袁世凯正式颁令废止洪宪年号吊销帝制;</p><p class="ql-block"><b><u>1916年6月6日</u></b>:袁世凯离世,结束了北洋政府的袁世凯时期,从此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加上后来者奉系,都成了后来北洋政府领导权的争夺者;</p><p class="ql-block"><b><u>1916年6月7日-1920年7月</u></b>:皖系军阀实际控制代表民国政府的北洋政府;</p><p class="ql-block"><b><u>1920年7月-1924年11月</u></b>:直系军阀实际控制代表民国政府的北洋政府;</p><p class="ql-block"><b><u>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u></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p><p class="ql-block"><b><u>1924年5月</u></b>: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黄埔区成立,俗称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b><u>1924年11月-1928年6月</u></b>:奉系军阀实际控制代表民国政府的北洋政府;</p><p class="ql-block"><b><u>1925年1月至3月</u></b>: 第一次东征;黄埔军校“校军”为主力对军阀陈炯明部的进攻,实现了广东全省的统一</p><p class="ql-block"><b><u>1925年3月12日</u></b>,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b><u>1925年10月至11月</u></b>:第二次东征;广州国民政府东征军在广东地区对军阀陈炯明残部的一次进攻战役;</p><p class="ql-block"><b><u>1926年7月9日</u></b>: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开始了第一次北伐;</p><p class="ql-block"><b><u>1927年4月13日</u></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逮捕并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p><p class="ql-block"><b><u>1927年4月18日</u></b>:蒋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宁汉分裂;</p><p class="ql-block"><b><u>1927年8月1日</u>:</b>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军标志;</p><p class="ql-block"><b><u>1927年8月12日</u></b>: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在对直鲁军阀作战中失利,蒋辞职;</p><p class="ql-block"><b><u>1927年12月3日至10日</u></b>: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决定恢复蒋中正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p><p class="ql-block"><b><u>1928年1月4日</u></b>,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是谓第二次北伐;</p><p class="ql-block"><b><u>1928年6月</u></b>:以蒋介石为首、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辅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胜利,形式上统一了中国;</p><p class="ql-block"><b><u>1930年12月</u>:</b>10万国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u>1931年4月-5月</u>:</b>国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u>1931年6月21日</u></b>:30万国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u>1931年9月18日</u></b>:九一八事变;</p><p class="ql-block"><b><u>1932年12月</u></b>:40万国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u>1933年9月25日</u></b>: 100 万国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p><p class="ql-block"><b><u>1934年10月-1936年10月</u></b>: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b><u>1936年12月12日</u></b>:西安事变,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p><p class="ql-block"><b><u>1937年7月7日</u></b>: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p><p class="ql-block"><b><u>1945年8月15日</u></b>: 日本投降,台湾回归;</p><p class="ql-block"><b><u>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u></b>:&nbsp;重庆谈判;</p><p class="ql-block"><b><u>1946年6月</u></b>:内战爆发;</p><p class="ql-block"><b><u>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u></b>: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b><u>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u></b>:淮海战疫;</p><p class="ql-block"><b><u>1948年9月12日-1949年1月31日</u></b>: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b><u>1949年4月20日-21日</u></b>: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p><p class="ql-block"><b>1949年10月1日:</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迁去台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