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字 中 的 貝 與 螺

愛貝客🐚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宝貝</b><b>"一詞在我國原本的意思是遠古時代人類作為貨幣使用的貝殻,拉丁語表述為 Cypraea,英語表述為 Cowry 或 Cowrie。同是漢字文化圈的日本一直沿用"宝貝"一詞,國訓表述為"タカラガイ"="たからがい"發音為"Ta-Ka-Ra-Ga-Yi"。我國漢語拼音表述為"bǎo bèi","宝貝"在日本只有"宝貝的貝殼🐚"的意思,也叫做"子安貝",即"母子平安之貝"的意思,因為宝貝的腹面和女性的"生命之門"很像,所以在人類原始社會通常把宝貝貢奉為"安產繁榮"之神靈,在日本也是一樣的,因而自古便稱"宝貝"為"子安貝"。產於日本八丈島的"八丈宝",其貝殼大小適中正好可以握在掌心,所以日本古來將這種八丈宝讓生產時的孕婦捏著,這樣可以讓產婦雙手緊握用力便於生產。當然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民俗習慣更寄托了古代日本的人們祈求子安之神靈保佑🙏產婦母子平安的願望。</b></p> <p class="ql-block"><b>"宝"的原繁體字為"寶"或"寳",而"貝"字則是我中華民族從"宝貝"的貝殼象形會意創造的一個漢字。</b></p> <p class="ql-block"><b>在現代,"貝"字是軟體動物門貝類的統稱。而在古代,"貝"極有可能只指"宝貝"這種貝類的貝殻。因為"宝貝"的貝殼是最早的貨幣同時又是"貝"這個字的象形造字參照對象物,所以含有"貝"字的漢字通常都和"價値"有關。"寶"字便是"家"中有"玉"有"貝"有"缶"的意思。後來簡化成"宝"字,中文的"宝貝"還從原本"宝物"的意思延伸到了對心愛的人或事物的暱稱,繼而又延展出了"宝宝"這個對愛人的暱稱。</b></p> <p class="ql-block"><b>在日本"戎貝"這個詞是特指"鐘螺"或"麗口螺"( Calliostoma ) 的一個專用名詞,國訓為"ヱビスガイ"="エビスガイ"="えびすがい"="E-Bi-Su-Ga-Yi",這樣專指一種貝類的詞彙除了日本在世界各地應該還是很少見的。</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䗩</b><b>"這個字在我國和日本都是指透孔螺,鑰孔螺,笠螺,鴨嘴螺這類原始腹足類軟體動物貝殻的詞彙,漢語拼音發"qī "音,日本的國訓表記為"ツタノハガイ"="Tsu-Ta-No-Ha-Ga-Yi"。</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鮑</b><b>"也是中日共通的一個特指鮑魚類食物或貝類的特殊名詞。當然鮑這個字在日本也有國訓為"アワビ"="あわび"="A-Wa-Bi"。漢字"鮑"日本和我國完全一樣,但是發音則完全不同,在日本這個"鮑"字既無"漢音"也無"吳音"只有"國訓"即日文原本的發音。然後,鮑的比較小型的種類日本還有個別稱為"トコブシ"="To-Ko-Bu-Shi"。然後,"蚫"和"鰒"這兩個漢字也是"鮑"的意思。"蚫"="鮑"發"bào"音。"鰒"="鮑"發"fù"音。</b></p> <p class="ql-block"><b>說到這裏我們知道,很多貝類都有自己的專用名詞甚至專用漢字,那麼除了"貝","戎","䗩","鮑",這四大類以外,其餘的腹足綱貝類我們便都稱之為"</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螺</b><b>"了。我國習慣稱生活在海洋中的螺為"海螺",而生活在淡水江河川溪池湖澤沼溝渠中的螺為"田螺"。日本卻沒有"海螺"這樣的表記稱呼,但是"田螺"這一表記稱呼和我們一樣。也是只有國訓沒有音讀發音記作"タニシ"="Ta-Ni-Shi"。</b></p> <p class="ql-block"><b>上節我們提到日本有"田螺"這個詞彙但是卻沒有"海螺"這個詞彙。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日本對"海螺"的表述和記述。日本有一半的領土在高緯地區,北海道及千島群島部分地區,本州東北部地區,本州日本海地區都屬於溫帶寒帶海域,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大型冷水性峨螺生存,日本稱這些冷水性峨螺類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蛽</b><b>",這是日本人自己造字的"和製漢字"發"バイ"="Bai"音。這個"蛽"只指冷水性峨螺和日本鳳螺。然後日本統稱北方海域的冷水性峨螺為"蝦夷蛽"或是"蝦夷法螺"。</b></p> <p class="ql-block"><b>對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貝類我們稱之為"烏賊","章魚","船蛸","鸚鵡螺",而日本基本上引用這樣的稱呼和表述,只不過也都是國訓,"</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蛸</b><b>"="タコ"="Ta-Ko"。</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蜷</b><b>"是對體型相對細長螺類的稱呼,日本也沿用了這個表記漢字,並把這個字用到了人名中,例如"蜷川"是日本的一個重要的姓氏。而在我國"蜷"也作為動詞使用作"蜷縮",極有可能也是象小而細長的螺狀的意思。</b></p> <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螄</b><b>"也是對小型海產或是淡水中較為細長的螺類的一個統稱,我們有"海螄"和"螺螄"等詞彙,但日本卻沒有這個"螄"字。由這個"螄"字使我想起日本的"螺"字的發音是國訓發音的"ニシ"="西"="Ni-Shi",這其實就是"螄"~"西"的發音。所以,很有可能日本認為"螺"="螄",因而"螺"也就發"螄"="西"="ニシ"="Ni-Shi"音了。當然這個推論還需要考證。</b></p> <p class="ql-block"><b>說完了海水螺,淡水螺之後,自然也就輪到陸生,林生,樹生的螺類了。我國和日本對陸生螺類的稱呼完全一樣,都叫"</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蝸</b><b>",我們統稱"蝸"作"蝸牛",而日本人說的"蝸牛"一詞則是專指內耳的"耳蝸"器官。只指陸生螺類的"蝸"在日本也只有國訓為"カタツムリ"="Ka-Ta-Tsu-Mu-Ri"。然後蝸牛的沒有貝殻或是只有很小貝殻的"無殼蝸牛"我們稱之為"蛞蝓",日本完全沿用"蛞蝓"這個詞彙,也是沒有音讀而只有國訓發音作"ナメクジ"="なめくじ"="Na-Me-Ku-Ji"="蛞蝓"。而蛞蝓的海生種類我們叫"海蛞蝓",日本卻稱之為"ウミウシ"="海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二〇廿三年八月十貳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愛貝客改撰於櫻花島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