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你们这次“征文活动”最忠实的阅读者之一,也是所有作者的忠实粉丝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石家庄二中的同龄学子。1962年8月底入学,1968年底下乡。六年半的二中生活,同是小宝塔的中学,我和你们的学习、生活经历基本相同。只是你们学校有游泳池,我们没有;你们有海棠花,我们没有。但我们有一大片麦子地和日式的三大合体院。在院子里的外走廊上常常挂满了用线绳串起来的作文纸,优秀的作文展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用两个月时长,133篇精美作品,在“寻找初心 我爱一中”的主题框架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掀开了青葱岁月。65届至68届初高中八个年级同一时代的同学们所言所讲所引发的感慨,我也感同身受。篇篇文章精彩绝伦,篇篇文章妙笔生花,篇篇文章文采飞扬,让我入胜,让我陶醉。我跟着你们笑,我跟着你们哭,我跟着你们一起回首往事,畅想未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一)最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你们的美篇中,有近一半展现的是一中高水平的教师队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教学有方,一丝不苟;循循善诱,以人为本。王老师徒手画圆,标准无误差;蔡老师幽默无比,你说:“挨嗒尺子”,我告诉你:“这是聂以噶”。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言谈风趣,妙趣横生;课上侃侃而谈;课下潇洒倜傥。纪老师课上既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又可以戛然而止,另辟蹊径,引领同学主动学习,让同学对学习兴趣盎然;王老师则课上对同学循循善诱,课下又是乒乓台上的玩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冒雨骑车百里把通知书亲自送到同学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牺牲休息时间做家访,为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给同学争取助学金,千方百计为学生解决各种困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在地震、水灾中,临危不惧,把学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在学生忧难中,慷慨解囊,解学生的燃眉之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了首位,让浪子成才,让人人成为国家栋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是幸运儿,你们最先享受到了教改的成果。我最羡慕的是你们可以到阶梯教室参加不分年级谁都可以享受的课外课。你们在那里享受文学的熏陶,听了王宗泽老师的《刘邦和项羽》,还听了高中语文老师的《黑掌柜》。你们开阔了眼界,知道了《无所不在的自然对数》。好羡慕你们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中之所以是当年全省最好的学府就是因为你们有最好的校领导,最好的老师。我在欣赏着一篇篇美篇时,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一中,更爱上了你们的每一位老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校园生活是你们写的最多的内容。</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里记载了海棠园,大食堂,阶梯教室,日式教室,小工厂,大操场,养猪场,游泳池......每处每点都留下了你们青春的脚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跃然于美篇上让我心花怒放的除了大的国防体育运动,民兵活动以外,更多的是饱含同学情的小事情:爬树逮知了,花棚甩扑克,开水烫臭虫,抗震救灾,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考上一中了”,挑担徒步70里和翻越大山200里来一中报到,让我跟着落泪;“三两大包子”让我感叹唏嘘;“今天中午吃羊肉大包子”又让我忍俊不禁;一说“天真无鞋”我就乐个不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最全面最详实记述的是你们的游泳池。有近30篇美篇里写到了游泳池。从游泳池的选址,设计,打井,引水,开槽,挖方,运沙,拉灰到修建等等。一直到上游泳课。篇篇都有详实的记录,篇篇都具体生动。由于你们的得天独厚,以至于志云同学能把技艺传授给她的弟弟,她的儿子,她的侄子,她的侄孙。这让我读着读着,不得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当然,大多数同学记叙的是从怕水到畅游,从胆小到壮志凌云。权连刚记叙的糗事让人偷笑,赵青年后来畅游长江让我为他骄傲。每看一篇都让我这个旱鸭子跟着你们着急跟着你们自豪,最后又和大家一起为郭英的惊险获救而骄傲无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如志云同学所写,一中校园,不仅仅有朗朗的读书声,更有朝气蓬勃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泳池和体操架。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在校园里学习着知识,锻炼着身体,尽情地释放着青春活力。</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最可歌可赞的是师生情、同学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的作者在一中学习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6年。虽然有多有少,但恩师的教诲,恩师的言传身教却终生难忘。同学笔中的恩师,有慈祥亲切的面孔,有严肃认真的教诲,有严谨儒雅的讲述,也有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都深深地埋藏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所以,已经半个世纪,还都翻滚在美篇的字里行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东锁的《我与恩师王宗泽》是最感动我的一篇。29个同学留言,已经把这份感恩的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些如数家珍的叙述,朴实无华,却让我身临其境,怎么不让我们产生绿叶对根的依恋之情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最喜欢读的是写同学情谊的文章,因为66年6月以前,同学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读书上。学习中的困难,除老师解惑外,更多的就是同学间的相互切磋,由此而建立的友谊纯洁又深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董征笔下的王志凤,赵长林等,个个懂事又能干,还有担当;赖钟涛笔下的“老天”,“老地”和实力不菲的足球班子,让他写的咄咄逼人,技艺高超;金润一在足球场上对自己“倒挂金钟”的描写,让不少读者看作是现场直播;和世界冠军曾是玩友的王荣珍老师和同学打乒乓球时的几个动作:“海底捞月”、“近台推挡”、“大力扣杀”让我想起了六十年代我们最喜欢的国嘴宋世雄的解说;陈建欣写的射击三帅:他和郝杰、付继平附带的照片,三人的射击动作一模一样,从弹弓射鸟闯大祸,到省级射击比赛,付继平直接到了国家队,成为一中人可以炫耀的成绩。我记得2017年郭老师过生日时,付继平恭敬地给郭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镜头被郗望定格在他做的视频里。那是一中学子的谢恩礼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提到郭文兰老师,不由地联想到郗望写的66年4x100米女子接力和65年元旦十人接力长跑。我女儿看了她老爸的文章后,激动地推荐给她的朋友们,写到:“虽然文笔在我看来还是逊色那么一丢丢儿,但那一代运动员的青春魅力仍然可以跃然纸上,而且通篇都感受到坚毅、顽强、不服输、不放弃这些品质是刻在那代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一代代传承,这恐怕才是中国人永远不会被打跨的根源吧!”听着这话,我们的回忆竟能使下代人有这样的感受,知足啦!同学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3篇美篇里,有近30篇提到郭老师,这位瘦小美丽的体育老师,当年是北师大国家一级体操运动员,57年毕业后分配到一中,一干就是一辈子,当年她的家就安在体育器材室的一个小角落里。六十年代,有的同学忍耐不了饥饿的诱惑,偷吃烤在铁炉子边上的山药或棒子面饼子,然后懊悔地红着脸向郭老师认错时,郭老师总是说:“没什么,没什么。”要知道那点食物是她小女儿的午饭啊!一家人的口粮呀!</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杨同聚、任献波、李淑栾、郗望、李炳杰、唐文玉、杨宇夫、吕喆、张津生、乔培……同学们在离校这五十多年里,逢年过节都结伴看望郭老师,年年如此。尤其是13年、17年为郭老师八十和八十五大寿,举办贺宴,场面隆重又热烈。郗望还分别做了两本大相册,特意送到老人家手中。半个世纪中,同学们在郭老师浓浓的慈母般的爱意中来来往往,就连我这个外校生也被郭老师闺女般的召唤着,享受这似海深比蜜甜的师生情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师生情,同学情,像流淌的河水,涓涓不止。它像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我们这代人风华正茂,奋发向上的好年华。一中,二中用最全面最完整的教育理念,培养了我们。我们听党的话,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自律奋进。今天,你们又用133篇美文歌颂当年的欢乐。忆物思景,忆人思情,忆事思趣。让我们大家舒展时间的褶皱,团结坚定刻苦前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淑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11日</span></p>