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近在家管孩子,情绪有时候波动比较大,在朋友圈看到有家长和老师转载这篇文章,刚开始我没有时间打开去阅读,后来也就淡淡健忘了。</p><p> 直到有一天我又对孩子发了脾气,莫名的有一个公众号也推荐了这篇文章,我想这个可能真的需要我用心去阅读吧,我便读了这篇文章。</p> <p> 现在我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p> 文中有宝妈共鸣声:养娃心好累啊,孩子的表现好像总是不如人意,让人窝火。觉得他磨磨叽叽不够快。我们催促他:快一点。觉得他成天哭哭唧唧没完没了。我们开解他:这没什么大不了。觉得他一天到晚惹事生非不消停。我们苦口婆心地告知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帮他少走弯路。我们着急拉着孩子向前、向上、向完美。却发现,像是有反作用力一般,你拉得越用力,他走得越慢、做得越差……</p> <p> 其实这样的心声何尝不是我们家长的心声呢,不止是我,很多的家长也是这样的,记得那会有个家长就和我抱怨过:“孩子太磨蹭了,干啥也得催着做,有时候催着也不顶用,可来火呢~”当我们作为旁观者去安慰的时候其实并不能去感同身受妈妈的心态,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无奈。有句话说的好:“深呼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虽然包涵了玩笑的成分,但是这也何尝不是一种排解方式呢?</p> <p><b>蒙台梭利说:</b></p><p><b>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b></p><p> <b>我们总是求速度、看结果,却忽略了,教育最真正的本质是等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孩子磨蹭?</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慢下来,他才能快起来</b></p><p> 据说10个孩子9个磨蹭。</p><p> 还有一个是因为,根本没听见你说什么。</p><p> 但了解完磨蹭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我们就愿意跟孩子一起慢下来。</p><p> 作者分享了多年前一件小事:</p><p> 某个下雨天挤公交去上班,车上人很多。</p><p> 忽然感觉有人用雨伞扎了作者后背一下。</p><p> 而且雨伞贴作者很近,水全都滴到了她的身上。</p><p> 半分钟内过去了,她不仅没有等到道歉,对方甚至没有任何表示。</p><p> 简直欺人太甚!</p><p> 刚要转身说两句,看到的一幕却让作者怒气全消。</p><p> 原来,是位妈妈带着一个小宝宝。</p><p> 东西多不说,水杯还掉在了地上。</p><p> 这位妈妈在弯腰去捡时,挂在背包上的雨伞扎到了作者。</p><p> 起来后因为不便转身,所以雨水滴在作者身上,这位妈妈也并不知道。</p><p> 最后作者非但没有去理论,还帮这位妈妈找了个座位。</p><p> </p><p> <b>因为等待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共情。</b></p><p> 你先去了解真相,才会真正愿意去等。</p><p> 所以,不妨先看看那个磨蹭的孩子,磨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p><p> 除却能力不足、业务不熟练,没有大人的条理性、计划性等等这种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p><p> 孩子磨蹭的最深层次原因,也许恰恰在于大人的催促。</p><p><b>脑科学里曾经有个理论:</b></p><p><b> 安全感越强的孩子,学习越快、做事越积极。</b></p><p> 只有当安全感得到满足之后,大脑才有剩余的资源来学习其他知识。</p><p> 如果安全感尚未得到满足,宝宝就总是提心吊胆着父母的督促、想着平息妈妈的怒火。</p><p> 一直受焦虑的心态影响,他将很难集中精力,去主动专心的学习或完成一件事。</p><p>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越发火,孩子越叛逆不配合的原因。</p><p> <b>你关注的,是事情本身。而孩子关注的,却是你。</b></p><p> <b>安全感缺失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b></p><p> 比如原本在慢慢穿鞋的孩子,只是因为技能不熟练而慢。</p><p> 而在你开始催促的瞬间,他优先想的,便不再是怎样快速穿上那双鞋子,而是怎样应对妈妈的火气。</p><p> 所以,不要气急败坏的催促。</p><p> 而是平静的提醒孩子接下来该做的事,然后等一等。</p><p> 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快起来。</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孩子哭闹?</b></p><p><b style="font-size: 20px;">等待才能真正平复情绪</b></p><p> 撒泼耍赖谁没遇上过?</p><p> 看见吃的玩的不买,就哭闹、满地打滚谁没经历过?</p><p> 不得不承认,天下孩子一般“熊”。</p><p> <b>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b></p><p><b>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b></p><p>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优先发育。当孩子情绪爆发时,他弱小的“理智脑”根本控制不住强大的“情绪脑”。此时如果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口舌。强行制止更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p><p>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闹情绪,自己也闹情绪。更不要因为所谓的面子,而置孩子于不顾。先等一等,接纳他的情绪。让他知道,在无助的这个时刻,是有人爱着他的。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再和他一起找原因、找方法。</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孩子犯错?</b></p><p><b style="font-size: 20px;">等一等,给他尝试的机会</b></p><p>分享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p><p>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常人眼里典型的问题孩子。</p><p> 被原来学校劝退,进入新学校——巴学园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p><p>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最大的亮点就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最好的教育是等待。</p><p> 虽然最后小豆豆没有找到钱包,但她学会了做事要尽力、要负责任。而这些早已远远超过了钱包本身。<b>这就是等待教育的价值。</b></p><p> 成年人需要的是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是成长。成长路上犯错不可怕,但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才最可怕。</p><p> 哪怕在成人角度来看是错的、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都请等一等。</p><p> 你每帮孩子做一件她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在剥夺她挑战自己、战胜挫折、成就自我的机会。</p><p> 你每着急催促孩子做一件事,都是在分散他内心平和、有条不紊、不骄不躁地完成一件事的精力。</p><p> <b>等待很难,也很值钱</b>。因为它花的是父母的时间、精力。是本来可以去做更多事、赚更多钱的机会成本。但是,它很值得。</p> <p> <b>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b>种一棵树,我们只需要按时播种、施肥、浇水、松土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交给大自然。</p><p> 因为无论多么着急,中途扒开土看看种子发芽没,或者拔苗助长,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可能带来伤害。</p><p> <b style="font-size: 18px;">孩子也是一样。慢下来,不只是孩子,我们也将收获很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