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p><p><br></p><p>从2009年开始,每年5月12日被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目的就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p><p><br></p><p>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作为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防灾减灾尽一份责任,时刻保持警惕,全民参与到防灾减灾行动中。</p> <p>当我们遇到地震、洪水、泥石流、雷电等这些自然灾害时,该如何正确避险呢?只有懂得正确的防灾常识,才能让我们在危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保护生命。</p> <p>若家住平房,室外开阔且晃动不剧烈,可迅速逃向室外空旷处避震;在逃生时把书包等遮蔽物顶在头上护好头部,以防被坠物砸伤!逃离时注意避开危旧房屋、雨棚、砖瓦木料堆放处等危险场所。若家住高楼或来不及逃生,应躲在室内狭小空间、房屋内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注意不要在阳台上和楼梯上躲避。逃生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乘坐电梯!</p> <p>病毒很容易通过手的触摸来传播,所以一定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洗手时间要15秒以上。如果打喷嚏或者咳嗽,要用纸巾捂住嘴巴鼻子,如果没有纸巾,就对着胳膊肘,之后还要再洗手。居家环境做到勤通风。外出注意做好防护,注意保持社交距离。</p> <p>暴雨来临前,选择牢固、地势较高的建筑物避雨;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危险,应及时向家人报告位置;路面水浸时,站在安全处,不要贸然涉水;雨中行走时,尽量走路中央,避开路边的下水井盖。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的围墙;暴雨持续时,注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p> <p>1.带孩子认识房子的建筑结构和逃生路径。</p><p><br></p><p>2.告诉孩子不要玩火,不要玩弄电器设备,否则会让自己受到伤害。</p><p><br></p><p>3.教孩子认识一些消防标志,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安全出口,什么是疏散方向。</p><p><br></p><p>4.告诉孩子遇到火情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匍匐前进,并向孩子演示。</p><p><br></p><p>5.告诉孩子在无法逃生时应该呆在什么地方,如何让消防队员及时找到他。</p><p><br></p><p>6.教会孩子怎样拨打“119”火警电话,怎样报火警。</p> <p>雷电发生时,如在家中就要关闭并远离门窗,尽可能切断家用设备所有的电源。如在户外,请将手机关机并扔掉带金属的雨伞;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等,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应保持距离,避免触电伤害。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或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若在空旷地,应停止行走,找一个相对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体向前屈。远离开阔的水体;若在山上,应及时下山。</p> <p>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我们应该时刻将安全挂于心间,让灾害远离我们的生活,警钟长鸣,让我们手牵手,共同呵护我们生活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