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乐山之行(4.28——4.30)

na

<p><br></p><p> 时节正处春与夏的交接点了,早晨七点的峨眉山金顶,太阳还躲在云层里,只有一道巨大的扇形金光从云雾中射出来,洒在山顶之下的人间烟火味上,从金顶往下俯瞰,心里自然产生一种江山如画、尽收眼底的豁达感。</p><p> 我们一行四人,先天下午四点登上峰顶,从景区大门出发一直往景区内行进,大巴车足足爬行了二个多小时,虽然沿途上没有特别可惊可叹的景点,除了树木还是树木,偶尔有花,也有景点路标的指示牌,箭头指向深山处,给人无限的瑕想。</p><p> 车到站后,再步行两公里,又坐厢式索道,辗转间终于到达山顶。峨眉山海拔高温度低,加上飘过的雨点,凉意阵阵,寒意难消。</p><p> 夜宿峨眉山顶——金顶大酒店,海拔3079米。夜已渐深,窗外雨声越下越大,格外冷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此刻,掀开帘子,见窗外一片漆黑,听雨声淅沥纠缠,心中颇有此诗之感受,这雨与黑的交措,缠与绵的和谐,正于不同年岁遇上与世道汇合的不同心境。人生之路,既然迈入,唯有拼搏和向上,方可淡然更能接受。</p><p> 来峨眉山之前,对峨眉山的映像仅来源于书本,武侠的世界早已被混搭了,留在记忆最深的是自媒体人鬼脚七作品《人生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内写自己托钵乞食从五台山出发走到峨眉山的化缘故事。从白走到黑,从冬走到春,从北方走到南方,从雪落走到花开,历九九八十一天,徒步2000多公里,最后到达峨眉山金顶寺院,完成了短期出家的历程,最后成就了那本真切生动颇有感悟的新书。读完书,相信很多人的心底会对佛教埋下了一粒想探寻的种子,那么多宁可放下红尘物欲而随缘佛法之人的出现,这是怎样的道场?</p><p> 之前真还没想到过,登上峨眉山,居然是一场毫无准备之行。正所谓,人生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容不下思绪,也许早已有安排。</p><p> 受疫情影响,气势恢宏的峨眉山游客稀疏可数,走在山间,看游道冷静,寺庙紧闭,连平日总是出来欢腾的猴子都没来称王,徒生有点苍凉之感。不过,真要领悟大自然,自己才是主角,山水那才是依附,何必要人多?苍凉之感只是片刻的对比,还是比较喜欢当前清静的峨眉道场。 </p><p> 雨还在下,睡意袭来,峨眉托梦,一切皆安!</p> <p>  今年受疫情影响,第一次在大长沙通往机场的路上走出了如此清爽的感觉,一路狂飙……</p> <p>  四月二十八日下午五点登机,即将起飞,行程需二个小时!</p> <p>  七点二十分,成都双流机场,暮色已渐变渐深,迎着初夏的微风走出机场,身与心都被这座温柔的城市紧紧包裹。</p><p> 拥抱——成都!</p> <p>  特意选择在宽窄巷子内的一家火锅老店吃晚餐。正宗的川味火锅,古香古色的店容,整过空气里飘逸着浓浓的五香花椒味,啊,味口应该不错……</p> <p>  到成都,宽窄巷子是必须要走走的……</p> <p>  阅读空间,城市文明的导航键!</p> <p>  疫情还没完全散去,入住酒店,绿码所以是必备的,不然只能露宿街头啊!</p> <p>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的自助餐。</p> <p>  主要是因你而来!</p> <p>  科学、公正、诚信、高效👍👍👍</p> <p>  去峨眉山的路上,路过眉山服务区,特意拍个景,只因这是东坡先生的故地,一千多年前,苏氏父子三人从眉山走出,时光远去,文化人不朽!</p> <p>  进入峨眉山</p> <p>  通往峨眉山金顶的路。</p> <p>  穿职业装和小高跟登上四川峨眉山金顶的人也屈指可数吧!</p> <p>  我们夜宿的酒店——金顶大酒店!酒店谈不上高档,因地域不同,价格高是必须的,幸是受疫情影响,折扣价还算能接受。</p> <p>  峨眉金顶!</p><p> </p> <p>  金顶上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不怕人,充满灵性。</p> <p>  峨眉金顶!</p> <p>  早早起床,为的就是看金顶上的一场日出。在我们的认识里,太阳都是从头顶上徐徐飘出来的,无声无息。而在峨眉山金顶上观日出,日头都是从我们的下面徐徐移出来的。难怪有人说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慨!</p><p> 此地观日出,别有一翻感受。如果不经历一些事一些物,怎么能够改变我们已固有的思维?领略不同的风景,就有不一样的领悟。</p> <p> </p> <p>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p> <p>  第二天看完日出,吃了早餐,从峨眉山金顶下来,坐的是大厢索道。</p> <p>  到达乐山大佛。</p><p> 石刻字,几多历史几多底蕴几多思考?!</p><p> 久久凝视,我相信,每一笔代表的应该都是作者落笔时的心态和气势。历史的风云,有过几十年到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洗礼,终究还是遮不住其文化的精神与风华。</p><p> 年纪越浓也许真是越固执,每次临近石刻字碑,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不是真迹?”过后,又自省,我是不是特不尊重历史和不尊重文化呢?有多少敬仰就有多少疑惑罢了!</p><p> 忆年少,父亲特意从县城买回临字帖,规定每天要临字几页,红框百底的临字本,成了小时候的半堵墙。半堵墙其意思是可以跨越又不想跨越的一种心态吧。可以跨,其实就是父母不会在乎写字的笔峰,只要临字了就算完成了当天的规矩;不想跨,只是孩提时固有的爱耍爱玩的本性,特讨厌那种伏案临字的感觉,这个规矩真就像半堵墙似的堵在年少时的心上,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种“沉重”。</p><p> 真正的领悟,而是到了参加工作后,单位要求出黑板报,当时正青春的我,成为黑板报的主力军。白油漆加毛笔,成了我和黑板的道具,拿起笔,确时没半点犹豫就出好了两块板报,虽然字并不太成体,居然还是迎得了夸奖,那一刻,才真切的体会到,父母对我教育的用心是多么的真实,这些年来,这感悟而且越来越深。如今,时常也会与自己的孩子聊起这种感受,只想让她明白,今天要求她参加各类学习,就是想她在自己的将来,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一种意想不到的获得感。也许她并不懂我的用意,我相信,将来,她一定会懂的。</p><p> 一恍,生命里的中年已来,当然,终还是有很多的人生恍惚与徬彷,但,越来越有多种理解,一是理解我的父亲,一个读书并不多的农村人,居然能找到让一个女孩子除学文化知识外还有学特长的思想;二是理解学习的用处,一个人学到的任何知识,总会在某一时刻可以显现,或许很微弱,但一定有其形的存在;三是理解生活的现实,认真才是生活的底气,认真过后要接受,才是生活的淡然。生活的好与坏,一定要有经历才可把它当回事。</p><p> 石板上的字,遒劲而又鲜明,每一笔峰,既是在记叙今天的故事,更是在铭刻今天的历史,造就笔划文化与文明。</p> <p>  仰苏!</p> <p>  苏轼亲笔的“佛”!</p> <p>  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形成斑驳陆离的地面。</p> <p>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与大佛紧紧相依!</p> <p>  凌云山上的大佛,又称乐山大佛!</p><p> 据记载,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从此永久保护着这里的人民不受水患之灾。</p><p><br></p> <p>  回家咯!直飞长沙!</p><p> 再见,成都!愿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把岁月留住,把未来拉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