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9)”—海南省贫困市县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培训项目(第二批资金)直播第二天

京海阳光教育

<h3>  有一种爱,伴你一生,当你累了,她永远伸出臂膀;有一种爱不求回报,当你成功了,她会默默守候。这就是母爱。<br>  今天是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在这充满母爱的美好日子里迎来了第二天的直播培训学习。<br></h3> <h3>  上午,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是吴海虹老师,吴海虹老师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幼教教研员,本次讲座课题为《幼儿园游戏课程设置与实施》。<br>  课前,吴老师为广大幼师送上母亲节的祝福,并表达了对幼教工作的尊重和感激。学生们也纷纷回应老师母亲节快乐。 &nbsp;</h3><h3> 吴老师一开始先抛出一个问题和学生们互动:幼儿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吴老师表示幼儿教育的原点就是儿童,并且强调教育是为儿童服务,而不是为儿童做主。幼儿教育要努力发现世界在儿童眼中的意义以及他们是如何积极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生活的。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园老师要懂得从儿童的眼中看世界。</h3> <h3>  吴老师认为幼儿园课程起点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问题和经验出发。儿童的生活都是以游戏为主,游戏就是课程,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成长。</h3> <h3>  吴老师一再强调教师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即尊重儿童和倾听儿童,顺从儿童的天性,而不是用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去想当然的理解儿童。此观点引发了参训教师的强烈赞同。</h3> <h3>  在讲到幼儿课程的总原则时,吴老师引用了“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的两个凡是:凡是能够自己想的,让他自己去想;凡是能够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去做。提倡每一件事情都由儿童能够自己做主,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做。<br></h3> <h3>  吴老师通过假游戏和真游戏的对比,让教师们知道应该如何通过游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br>  教师应看得见儿童,把课程变成支持儿童成长的一种力量。想要看得见儿童,看的懂儿童,就要做到观察、识别和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4点:<br>1.看儿童:清空脑袋,不要将成人的目标标准孩子的行为,客观再客观。<br>2.和孩子一起玩: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就会产生,策略就会秒现。<br>3.对话:带着欣赏的态度与儿童对话,倾听儿童独特的解释和思考,倾听儿童的问题。<br>4.研读分析:思考幼儿行为与各种目标之间的关系,揭示孩子背后故事与意义。</h3> <h3>  吴老师提出幼儿园设立“真游戏”课程应该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创设支持性环境:<br>1.空间适宜、安全、友好,有自然元素和生命气息。<br>2.材料丰富适宜,具有可选择性和多样性,低结构材料和工具材料搭配。<br>3.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可发生问题情境。<br>4.有交往和合作的机会。<br>5.幼儿有投入和专注的状态,有再次进入的意愿。<br>6.有综合性的活动,能引发多方面经验。</h3> <h3>  最后,吴老师强调幼儿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吃饭、打饭这种事情让儿童自己完成,如果老师什么都帮儿童包办了,那样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尊重儿童,倾听儿童,让尊重和倾听成为教师的本能和习惯,才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h3><div><br><h3> 下午,由赖竹婧老师为大家带来课程《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赖竹婧老师是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副教授。</h3></div><h3></h3> <h3>  赖教授首先给幼儿教师们讲解幼儿艺术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赖老师还提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制定适应其年龄段的艺术培养目标,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3-6岁的幼儿主要艺术目标分为两大类: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h3> <h3>  赖教授还指出,目前音乐课程目标确定的指导思想已经从片面强调“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转变为“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h3> <h3>  赖教授就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出了三种方法:<br>1.选用合适的音乐活动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指导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br>2.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br>3.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和使用漂亮的玩教具。</h3> <h3>  赖教授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有4点:<br>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br>2.教儿童掌握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br>3.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br>4.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h3><h3>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地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h3> <h3>  赖教授讲到儿童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时候,根据儿童年龄段的不同,应在歌词和曲调上做出不同的选择。<br>1.歌词的选择<br>(1)内容与文学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br>(2)歌词内容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教育。<br>(3)歌唱形式与内容适用于动作表现。<br>2.曲调的选择<br>(1)音域较狭隘。<br>(2)节奏简单:时值的长短,节拍和速度。<br>(3)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br>(4)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h3><h3>3-4岁: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8小节左右。<br>4-6岁:6-8个乐句为宜,总长度可增加到16-20小节。<br>(5)歌曲关系比较单纯:幼儿一般不宜唱词曲关系过于复杂的歌曲。(一字一音的关系是主流</h3> <h3>  讲述完歌曲的选择,赖教授选取了4首儿歌来举例教师在歌曲的教学上应该怎么处理。教师在处理歌曲时,通常要从三方面来分析:<br>1.歌曲的主要思想和教育意义。<br>2.歌曲的基本情绪。<br>3.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结构等表现手段所起的作用。</h3> <h3>  在儿童的音乐教育当中,韵律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就是幼儿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h3> <h3>  在幼儿韵律活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br>1.创设环境,提供场地。<br>2.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br>3.重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br>4.重视基本动作练习,防止专门化训练。<br>5.启发性的“教”,创造性的学。<br>6.精讲多练、动静交替、音乐为主。<br>7.提供良好示范,加强个别辅导。<br><br></h3><h3> 接下来赖教授和教师们演示了如何运用故事与儿童通过音乐游戏来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讲到动情处,赖教授还站了起来。<br></h3><h3></h3> <h3>  愉快的音乐节奏游戏带动着课堂气氛,学员们积极参与互动。</h3> <h3>  讲座在一声声“节日快乐”中拉下帷幕,今日两场直播互动量总量超过10000次,点赞总量共计45842次。专家的用心授课,教师们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使得每一课程每一分钟都变得意义非凡。</h3> <h3>  快乐的学习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天的学习也许会感到疲惫,但精神粮食让人内心感到充实。精彩仍在继续,下周直播我们不见不散!<br></h3>

儿童

幼儿

音乐

老师

游戏

歌曲

教育

课程

教师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