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牡丹江市东华小学</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年二班</b></p><p><b style="font-size: 20px;">收集资料:丛鑫磊</b></p> <p> </p><p><br></p> <p>神奇中草药</p><p>名称:蒲公英</p><p><br></p> <p>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p><p>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p> <p>蒲公英的生长季节很长,从开春到秋末,都能看到蒲公英的身影。</p><p>蒲公英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菜,可生吃、炒食、做汤。</p><p>蒲公英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良药。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p><p>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p><p><br></p><p> </p> <p>适宜人群</p><p>疮疖肿毒者</p><p>蒲公英主要入肝、胃经,性苦寒之品。对于疔疮中毒,肺痈,肠痈,瘰疬的患者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于热毒疮痈诸症。</p><p>湿热黄疸者</p><p>蒲公英性苦寒,味甘,归入肝经,对于实热黄疸的患者常配伍其它中药有清利湿热的功效。</p><p>热淋涩痛</p><p>热淋涩痛即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灼热,疼痛的一种表现。蒲公英性苦寒,归入肝经,对于热淋涩痛的患者配伍相应中药有利尿通淋的功效。</p><p>乳汁淤滞者</p><p>蒲公英性苦寒,归入肝,胃经,特别对于乳汁排出不畅,结脓成痈的化脓性的辅乳期产妇,有消肿散结,通经下乳的功效。</p> <p>不适宜人群</p><p>脾胃虚寒者</p><p>蒲公英性苦寒之功效,对于阴寒之人非但没有治疗效果,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某些病人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困乏、面色苍白等症状。</p><p>过量使用者</p><p>如果蒲公英用量过大或常规用量煎服后,可能会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的胃肠道反应。</p><p>过敏体质者</p><p>有过敏体质的人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几个人还会出现全身寒冷,面色惨白、嘴唇青紫的过敏现象。</p> <p> 饮用蒲公英茶水的禁忌:</p><p> 1、阴寒证者不喝</p><p> 阴寒患者的身体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病程长体质差,这个时候如果使用性寒的蒲公英来进行治疗,病情得不到好转反而会出现副作用,身体体质变差食欲也会下降。</p><p> 2、不过量喝</p><p> 蒲公英虽然养生好处多多,但也不能过量饮用,一般每天饮用量在3-5g即可,</p><p> 3、不喝冷凉茶</p><p>炎热夏季,大家都喜欢喝冷的东西,但是蒲公英泡水要喝温热的,放凉之后最好不要再喝,否则可能引起腹泻等不适。</p><p> 4、脾胃虚寒者不单独喝</p><p>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不要单独饮用蒲公英,可以添加温和之物中和一下后再饮用,如加点玫瑰花、红枣、姜片等。</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我收集的蒲公英资料</b></p> <p>蒲公英:别名(婆婆丁)</p><p>生长环境:广泛生种于低海坡步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p><p><br></p><p>栽培技术:种子准备→整地施肥→ 播种繁殖→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p><p><br></p><p>营养价值: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钾、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表B6、 叶酸及铜。</p><p><br></p><p>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感冒发热、胃炎等等。</p><p><br></p><p>食用价值:花蕾提神醒脑,可以做酒、叶子可以吃也可以烹食。根可以吃也可以替代咖啡。</p><p><br></p><p>药理作用:抗菌作用,通乳作用,抗肿瘤作用,利胆作用。</p><p><br></p><p><br></p><p><br></p> <p>神奇中草药</p><p>名称:刺五加</p><p><br></p> <p>刺五加(拉丁学名: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Maxim.) Harms),别名: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针。灌木,高1-6米;分枝多。叶有小叶5,稀3;叶柄常疏生细刺,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小叶柄有棕色短柔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多数;总花梗无毛,花梗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花瓣卵形;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7月,果期8-10月。</p><p>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西。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p><p>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根皮亦可代“五加皮”,供药用;种子可榨油,制肥皂用。</p> <p>适宜人群</p><p>刺五加茶适宜工作、学习、生活、感情压力大,睡眠质量不好的人群,睡前饮用安神助眠,强心抗郁,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作为日常保健饮品,调节酸性体质,预防感冒、降火泻火等。。。。</p> <p>不适宜人群</p><p>1、出现感染严重的情况下不能够服用刺五加。刺五加会使感冒、发热等情况的病人症状加重,所以不适合应用;</p><p>2、刺五加对于人体的内环境会产生影响,比如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脏病、肝病、风湿性骨病、糖尿病、肾病等,这些严重的慢性疾病。用刺五加的过程中会使病情的出现变化,比如出现血糖的异常,比如说出现风湿疾病的加重、关节活动不利等,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的合理的应用;</p><p>3、刺五加对于孕妇,还有特殊年龄的儿童,以及受孕的女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在合理的应用范围之内,特别是使用的剂量,不然容易出现意外。</p> <p>注意事项:</p><p>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另外,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p><p>2、感冒发热用户不宜服用,宜饭前服用。</p><p>3、刺五加茶只是一款保健饮料,服药2周后如果上述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另外在饮用期间,可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p><p>4、刺五加茶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的供血状态,还有调整血压的作用,常服可使中老年人身体强壮,颜面润泽,可以轻身、延年益寿而无害。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收集的刺五加资料</b></p> <p>刺五加:别名(刺拐棒)、(一百针)、(老虎潦)。</p><p><br></p><p>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 宜造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p><p><br></p><p>栽培技术:选地→清场整地→栽植→松土→除草→追肥→采收→加工</p><p><br></p><p>营养价值:含超氧歧化素SOD复合物,还有丰富的维他命以及矿物质。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半乳糖、胡萝卜素、另含有苏 麻指素、木栓酮、皂甘、真皮素、刺五加甘、非芳香性不饱和有机酸等.......</p><p><br></p><p>药用价值: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拘挛、筋胃疾软、健脾胃等药用价值。</p><p><br></p><p>食用价值:补气、生血、安神、抗疲劳。</p><p><br></p><p>药理作用:中气不足、五脏虚赢、食少乏力、目汗喘促、腰痛脚弱、老人小便余汤、阳痿早泄,然而对老人疲乏困倦、惊悸健忘、头晕失眠、哮喘多痰、发脱齿落、视物不清者其疗效更胜一筹。</p><p><br></p><p><br></p><p><br></p> <p>神奇中草药</p><p>名称:沙棘</p> <p>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p><p>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p> <p>适宜人群</p><p>1、糖尿病患者。沙棘果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要进行治疗,首先得降低血糖,降低血糖必然要降低体内的胆固醇,而沙棘果就是降低胆固醇的良药,因此糖尿病人适宜食用沙棘果。</p><p>2、高血压患者。沙棘果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好处,因此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p><p>3、爱美的女性。沙棘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有一定的美容功效。</p><p><br></p><p><br></p> <p>不适宜人群</p><p>1、沙棘果性温,体温热甚者不宜食用。</p><p>2、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不适宜食用沙棘果。</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我收集的沙棘资料</b></p> <p>沙棘:别名(醋柳)、(黑刺)、(黄酸刺)、(酸刺柳) </p><p><br></p><p>生长环境:沙棘喜光,耐寒耐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p><p><br></p><p>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生长管理→种植密度一生长剪枝→注意事项→病虫防护→采收→贮藏。</p><p><br></p><p>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 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p><p><br></p><p>药用价值:有效调节胃肠力能,保肝护肝,防止肝硬化,心脑管疾病防治,预防肿瘤、癌症,提高人体免疫力,止咳平喘, 利肺化痰,打通微循环疏通血管,美容养颜,淡化黄褐斑。</p><p><br></p><p>食用价值:维生素A可以护眼,维生素C有抗氧作用、钾适合高血压人群,铁也不低,是水果中含量最高的。</p><p><br></p><p>药理作用:沙棘果和油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的发作。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不良的作用,对烧伤、烫伤、冻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