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实验幼儿园大三班“防震减灾,守护生命”主题教育(27)

少儿美术1班张老师

<p>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无数孩子的家被毁了。这场地震,害得他们家破人亡,他们的痛苦有谁能体会!时隔12年,这场大地震仍给全国人民心中留下难以挥去的阴影。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地震是怎么来的,会带来的灾害</span></p><p>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虽然超级地震的发生次数较少,但是一旦发生,其影响便会极为广泛,而且破坏力也极为强大。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避震要点</i></b></p><p>  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p><p><br></p><p>  2.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p><p><br></p><p> 3.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跳楼;使用电梯逃生;在狭窄街巷、高楼大厦、高大烟囱、水塔下、电线杆、高压线、变压器下、天桥、立交桥及各类桥下避震。</p><p><br></p><p> 4.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伏而待定",尽量蜷曲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p><p><br></p><p> 5.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保护口、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震后自救</span></p><p>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一定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为了免遭新的伤害,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p><p><br></p><p> 1.要保障呼吸畅通。</p><p><br></p><p> 2.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p><p><br></p><p> 3.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p><p><br></p><p> 4.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p><p><br></p><p> 5.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p> <p>两首地震自救儿歌送给大家,希望小朋友们能将防震知识牢记心中。</p> <p>尊敬的家长,危险离我们到底有多远?</p><p>当我们忽视它时,它离得很近;</p><p>当我们重视它时,它离得很远。</p><p>关注安全,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p><p>让我们携手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p>

地震

减灾

避震

震时

以防

防灾

物体

身体

牢固

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