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郭亚龙适学课堂"名师工作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榆林子工作站</h3> <h3> 2020年5月12日,市教研室副主任郭亚龙老师,在县教研室主任张文博、副主任李宁选、以及教研员周建宁和曹安宁老师的陪同下,前来我校开展适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进一步更新我校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校教研教改水平向纵深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自从参与"郭亚龙适学课堂"名师工作室以来,曾多次开展研讨活动及跨校参与同课异构交流活动。<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The ability to learn is born with students!</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天生就具有学习的能力!)</h3> <h3> 本次研讨活动围绕“构建适合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为主题做专题报告;组织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并开展说课、评课等活动。</h3> <h3> 早上第一节观摩了姚淑婧老师的八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温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过程中,导入了新课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h3> <h3> 姚老师是我校数学组的骨干教师,她的教态大方,功底扎实,备课充分,目标设定恰当,讲解清晰。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次数多,给学生预留练习时间充分。</h3> <h3> 第二节课观摩了杨建宏老师八年级的语文课——走进诗经《劳动与爱情》,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式微· 诗经·邶风》与《子衿·诗经·郑风》。</h3> <h3> 杨建宏老师的语文素养积淀深厚,文学功底扎实,课堂语言素雅。对本堂课涉及到的两首诗歌分析透彻,引人入胜。逐层铺垫,引导学生渐入佳境。</h3> <h3> 早上第三节课我校数学组所有听课教师及校领导、县教研室的参访老师和名师工作室主任郭亚龙老师参与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的说课、评课活动。</h3> <h3> 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评课后,特别是郭亚龙老师,为姚老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h3><h3>第一,课堂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判断能力。</h3><h3>第二,课堂要以学生学为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领着学生听课,要让学生主动自己去探究,去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再加以指导。</h3><h3>第三,设置问题应以提问思考型为主,简单填空回答型尽量少,才能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h3> <h3> 早上第四节课我校语文组所有听课教师及校领导、县教研室的参访老师和名师工作室主任郭亚龙老师参与了——走进诗经《劳动与爱情》一课的说课、评课活动。</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评课后,特别是郭亚龙老师,为杨老师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h3><h3>第一,在目标设置时,应该更加的细化具体。如:</h3><h3>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4、背诵默写诗歌。<br></h3><h3>第二,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诵诗句,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体验诗歌的语境时,可加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h3><h3>第三,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的大意下,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听、写、读、说、思各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下午五六节课郭亚龙老师以《怎样设计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案——适学案》为题为我校教师做了报告。报告主题突出鲜明,层次清晰。郭老师在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为我们分享了设计适学案的十条要素,其表达言简意赅,所举案例颇多,易懂易理解,使我们受益匪浅!</h3> <h3> 报告主要讲述了什么是适学案,设计适学案的原则,以及设计适学案的方法。</h3> <h3> 最后,我校杨校长为本次研讨活动做了总结。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教师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组织者。希望我校的教师继续参与适学课堂活动的研究,继续钻研如何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深度学习的适学案。为进一步更新提升个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校教研教改水平向纵深发展而做好准备。 </h3> <h3></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This is a story from morning to evening,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一个从早到晚的故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a story from students to teachers,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从学生到教师的故事,</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a story from studying to teaching.</div></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从学到教的故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udents and studying are always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se stories!</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和学习永远是这个故事里面的主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div></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