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我们从恩施州、宜昌市各下属县城分分来到湖北红旗电缆厂技工学校学习和工作,至今都整整四十二年了

火焱

<p>在疫情还没彻底结束时,为做好防范保护大家,相聚不握手,改踫脚。</p> <p>为难忘的四十二年,今天我们特意相聚老厂走走、看看'。首先在几十年前本厂露天电影场地集合。</p> <p>电影银幕架还有个棱角存在。它的背后能目视到的楼房就是原来厂部子弟小学和中学。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是在这里读书。(学校早已废墟)</p> <p>原来的厂部招待所位置。</p> <p>这个一楼原来有厂内粮店,菜场。</p> <p>大家都还记得吗?我们刚进厂时,这里是最热闹之地。一楼的正中间有大大的商店、楼上是幼儿园加托儿所、右边还有邮局,当年我们工厂代码就是:五一O信箱!</p> <p>(三十一号楼)七十年代所建</p> <p>34年前我的婚房就分配在这里(三十二号楼)</p> <p>八十年代我们人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这样的停车棚在厂区内到处都有。</p> <p>厂址:谭家河。沿着这条河流我还参与自制电击打过鱼</p> <p>桥已封锁,当年的五生活区过不去了。</p> <p>对于我这个篮球爱好者来说,在此总算找到当年的一点点味道。这个灯光球场,虽说已经很破旧,但想当年我们常常在这里打球赛……</p> <p>篮球场旁边很好一个足球场,后来变成荒地。如今都成了驾校。</p> <p>当年的通讯房。后面是机动科单身宿舍。现都成了烂危楼,等待着拆迁……</p> <p>三辆车载满十一人继续前行,途经五分厂,二分厂,最终到达我们当年进厂时的学校</p> <p>学校到了。这张照片是我两年前来拍的,当时看到这模样,心里好不是滋味。</p> <p>今天一来又变成这样子了……似乎找回到了我们的过去。三楼为我们女生宿舍,一楼是男生宿舍,二楼就是我们上课的教室。右边是老师的办公室,楼前大院同样有花草、球场,左边有开水房和其它公共设施……</p> <p>特殊时期,首先我们来一张带口罩的合影。</p> <p>五千多人的生活区域里一个最大食堂就在这儿。我都记不清了,估计买饭排队窗口应该有十几个吧!</p> <p>下面两张照片有着代表来历……</p> <p>第一张,因有一位同学在家兄妹中排行老二,所以我们一直叫他外号”老二”,可今天来的同学当中还有在家排老二的,提议是老二的拍张合影。</p> <p>第二张,老二都拍好合影,这下老大们不服了,也要求拍合影。拍就拍呗,多简单的事。一数人坏了,还有个在家排第三的,又因只有她一个没人跟她合,结果你们都看到了,她直接插到我和我老公的中间。一个“老三”就这样很快解决了。哈哈哈哈</p> <p>幸运一个县来的同学们……</p> <p>2018年,政府拆迁,全厂一千多户职工家庭迁移,我就是从这里搬走的。来电缆厂学习、工作、生活整整在此度过我人生中最艰辛、最难忘、而且还是最有意义的四十年……</p> <p>十八号楼上山,回望所拍图片。</p> <p>七分厂旁边上山,拍摄的厂区宿舍楼。</p> <p>山顶拍摄模糊的电缆厂。瞧瞧那个硫化铁塔是三分厂那个最早的呢!</p> <p>懂我们的人,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幅标语是啥年代的。</p> <p>曾经的单身宿舍,后来被装修为销售大楼,那也已过去N多年了……</p> <p>当年这也是一个食堂。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其中一个拍摄点。</p> <p>十一号楼住过的同学们,快来看看你们原来的家哟!</p> <p>过去宜昌市还没桥梁,南北之行全靠摆渡过长江。欣慰的是我们有自己的码头,客渡、汽渡、大浮雕趸船样样齐全。那时的红缆人在宜昌的心目中骄傲着呢!</p> <p>当年的码头警卫室我们再熟悉不过了……</p> <p>如今荒废的走不进码头。这张照片借用别人的(长江中拍摄)</p> <p>还能见到客渡旁边的汽渡影子。</p> <p>八十年代最最红火的“海缆”上船线路。</p> <p>最早我们叫它:四车间、再后来叫:四分厂、最后就直接命名为:海缆厂。</p> <p>金工班位置</p> <p>大操场</p> <p>一楼材料仓库,二楼领导办公室。</p> <p>狗狗的见证时刻。呵呵!</p> <p>1980年我们技校一个班级里有二十名同学被分配到这个车间工作。当初考虑到海缆运输,再加上那时的“海缆”在全国还很紧俏。据说四车间属于保密车间,建厂时单独放一边,离厂部比较远。所以这里的生活设施样样都有,红红颜色的楼房就是我们当年的宿舍楼。左边住家属,右边住单身。如今它已经和车间隔离,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办起了老年公寓。</p> <p>食堂所在地。</p> <p>独立锅炉房,二十四小时供应开水,洗澡水。还有蒸汽箱可以煮饭、蒸菜。</p> <p>大大的烟囱</p> <p>在同学的帮助下,找了半天才发现曾经的澡堂已埋进深山老林里去了。哈哈!</p> <p>车间好多年没生产了。所以厂房大门都已封锁,我们就在外援参观了一下。</p> <p>和门卫值班人员打好招呼离开。</p> <p>山顶上拍摄的四分厂全貌(大半个)</p> <p>走出车间大门,我们来到“海缆”最后一道工序,怎样牵引电缆上船过程的现场</p> <p>输送电缆的设备,好陈旧了哟!</p> <p>忆江南在此结束,期待下次再会。</p> <p>从电缆厂出来,我们十一位同学顺道来到磨基山公园,大家一起坐着休息休息,说说、笑笑。</p> <p>欢聚到最后,一起来个踫脚礼仪。</p> <p>胜利四路徐嫂饺子馆,餐后行程结束,各回各家。</p> <p>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来宜昌都四十二年了。想当初我们个个都是黄毛丫头,帅气小伙,可如今都已成为老爷爷、老奶奶。回想过去的红旗电缆厂说有多威风就有多威风。一个山沟沟里住着几千人,白天上班,下班各种球类玩的嗨,夏季游泳,晚上不是看电影,就是唱歌,跳舞,看书、下棋等工会娱乐活动。自1968年建厂,到2003年改制,再到2009年转卖企业。从当年的“大三线”国家超高压和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到国有制、再到私企至现在的外资企业。这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五一零”厂的兴旺,同样也看到了电缆厂的衰败。现在想想还是很思念当初的国企化,那时在工厂,人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个厂区内除了生产一线,职工住宿楼房,办公大楼,工会大楼,销售大楼,中心浴室,还有学校、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银行、邮局、食堂、商店、粮店、菜场,大大的游泳池应有尽有……今天和你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回忆,我很开心!虽说电缆厂很快就要彻底拆除,但我们没有忘记它、也不会忘掉它。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都必须多多保重身体!在这些有着意义的时刻,我希望大家能够常联系、常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