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破冰之旅(上)

老南蛮

<h3>图文/老南蛮、采菊东篱</h3> <p>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这个黑海之滨的半岛立刻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p><p>2015年6月11日,中国第一个赴克里米亚旅游团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机场降落。</p><p>这是乌克兰独立二十三年来,同时也是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一年以后,第一个中国旅游团进入克里米亚,用这次旅行的组织者、我们的老同学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李宗伦的话来说,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p><p>经过五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今天的克里米亚风景旖旎、气候宜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出发之前大家所猜测的动乱和萧条,在这里看不见一点踪影,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战争硝烟已经消失了整整七十年。</p> <p>克里米亚半岛又称克里木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面积两万五千五百平方公里。西南临黑海,东部临亚速海。半岛呈菱形,仅在北面以一条狭长的仅八公里宽的地峡与陆地连接。</p> <p>克里米亚半岛地处北纬44度—46度之间,属于地中海型气候、但是半岛南部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又呈亚热带气候,号称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得益于这样的气候,克里米亚农业和渔产丰富,尤以葡萄和酿酒业闻名于世。</p> <p>在半岛西南的滨海地区,密林掩映之下,散落着无数精巧的村舍、别墅、宫殿、教堂,还有古希腊神庙和中世纪城堡,被誉为“黑海的珍珠项链”。</p> <p>深蓝色的黑海波澜不惊,平静得像一个大湖,海面上游艇飞驰,渔船摇曳。</p> <p>海滩上,身着泳装的男女老少惬意地享受着阳光和海水。</p> <p>克里米亚最著名的城市当属雅尔塔。这个精致的小城背山面水,风景优雅,气候宜人,是疗养胜地,也是俄罗斯名人荟萃之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艺术巨匠都在此留下足迹,契科夫在这里渡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他的不少著名篇章都是在这里养病时写下的。</p> <p>沙皇及苏俄历届领导人都在这里拥有行宫别墅。在此次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之前,每年都有超过百万外国游客到克里米亚休闲度假。</p> <p>让雅尔塔这个疗养城市载入史册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p><p>会址就是这座白色的文艺复兴风格的里瓦几亚宫——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p> <p>这张陈列在夏宫里的1945年2月13日的苏联《真理报》,头版登出美英苏三巨头会晤的照片。你们看三巨头胜券在握的表情,真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p> <p>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就是在这张圆桌上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重新划定战后东西方的政治版图。</p> <p>但是,当时即将成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没有话语权,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在这里受到严重的伤害,“弱国无外交”充分体现在《雅尔塔协定》里。</p><p><br></p> <p>还是李总同学牛啊,与三巨头并列!今天,中国又面临强敌环视的严峻局面,但是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七十年前的弱国了!</p> <p>尼古拉二世一家倒是从来没有在这座夏宫里避过暑。因为雅尔塔的夏天并不凉爽。</p> <p>尼古拉二世一家通常在圣彼得堡避暑,那里也有一个夏宫,临着芬兰湾,是个真正凉爽之处。</p> <p>丘吉尔当年下榻在这座面向黑海的宫殿里。这是克里米亚前总督沃龙佐夫伯爵的官邸。这是一座设计巧妙的建筑。正面看是伊斯兰风格,为的是迎合当地伊斯兰鞑靼人的文化。</p> <p>背面却是欧洲城堡的样式。东西方风格的无痕融合,显示了建筑师的智慧和独特构思。现在,这座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建筑已经成为克里米亚的著名景点。</p> <p>丘吉尔就住在总督官邸的这个房间。这里曾是伯爵情人的卧室,全部的橡木内饰,精致奢华。丘吉尔住在这里很满意。</p> <p>其实,丘吉尔的祖父在他到来的九十年前,就已经来到克里米亚。他是英法联军的一名贵族军官,到这里讨伐俄罗斯,帮助土耳其夺回克里米亚。但是,他所在的那个英国贵族骑兵队在那次战争中全部阵亡。所以,丘吉尔对克里米亚实际上怀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p><p>克里米亚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弯弯绕的游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弯弯绕的历史故事我们将放在下一个美篇里讲述。</p><p><br></p> <p>雅尔塔还有一处著名景观“燕子堡”,一个建在海边峭壁上的城堡。不要说修建时的难度,仅仅是城堡主人的想象力和建筑师的胆量就足以让人叹服。这张照片的角度很好地表现出了燕子堡令人惊悚的气势,是我们乘坐游轮拍到的。</p> <p>克里米亚最大、最繁华,也是最具战略地位,因而也经历了最血腥岁月的城市,当属塞瓦斯托波尔。这座城市血与火的历史我们也将放在下一篇介绍。这里,先请各位看看这个让北约和美国望而生畏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所在城市,今天的风貌。</p> <p>一年前,克里米亚公投前后,这里是有一些波动。但是今天已经看不到一点迹象。</p> <p>情侣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安全的最好注脚。</p> <p>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玩耍。</p> <p>悠闲的老人更为这座城市增添祥和的气氛。</p> <p>只有年轻的爸爸面露囧态</p> <p>老成一点的,就非常开心自在。</p> <p>普京的威望也体现在旅游纪念品上,仔细看这三件文化衫的图案——俄罗斯海上强国的继承人耶!</p> <p>神气十足的女“普粉”</p> <p>卖花姑娘盛装出场</p> <p>漂亮的金发。</p> <p>我们感觉,这里的女孩子比例偏高。她们健康美丽,备受宠爱。</p> <p>看他专注的神情,就能知道,小伙子将来能成为大画家。</p> <p>技艺高超的“杂技表演”</p> <p>黑海舰队后备役水兵</p> <p>只有这位小帅哥表情忧郁,看来他是肩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啊!</p> <p>我们的导游安娜和翻译瓦连京。他们灿烂的笑容感染了我们团所有的人。</p> <p>对于23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中国旅游团,当地人的惊讶是显而易见的。经常会有人问:“galia?gidai?”(韩国人?中国人?)当听说我们是“gidai ”时,对方马上会露出坦诚的微笑。当我们举起相机时,他们会非常配合地摆好姿势,露出笑容,甚至邀请我们合影。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去过的任何一个欧美国家都不会遇到。</p> <p>克里米亚目前还没有中餐馆,但是五天的俄式大餐和鞑靼特色餐倒也让大家一饱口福,只是牛肉和奶酪比例稍微大了一点,不过,有这么威猛而又和蔼的帅哥服侍,进餐是一种格外的享受!</p> <p>当这位老人听说我们是“gidai ”时,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高兴,主动和我们合影。这位可敬的老人内心一定保留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谊的深刻记忆。</p> <p>路过一个街心公园时,我们被那里传出的苏联老歌吸引。原来是一群老人在那里引吭高歌。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合唱——卡秋莎、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这些老歌,如今大多数俄国年轻人都不会唱了,但是,我们两国的老年人都会唱!</p> <p>当时的气氛非常融洽感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老歌沟通了彼此的心灵,俄语和汉语的混声合唱回荡在塞瓦斯托波尔蓝色的港湾上。回国以后,每当我们打开这些照片和录像,那一刻的感动便会重新涌上心头。</p> <p>这些老人诚挚而坦然的面容也让我们意识到,正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对于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成为强有力的感情力量和精神纽带,将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维系在一起。</p> <p>备注:克里米亚现有人口280万,俄罗斯族超过半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看俄罗斯电视台的节目,俄文报刊是乌克兰文报刊的20倍。2014年3月16日的全民公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赞成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下一篇:两千六百年前的古希腊遗址、令人眼花缭乱的归属纷争、近代两次血腥的克里米亚战争、成吉思汗后裔鞑靼人的故乡、黑海舰队的绝密地下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