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红紫熟方好, 一缕清甜心底溶——记大洞山美少年桑葚节“亲近自然,乐享采摘”活动

水若至善

<p>  初夏的暖风吹拂,新生的桑叶翠绿欲滴,随风轻摇,桑叶下是那一颗颗三五成聚的桑葚,在风中微微颤动,很是诱人;桑树下那三五成群的大洞山美少年,在暖阳中感受桑树文化,甚是迷人!</p> <p> 青青桑果,悠悠我心</p> <p>  盼望着,盼望着,桑葚节到来了。哈哈,昨日阴雨绵绵,今日却给我们一方美丽晴朗的天空。因为这有一群期待的小娃:子卿听说可以参加活动,兴奋不己,日日期盼;年仅4岁的美菁已古诗熟记于心;承泽早早乘车出发;我们的小胡忍着眼痛参加了采摘全程;还有我们积极准备工具的“大小孩”们……</p> <p> 吟诵古诗,氤氲文化</p> <p>  过关诗开始喽!我们的小娃吟出了桑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新鲜润泽;黄鹂唱出了桑葚“清风小径露芳容”的美丽动人;斑鸠偷尝了桑果“一缕清甜尽可知”的酸甜可口。哇!这真是“桑果铺成满地诗”呀!</p> <p>  瞧,我们仅有2岁的“小学霸”王慕雪一字一句地认真吟诵着,我们调皮可爱的小石头“鸠兮”“鸠兮”地和着,甚是喜人;我们的艺泽,小訾,可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哟,但毫不逊色;一次参加,一次成长,我们号称打酱油的“小孟”“美菁”竟完完整整地背出来;我们身为大哥哥,大姐姐的子卿,子墨,子越,惠敏,曙光,庭茹,梓妍也不甘示弱……</p> <p> 品桑课堂,韵味无穷</p> <p>  美妙的一刻开始了,我们敬爱的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神文化大餐《桑》:了解了“桑”字的演变过程及最初的含义;明白了“桑梓”、“沧海桑田”“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缘由;领略了“蔡文姬”的三岁辩琴、“桑树救驾、椿树封王”、蔡顺“拾葚异器”的孝心和王远、麻姑的“沧海桑田”的历史典故;感受了桑树的无穷的文化……</p><p>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张老师带着我们吟唱着巜诗经.卫风.氓》,我们沉浸着,陶醉着,快乐着……</p> <p>  瞧,我们的小姝璇,梓妍,子越听得多专注,多认真!</p> <p>  看,我们有心的Amy老师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这是一堂独具匠心的课堂,这是蕴含丰富文化的课堂,这更是一节充满浓浓爱意的课堂!</p> <p> 亲自采摘,感受亲情</p> <p>  桑树下找石围坐,看着面前翠绿的桑叶和紫红圆润的桑葚,桑叶桑椹悬挂的晶莹的水滴,盈耳的鸟声,像在心肺边上轻轻擦拭。当宣布采摘开始,大人们全都儿童般雀跃,与孩子们采摘品尝,欢呼雀跃,欢声赞美!</p> <p> 动手实践,最美琼浆</p> <p>  桑葚是制作各种美味的原材料,如桑葚酒、桑葚酱,还有夏天的“防暑美食”――桑葚冰淇淋。来,我们来瞧瞧制作方法吧!</p><p><br></p> <p>  我们的小佳凝说:“大家看看我做的桑葚酒,是不是很棒哟!”</p> <p> 中午聚餐,其乐融融</p> <p>  看,我们三位莘莘学子——子墨,惠敏,子越吃得是不亦乐乎呀!</p> <p>一首首古诗,</p><p> 一颗颗桑葚,</p><p> 一群群美少年,</p><p> 一桌桌家常小菜,</p><p> 一句句真情话语</p><p> 我们真是醉了……</p> <p>  瞧,我们的小石头的确“醉”了!</p>

桑葚

我们

桑叶

桑树

采摘

课堂

桑果

美少年

古诗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