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型系列电力机车介绍

永恒的红星

<b>韶山电力机车</b>、又称韶山型电力机车,是中国国家铁路电力机车的一种系列类型,因最初在毛主席故乡、即韶山地区附近的株洲联合湘潭电机厂一起研制生产的,故名“韶山”。<br>韶山型机车是中国大陆从建国初期到高铁时代这几十年阶段中电力机车的领头羊兼主力军,曾为中国铁路运输立下汗马功劳,是中国科学家电力机车研制和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多年成果,在全国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时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由于新一代的火车技术全面推广普及投入使用,韶山型电力机车逐渐被和谐型电力机车取代,现已全部停产,但部分还能运作的机车仍在国铁线上运营。 <b>韶山1型电力机车</b>(SS1),是中国铁路的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的VL60型电力机车,首台机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但因质量不过关未能批量生产,此后20多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进,跳出了仿制的框框,于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 。1958年至1988年间,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了826台韶山1型机车。<br> 韶山1型机车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主型电力机车,并开创了中国铁路以“韶山”(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故乡)命名的干线电力机车家族的生产历史,其研制经验为以后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韶山2型电力机车</b>(SS2),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种电力机车,属于实验性车型,由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在吸取了法国6Y2型机车大量先进技术基础上,于1969年设计制造,仅试制了一台。韶山2型机车采用高压侧调压开关、32级调压、大功率硅整流器和弹性齿轮传动等,技术上达到196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此后又在1971年和1974年先后两次进行实验性技术改造,应用新型大功率可控硅元件实现无级调速、换装他励牵引电动机等,大大改善机车牵引性能,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受制于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机车部分部件尚未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但这台机车的试验和改进经验,为后来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改进,以及韶山3型和其他型号电力机车的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 <b>韶山3型电力机车</b>(SS3),是中国铁路的第二代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吸收了韶山1型、韶山2型电力机车的成熟经验后,于1979年研制成功的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早期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了级间相控调压,作为调压开关调压向全相控调压的过渡方案。1991年,株机厂与株机所对韶山3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进,改为采用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并对转向架、电阻制动等方面作出改进,称为韶山3型4000系,于1992年起投入批量生产。除了株洲电力机车厂,大同电力机车厂、资阳机车厂、太原机车车辆厂均曾经生产韶山3型电力机车,至2006年停产,累计产量1608台。 <b>韶山3B型电力机车</b>(SS3B)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于2002年研制成功。 韶山3B型电力机车是在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基础上,由两节六轴机车连接而成的十二轴固定重联重载货运电力机车,主要用以代替部分韶山1型、韶山3型电力机车担当相应线路的货运牵引。与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相比,韶山3B型机车基本沿用了相同的总体布置、主电路、辅助电路、车体和转向架,但电气控制系统作了较大改进,是首次在国产交—直流电传动电力机车上采用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单节机车内部各控制单元和两节机车之间重联控制分别采用了MVB、WTB网络总线系统进行通信。除了株洲电力机车厂外,资阳机车厂、大同电力机车厂、大连机车车辆厂均曾经生产韶山3B型电力机车,累计产量超过350台。 <b>韶山3C型电力机车</b>(SS3C)是中国铁路曾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于2019报废),由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公司按照韶山3B型电力机车标准,对两台韶山3型4000系电力机车的车体和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并增加列车通信网络(TCN)系统,将两台完全相同的六轴机车通过机械、电气和制动空气管路采用固定重联方式,组成一组十二轴大功率重载货运机车 。韶山3C型电力机车仅试制了一台,也是中国铁路第一种利用大修进行固定重联改造的铁路机车。 <b>韶山4型电力机车</b>(SS4),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种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设计制造。韶山4型是6400千瓦八轴货运电力机车,也是中国铁路第三代(无级调压、交—直流电传动)电力机车的首型机车。 完成技术鉴定后,韶山4型机车于1989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于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韶山4型采用经济四段半控桥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具有两级电阻制动和恒速、恒励磁控制,使用800千瓦直流牵引电动机、双轴转向架、水平牵引拉杆等技术。但由于从研制到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时间较短,初期生产的机车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经过调整生产工艺后,自1990年代生产的韶山4型机车质量大为提高。 <b>韶山4B型电力机车</b>(SS4B),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双机重联8轴大功率干线货运电力机车。韶山4B型电力机车是在韶山4(改)型电力机车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机车的先进技术,设计理念强调以安全、可靠、互换性为前提,同时考虑提高机车性能。神华集团是韶山4B型电力机车的唯一用户,除首两台为试制机车外,其余258台韶山4B型机车均为神华集团旗下各铁路公司的企业自备车,作为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大准铁路、包神铁路煤炭运输的主力机车。 <b>韶山4C型电力机车</b>(SS4C)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种干线货运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在韶山4改型、韶山4B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于1997年研制成功,属于25吨轴重实验性机车,仅试制两台。均配属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力机务段。 <b>韶山5型电力机车</b>(SS5),是中国铁路的第一种快速客运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消化吸收进口8K型电力机车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于1990年研制成功。韶山5型电力机车属于实验性车型,采用了两段相控整流桥电路、空心轴全悬挂牵引电机、轻量化车体、再生制动、功率因数补偿等大量新技术、新结构,是当时中国国内技术最先进的国产电力机车。然而由于其粘着性能存在较大问题,未能投入批量生产,仅试制两台。韶山5型机车的研制、试验为后来韶山8型准高速电力机车的设计和生产累积了经验。 <b>韶山6型电力机车</b>(SS6)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满足陇海铁路电气化需要,继引进6K型电力机车之后,于1989年利用日元贷款、通过国际招标采购的第二批4800千瓦六轴电力机车。韶山6型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是在继承韶山3型电力机车的传统设计和制造经验基础上,结合进口8K型电力机车的部分先进技术而成的客货通用电力机车。 韶山6型电力机车的设计方案于1990年4月通过技术设计审查,1991年开始试制。首台机车于1991年4月落成,同年5月完成试运行,同年年底前53台韶山6型电力机车全部交付使用。1994年,株洲电力机车厂根据中国铁道部对电力机车简统化、系列化的要求,对韶山6型电力机车进行重大改进,研制了韶山6B型电力机车。 <b>韶山6B型电力机车</b>(SS6B)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满足陇海铁路电气化需要,继6K型、韶山6型电力机车之后,于1993年利用日元贷款、通过国际招标采购的第三批4800千瓦六轴电力机车。韶山6B型电力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采用了简统化、系列化设计,与韶山4B型电力机车同属系列化车型。 <b>韶山7型电力机车</b>(SS7)是中国铁路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根据山区小半径曲线区段电气化铁路而研制的客、货运两用干线电力机车,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92年研制成功,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累计生产了113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消化吸收了进口8K、6K型电力机车的先进技术,应用了Bo-Bo-Bo轴式转向架、两段相控整流桥电路、复励牵引电动机、再生制动、功率因数补偿等技术。 <b>韶山7B型电力机车</b>(SS7B),是中国铁路使用的重载货运电力机车车型之一,属于25吨轴重实验性车型,由大同机车厂于1997年研制成功,仅试制两台。 <b>韶山7C型电力机车</b>(SS7C),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机车车辆厂于1998年研制成功。韶山7C型电力机车是在韶山7型电力机车基础上,根据铁路客运提速需要改进设计而成的4800千瓦六轴客运电力机车,最高运用速度120公里/小时。 <b>韶山7D型电力机车</b>(SS7D)是中国铁路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为适应中国铁路大提速的需要、特别为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段而设计的准高速干线客运用电力机车,由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机车车辆厂于1999年联合研制成功,至2002年累计生产了59台,全部配属西安铁路局西安机务段使用。韶山7D型电力机车持续功率为4800千瓦,最高速度为170公里/小时,主要特点为采用三段不等分半控桥整流电路、加馈电阻制动、牵引电机架承式全悬挂、独立通风系统等。 <b>韶山7E型电力机车</b>(SS7E),是中国铁路使用的干线客运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韶山7E型电力机车持续功率4800千瓦,最高速度170公里/小时,设计上借鉴了韶山7D型电力机车的成熟技术,但机车转向架从韶山7型系列传统的Bo-Bo-Bo轴式改为六轴Co-Co轴式。机车采用牵引电机架承式全悬挂、双侧六连杆轮对空心轴驱动技术,与株洲电力机车厂的韶山8型电力机车基本相同,牵引电动机、齿轮箱、空心轴套等整体悬挂于转向架构架之上,减少了簧下重量。一、二系悬挂采用钢圆簧、高挠钢圆簧与橡胶垫的组合,并配有垂、横向及抗蛇形油压减震器 。机车主电路采用成熟的三段不等分半控整流桥,相控无级调压,取消了功率因数补偿装置。韶山7E型机车使用ZD120A型直流牵引电动机,单台电机功率800千瓦,每台机车装有6台牵引电机,安装在两台转向架上。在平直轨道,韶山7E型机车牵引17节客车达到160公里/小时的速度需要8分26秒,加速距离为16.64公里。 <b>韶山8型电力机车</b>(SS8)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由株洲电力机车厂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研制。韶山8型电力机车是四轴准高速干线客运电力机车,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原设计是用于广深准高速铁路的电力机车,后成为用于中国干线铁路牵引提速旅客列车的主型机车。机车最大运行速度为170公里/小时,最高试验速度达到240公里/小时。并创下了当时的铁路第一速。 <b>韶山9型电力机车</b>(SS9)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亦是最后一款研制的“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属于准高速干线客运用机车,由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为了尽快满足哈大铁路全线于2001年8月完成电气化改造后对客运电力机车的需求,株洲电力机车厂于2001年开始批量生产韶山9型电力机车,至2002年5月间共制造了43台(0001~0043),并全部交付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运用。直到2007年4月,为满足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需要,部分早期型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转配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投入京沪铁路和沪昆铁路使用。这批早期生产的韶山9型机车均采用青绿色的车身涂装,中国的铁路爱好者对其昵称为“青蛙”。 2002年,中国铁道部向株洲电力机车厂下达了《SS9型电力机车改进设计任务书》,要求株洲电力机车厂在早期生产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针对首批机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按照“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原则,对机车的设备布置、通风系统、车体钢结构等进行重大设计改进。改进型机车是在原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牵引制动特性不变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的机车设备布置设计平台,主要特点包括:采用独立通风系统、中央贯通走廊、屏柜化设备布置方式、标准化司机室、卧式主变压器、以及流线型车体外观等。中国铁道部并没对改进型机车给予新型号,但南车株机公司内部和中国铁路爱好者普遍称改进型机车为“韶山9G型”或“SS9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