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们常提到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阅读的量的积累。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就有可能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在诵读古诗的时候,如果分清了诗歌的题材,就能准确地了解诗歌蕴含的内在主旨,完整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p><p> 一般说来,诗歌的题材可以分为以下八类。</p><p> 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惜;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一类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宋代婉约派代表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夏日绝句》中就是这样直抒胸臆表明情怀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名为写项羽实则表达她的远大志向和女人豪气。</p> <p> 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巧妙融入到物象中。这类诗中常有松、竹、梅、菊等意象。元代诗人王冕在他的《墨梅》中巧妙地写道: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眼人很快就能看出,借助梅写出了人的品格,表明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与信念。</p> <p> 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的壮志;或征夫对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唐代的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王昌龄在他的《出塞》中写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物是人非,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关塞依旧存在,可戍边的将士却不见回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下,思念良将,一种为国杀敌的豪情油然而生。边塞诗在唐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在诵读时要仔细加以区分。</p> <p> 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这类诗中常常有月亮、柳树、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是诗人心中永远不变的情结。文字通俗晓畅但蕴含丰富,表达了诗人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令我们读来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像清泉一样的情感。</p> <p> 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分别时的留恋;或表达分别后的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唐代的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时交通不便,通信也不发达,分别有时可能就是诀别。所以那时的分别是令人伤心的,依依不舍的。送别诗在唐诗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高适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脍炙人口,温暖人心,彼此安慰勉励令人荡气回肠。</p> <p> 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污浊的世俗与颓废现实的不满、内心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我们湖北襄阳地区的老乡、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孟浩然先生在他的《过故人庄》中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山水田园生活的闲适美好,令现代人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无限向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样的乡下人家山水小院,着实令我们心驰神往。</p> <p> 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原野。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绝笔《示儿》中深情地写到:死去元知不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类似遗瞩的诗中,陆游压根儿没有提到诸如财产之类的任何成分和内容,一心牵挂的却是祖国的统一和家乡的稳定。这是诗人的超凡脱俗与赤子情怀。这首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与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分不开的。现在读这首诗,仍心潮澎湃。</p> <p> 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残酷战争的厌恶。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王昌龄在他的《闺怨》中细腻地写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收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婚觅封侯。王昌龄写惯了戍边将士豪情四射的笔触,也能写出如此温婉轻叩芳心的诗,真的十分令人钦佩。唐诗题材的广泛与幽深,可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魅力像春风一样,轻轻地吹拂人们的心田,渗进了灵魂深处。</p> <p> 诗歌,就像淙淙的清泉,沁人心脾;也像冬日的阳光,温暖心房。我们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分清题材,就能了解主旨,领会细腻的情感,产生内心的共鸣,提高阅读的效率,提升我们的综合人文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