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疫情基本控制住了以后,好朋友们就按耐不住,隔三岔五相邀 ,聚餐喝茶、弹琴唱歌,这份冲破障碍也要相见的欢悦,较以往更显珍贵,亲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觉得很多人的思想、情感、人生都开始改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套在社会的条条框框里长大的,父母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工作单位的要求、伴侣的要求,孩子的要求……,各种做人的要求,要求自己符合各种标准,心理被暗示了,集体无意识,很多年和很多人一样,一切听从主体安排,这次乖乖隔离,毫不意外,也是国之常态。</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放弃金饭碗下海,比起同龄很多人,有的不敢放下,没有的不敢拿起,我算是个另类。进入社会后,内心其实是很慌乱的,草率的行为注定了,自我实现之路并不好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梳理过往,发现自认的我行我素,其实只能算是逆反,仍然是按现行各种标准在做人做事,很长一段时间早已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身体知道,它用病痛提醒我:你的初心已经偏离太远了。是呀,处在时代那样的大潮里,想特立独行,没沦为落水狗已经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欲寻回初心之路也不容易,重返校园读书、旅行、太极、习茶、…… ,几年过去了,虽不能完全静下心来,但是敢于直视慌乱的内心了,知道外界干扰造成的不平静,是没有经过慎重思考的身心不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有很多时间和自己在一起,当周围清净了,心自然也安静下来,自然的和自然相处,把自己当做自然的一分子,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当觉知到感官对自然的回应,很神奇无法解释,要放下以往认知的积累,相信直觉,理性它不愿肯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惯性的认知方法很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纷乱的世事,没时间思考、消化、接近世界真实的样子,更无法超越自身知见,从不同角度去认知世界,为适应各种角色要求,总是处在不断出现的矛盾当中,自我压力太大,苦闷焦虑,很难感受生命过程中的种种乐趣,加上内质和定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和干扰,也需要外界的能量和认同,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不被需要就失落是一种病,得治!</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一年,读了一些女性话题的书,真正的女性意识有点觉悟,但是也不后悔时代背景下,不得不这样过的生活。四月读《感官回忆录》,作者阿连德,对性与食物的关系,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兴致勃勃,乐此不彼。作为同龄人,我们谈性色变,不好说也没什么好说的,很羡慕作者都这把年纪了,仍坦然自如地表露对性的喜好,孜孜欲求用春膳给生活带来美好。作为被格式化了的社会因子,我们微调一下,让自己过得恬淡安舒一些是可行的,但真任性去做自己,去追求感官的享受,现在我们这个已经很开放的社会,禁忌依然很多,你有胆去挑战一下吗?!</p> <p><b>自问:做自己很难吗?</b></p><p><b>自答:现在有点难,放空以后也许就不难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