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6日7日这二天是春未夏初交替多雨季节,晨骑队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及细心后勤。组织七人全程来返建瓯至五夫古鎮之,而我骑着电力助行车体验了首次观赏武夷山市五夫古镇风藐及返回参观建阳考亭书院公园并进行考亭到建阳溪源村美丽乡村自行车近二十公里环绕山体自行绿道之行。,全程来回230公里之行。既检验助力自行车的能量又欣赏二市县景点,为此作此相册,与親友共同分享带来乐趣!</p> <p>朱子故里:</p><p>武夷山一座守望千年的——五夫古镇</p><p>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p> <p>武夷山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五夫是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境内遗址遗迹丰富,是武夷山武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p> <p>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始自五虹桥,终至文献桥(又名双龙桥),全长1000余米。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当时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这条古街,虽经1000余年的世故沧桑,至今尚保留着许多古代特别是宋代时期的建筑,并遗下极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p> <p>来到五夫镇,但见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五夫镇民居,多系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走进长长的兴贤古街,会使人有浓烈的返璞归真之感,在这里能品味出五夫地方文化的精华。多数民居宅院内结合水园设置花坛、盆景,造景精湛、意趣盎然,是五夫古民居私家园林的杰作。老街上最具特色的要数那两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门面。一是刘氏家祠。相当有气势的雕花门楼上还题有“宋儒”字样,显出一种世家身份。刘氏家祠为朱熹义父刘子羽、恩师刘子晕的家祠。另一幢为连氏节孝坊。“圣旨”二字高悬其上,显出规模和气势,石雕或砖雕都精雕细琢,其雕刻之精美都体现了五夫古镇的建筑特色。</p> <p>这里曾经的重点中学——兴贤书院,朱熹求学的地方,字为朱熹所题写,他也曾在这里讲学传道。</p> <p>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父亲朱松临终前,曾遗书武夷山籍的生前好友刘子羽把抚养朱熹长大成人的重任托付给他,同时并亲嘱朱熹母子前往依附刘子羽。朱熹遵亡父之命,奉母迁居,前来武夷山麓的五夫里定居。刘子羽为不负好友的重托,遂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自己宅旁造了一所宅居。“朱子故宅在内五夫里潭溪之上,屏山之对”[明戴铣《朱子实记》卷七]。安置妥善之后,刘子羽曾致书友人,叙述为朱熹母子构筑宅居的经过。“少傅手书与白水刘致中云:‘于绯溪(即潭溪)得屋五间,器用完备;又于七仓前得地,可以树,有圃可蔬,有池可鱼,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妥善地安置了朱熹母子的生活起居。</p> <p>而这门坊的另外一面写的是“三市街”,三市指的是茶市、盐市、米市,过了这就又回到物质生活了。感觉这里的古人活的好严谨。</p> <p>古亭水库</p><p>古亭水库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古亭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5.29平方公里,死库容3.2万立米。水库水面285亩。</p> <p>紫阳楼遗址</p><p>武夷山紫阳楼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遗址仍可寻见。紫阳楼遗址于1992年12月22日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共50年整。它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东面的府前村首,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是朱熹的义父刘子羽为朱熹母子建造的,历代屡经修建。后毁于民国,现尚存遗址。</p> <p>这居室地处群峰叠翠的屏山脚下,碧水潺流的潭溪之滨。屋前一片青翠扶疏的毛竹,间杂着数株高大挺拨的松桂;屋后几畦青圃镶嵌着半亩方塘,传说朱熹幼年在此若读时无意之间瞥见方塘中的云彩映衬着消瘦的人影,不禁有感于衷,遂作《观书有感》:</p><p>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p>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宅居周围古树参天,山明水秀,荷塘莲花,映日盛放,印证着理学先辈周敦颐所赞誉的理学家的崇高人品。这里实在是一处潜心攻书的胜地。朱熹40年后迁离五夫里,还恋恋不忘这处旧居,他在《怀潭溪旧居》诗里写道:“忆往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虽非水抱山环地,却是冬温夏冷天。绕舍扶疏千个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谁教失计东迁谬,惫卧西窗日满川。</p> <p>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区考亭村,距市区2.5公里。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讲学之地。绍 熙三年(1192年)朱熹筑室居此,因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复至于居室之东,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现只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的书院门口石碑坊一座。</p> <p>考亭古街</p><p>考亭古街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占地约74亩、迁移古建筑42栋、以展示宋朝市井生活为主题、融入了建阳非遗文化的古街。[1]</p><p>2019年首届大武夷赶山节在此举行,游客可观赏名胜古迹考亭书院、书抱佛、花花世界、建盏文化创意园等。</p> <p>畅游建阳西区绿道</p><p>游玩了建阳考亭书院,听闻建阳西区从考亭到溪源,修了一条二十公里爬山绿道。我们返回建瓯正好要从溪源村外327国道经过,是顺路而行,并且几年前福建省建瓯市老体协骑游队多次造访溪源村美丽乡村,这次顺路经过,也可观赏这二年变化,我们都转向建阳绿道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