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出新意——“自编绘本”在一年级语文作业中的运用案例

冼子裕

<p>罗湖区课堂革命以构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为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以构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综合素养为指向的“新素质教育”育人模式为落脚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年级组的老师们抓住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一身心发展特点,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生长点,提出了“自编绘本”的创新作业尝试。自编绘本内容丰富,包容性强,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作业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和句式学习是重点,“自编绘本”为孩子们提供了在自选语境中综合运用字词句式的平台,不仅能让孩子们大量地积累语言,还能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语言运用,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1)班钱嫱老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写画齐上阵,抗疫情欢乐多</b></p> 全国上下积极抗疫的氛围,为线上阶段的学习提供了重要语境。“宅家”学习生活的特殊经历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关注孩子们“宅家”期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为了让孩子们在“抗疫”语境中积累和运用语言素材,钱嫱老师设计了以《我的抗疫生活》为主题的绘本作业,让孩子们通过文字把自己线上学习生活的故事,以绘本形式展示出来。 <p>期中,一(1)班的张梓晋同学制作的绘本充满吸引力。它在封面附上了自己的生活照及描绘的插图,在扉页将自己的抗疫生活分成了“学习篇”“劳动篇”“运动篇”和“环保篇”四个部分。上网课一节都不落下,做寿司感受劳动的快乐,每天坚持跳绳强身健体,保护环境加入学校的环保银行存牛奶塑料瓶等。张梓晋同学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多姿多彩的抗疫生活画面的同时也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到了与学习、劳动、运动和环保相关字词语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1)班的张梓晋《我的抗疫生活》绘本作品</b></p><p><br></p> 钱老师这种写画结合的方式符合一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构建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帮助孩子们书法“宅家”期间的心理压力,也引导了孩子关注生活、记录生活从而从生活中识字认字。学生对作业的响应都非常积极,在学生乐学爱做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2)班周国燕老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诗情逸满堂,画意融心间</b></p> 古诗以其精炼的文字和隽永的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在部编版教材中,古诗学习数量和质量要求比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提高,而刚刚接触古诗的孩子因为知识经验的缺乏,学起来未免照样画葫芦,能够利用古诗押韵顺口的特点”囫囵吞枣“地背诵,但实际没有理解。在缺乏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就常常会出错。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巩固古诗的理解和识记,做好古诗文的积累,周老师结合给学生布置的每日一诗的小任务,让学生制作《古诗配画小绘本》 以一(2)班李悦彤同学的《游子吟》为例。画中,一位母亲正在月光前专心致志地为儿子缝补衣物。静谧的夜晚,摇曳的烛光,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我们就能从画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我要画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这个考虑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诗歌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悦彤同学《游子吟》配图</b></p> 周老师的《古诗配画小绘本》利用了孩子的形象思维,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也掌握了根据诗句加以想象,利用画面记忆诗句的古诗学习方法。诗情溢满堂,画意融心间,古诗学习也能变得简单有趣起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4)班冼子裕老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运动强体魄,宅家也能行</b></p><p><br></p> 停课不停学,一样都不缺。“宅家”期间除了文化课,体育锻炼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鼓励孩子们强身健体,同时巩固《操场上》这节识字课中学习的词组和句式,一(4)班的冼子裕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以《操场上》为主题的绘本任务。 在绘本的扉页,冼老师要求同学们画一张大家在操场上玩耍的图片,并用课堂上学习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描述图画内容。 在制作绘本之前,冼老师先布置了一个活动任务,让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运动去做一做。然后请他们跟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因 绘本内页中,冼老师要求大家利用课前任务和同学合作交流记录下自己和同学、家人们喜欢的运动的名称,然后在背面写上大家喜欢它的原因。在制作内页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实践中的语境积累运用了《操场上》一课的字词难点“踩自行车”、“跳绳”等等动宾结构的的词语和”因为......所以......“这一因果连词。 最后,冼老师要求大家以小视频的方式读一读自己制作的绘本,在朗读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制作《操场上》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参加了锻炼,强健了体魄,还在自己创设的语境中积累了体育相关的词组结构,并在绘本结构中初步体验了短文中"总-分"的结构形式,成功攻破了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了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和对在“操场上”玩耍的想象,似乎很多同学都越来越期待回到我们熟悉的校园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5)班陈柳老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菜单大学问,识字有妙招</b></p>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中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一(5)班陈柳老师观察到班级内很多家庭“宅家”期间都在让孩子尝试“下厨”,所以别出心裁,从实际出发,利用制作菜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她要求学生在家务劳动中,自己学做一道菜。再根据这道菜,写一份介绍,包括食材、烹饪步骤、温馨提示和推荐理由这几部分组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搭配上小厨师们的详情解说,一本由5班学生共同完成的“5班私房菜”的菜单就完成了。 这个活动活跃了班级气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引导孩子发现了“生活识字”的奥秘。相信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识字的乐趣,让识字不再枯燥无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6)班曾頔老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思维可视化,导图促理解</b></p>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已过半,有什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呢?一(6)班曾頔老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建构第1——4单元的复习框架。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可视化思维”(Visible Thinking)。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具有内隐性、层次性等特点。可视化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把思维的具体过程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学生可以从第一——四单元中,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来绘制导图。 例如,陈芷筠同学绘制的第三单元思维导图,用类似于括号图梳理出该单元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每篇课文可以发散为内容情节、词语积累以及“学有所得”(即课文传达的情感或道理)三部分,各篇课文之间又以相辅相成的关系组成了以“伙伴”为主题的单元整体。于是,“整体——部分”的关系便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清课文的故事脉络,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避免将一个有机的整体剖解地四分五裂。进而对整个单元形成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认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芷筠同学思维导图</b></p> 通过本次“自编绘本”的实践,我们看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巨大潜力。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胆大心细,充满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多样性);如何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层次性)。<br>创新作业相较于传统作业而言,具有新颖性、变革性、探索性等特点,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中,它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生的完成时间较长。但“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作业练习中解放出来,是势在必行。

学生

绘本

老师

孩子

学习

古诗

一班

同学

识字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